第一第30章 置死地而後生
平原君瞧了瞧毛遂:年過四旬,身高五尺,散發披肩,面黃肌瘦,脖子跟手臂般大小,長褲中兩腿如同兩根竹子。
「先生入府幾年矣?」平原君道。
「三年。」毛遂也是不冷不熱。
平原君緩緩落座:「夫賢士之處世也,譬若錐之處囊,其未立見。今先生入府三年,左右未有所稱誦,勝未有所聞,是先生無所長也,先生請回。」
毛遂淡淡一笑道:「臣乃今日請處囊中耳。使遂早得處囊中,乃穎脫而出,非特其未見而己!」
毛遂的蚊子聲像一個訇雷投落在眾人身邊。公孫龍不由自主地將「竹棍」打量一番,其他十九人皆投以輕蔑的目光。
趙手眼前一亮示意毛遂與公孫龍等人並排站好:「此番遊說三國,使文能取勝,則善矣。文不能取勝,則歃血於華屋之下,必得合合縱這約而返,諸位明白與否?」
「我等將竭盡所能以報主公之恩。」
平原君微微點頭「魏國由我親行,韓國由公孫先生前去,楚國由你八人出訪,至於誰人為首,由你們自主商量決定,若天明前無人選,則由我安排。」
「謹遵主公之命。」毛遂等八人答道。
平原君等人剛剛離去,留下的八人即開始唇槍舌戰。
「諸位,我跟隨主公己有十年,在國中我進王宮大門,入相國府,踩大臣之檻,穿大街小道;論遠行,我游過韓、魏、齊、楚、秦、燕,識得儒家荀況,道家莊周,陰陽家鄒衍,更與惠施(戰國時期名家代表人物)同桌共飲;論見識、論門路你們有誰人可與我匹敵。」說話的人名叫繞未,年過六旬在以老賣老。
毛遂道:「自孔尼仙游,儒家分為多派,名家突然崛起,道家也有新主,敢問先生列國中百家門派分佈右有規律可循?」
繞未始終沒正臉看毛遂,冷冷地道:「百家門派為求列國國君賞識,時常周遊列國,分佈何來規律可言。」
旁邊幾人對繞未的回答均是鄙視。
毛遂道:「非也。竊以為儒、墨兩家以魯國為據點,儒家之說後傳至三晉及衛齊;墨家之說則主要傳至楚、秦兩國;道家源於楚、陳、宋等國;陰陽家則始於北方之燕齊;法家則出自韓魏趙,卻為秦國所用;縱橫家則源於周、衛等古都繁華之地,如蘇氏三子。各門派雖各有主張也相互吸收,均希望本家之說能為列國國君所用,造福於天下之民。」
其他人紛紛表示贊同,繞未是啞口無言。
「為人臣子者,於關鍵時刻為主公挺身而出方顯真本事也。我跟隨主公雖不過五年,然卻三次以身擋住撲向主公的刺客,兩次替主公化解朝中紛爭。此次訪楚,為首者非我莫屬。」站出來的人名為眭秋,此人年過三旬,身材魁梧,正解開上衣露出與刺客博斗時留下的光榮傷疤。
毛遂搶先道:「先生為主公而忘己安危,勇氣確實可嘉,能為主公化解紛爭亦屬有謀。然此番訪楚涉及兩國邦交,以先生之見入楚當先見何人?」
眭秋道:「我只知道楚君為考烈王,楚相為春申君。入楚當先拜見春申君。」
毛遂道:「先生以為楚國朝中現在是否有所企圖?」
眭秋不以為然道:「楚國屢遭秦國侵蝕,能自保乃是萬幸,何來企圖?」
毛遂道:「先生之言大繆,與強秦相比楚國略弱,若與魯國相比,楚則強百倍矣。楚國眼下所圖者定是朝不保夕之魯國。若想楚助趙,趙須應允他日助楚滅魯。」
「有理,有理。」旁邊幾人不約而同地讚歎。
毛遂先後勝了繞未、眭秋,餘下五人有四人己從心裡對他佩服,其中名為寒間的劍客卻還未認同。
寒間道:「我曾到楚國一游,聽聞楚王彼愛劍術。若楚王興起喚先生與楚國劍客一決高低,先生是否敢應戰?」
毛遂聽得出,寒間對自己弱不禁風的身體表示懷疑。說劍術對合縱有影響,明顯是牽強附會,為了讓眾人心服口服,毛遂也無從選擇。
「先生若對毛遂劍術有疑心,可拔劍一試。」毛遂努力地控制自己的情緒,盡量不讓擔心顯示臉上——畢竟劍術並非自己的強項。
毛遂剛說完,寒間倏地拔出劍,另外六人急忙閃開。
「看劍!」寒間手中紫色長劍隨著說話聲劈向毛遂。
毛遂早有所備,青色利劍一橫,擋住了寒間第一招,兩劍相擊傳出陣陣「嗡嗡」響。
寒間原以為對付瘦小的毛遂是易如反掌,不用太計較劍術,用蠻力砍劈即可。首回沒能佔便宜,寒間開始轉變策略,兩腳與上身完全配合,長劍連連刺向毛遂。
面對咄咄*人的紫劍,毛遂只得且戰且退,寒間豈肯錯失良機,把毛遂直*向牆壁。
毛遂雙腳退到離牆壁僅有一步之遙。
寒間使出生平所學的看家本領,紫劍聲東擊西,躲過了毛遂青劍的防禦,直刺毛遂胸部——如雙方是死敵,這一劍刺去,對方必死無疑。
所有人都以為毛遂會喊「停」或「我輸矣」。然而毛遂卻還是紋絲不動。寒間自然想成為出訪楚國的帶頭人,可也不想因此傷及毛遂性命。
「毛遂莫不是嚇壞吧?」寒間心裡疑惑,紫劍忽地減速。
就在這時,青劍朝上刺去——劍尖夠到寒間喉嚨處停下,而紫劍離毛遂胸口尚有一寸遠。
「高,實在是高!」「置死地而後生!」「毛遂非常人也。」眾人驚嘆
寒間收起劍,拱手道:「寒某輸得心服口服。」
毛遂拱手回禮道:「多謝先生承讓。」
毫無疑問,出訪楚國一行出毛遂為首。
毛遂一覺醒來,帶上七名門客及十餘隨從和一此寶物,與趙勝、公孫龍分道揚鏢,分赴魏、韓、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