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敵人的姑息,換不回我們的憐憫

第六十一章 敵人的姑息,換不回我們的憐憫

「單靠咱們在滿蒙的那點旗兵,殺不光野鹿一樣躥過來的野毛子,要把這些野鹿屠光,就得發動滿蒙老少爺們一起上。有那造一堆小船的銀子,不如用來放獵頭賞。」

元吉對沙俄並無惡感,減丁的提議不過是就事論事,為了維護滿洲對盛京的統治,為了地廣人稀的邊疆區長治久安。

如果移民同化政策效果更好,即便他個人再痛恨沙俄,也一定會傾向懷柔,與斯拉夫兄弟手拉手,心連心,滿俄一體,無分彼此。

可此時的大清國體,滿洲族別文化與盛京地區的人口,都不具備迅速同化斯拉夫人的條件。

既然條件不成熟,斯拉夫人在盛京就沒有生存的必要。即便他個人對斯拉夫人如何喜愛,也不會允許滿蒙諸部對斯拉夫人在盛京的移民點,採取默許態度。

就是遼對金,金對蒙古的減丁政策,日益廢弛,才造成了金與蒙古的崛起。明出牆燒荒減丁,犁庭掃穴政策的趨緩,同樣造就了建州諸部的崛起。

如果羅馬不姑息日耳曼野蠻人,如果西班牙不姑息英國,如果英國不姑息美國,如果當年北洋可以炮擊長崎,何來覆滅於黃海?

敵人的姑息,換不回我們的憐憫。

憐憫,從來只有弱者才配享有。

對斯拉夫人憐憫,才是對沙俄的不尊重。

「等羅剎人被殺破了膽,咱倒是可以捕點野羅剎,編列些羅剎佐領,補充長江以南的駐防八旗。」

元吉平靜的敘述道,「盛京,是不能讓羅剎人定居的,那就會像一條搭在水盆上的毛巾,把西方的羅剎人源源不斷的吸入盛京。

漢人,朝鮮人,同樣暫不適合定居盛京,不在土地而在民風。漢風太軟,一旦讓漢俗與朝鮮習俗在盛京蔓延開,就會影響咱的兵源質量。

咱得讓他們先忘了他們是什麼人。」

清寧宮正殿內實際正在開的就是滿洲議政王會議。

議政王會議的議員,不用是「王」,只要加個「與議政」,也就是後來的「南書房行走」,就是議政王會議的議員了。

議政王會議里不光有皇族宗室,八旗固山額真,副都統以上都有「與議政」銜。

六部滿蒙尚書,即便皇帝身邊的內大臣,侍衛,包括親王,郡王,貝勒府中的長史等,這些人都位列滿洲議政王大會。

漢臣中的范文程,寧完我,也有議政王大會議員資格。

議政王大會討論軍事為主,包括了對高級將佐官員案件的審理,陪審團制度,看集體意見,不看什麼法律條款的。

宗室,滿蒙漢勛貴子弟的襲爵,軍務,邊疆與外藩事務等,都在議政王大會處理範圍。

入關的決策就是范文程上書多爾袞,奏請立即出兵伐明,奪取天下,列舉了入關的政策與統治基本方針。

要滿洲對漢人少殺的人,恰恰就是漢人嘴裡的漢奸:范文程!

康熙方才說的范承謨,就是范文程的兒子,浙江巡撫,官聲不錯。原歷史被耿精忠囚禁,寧死不降,慷慨就義。

對漢人少殺,盡量不屠城的方針,就是范文程建議的。一經被議政王大會採納,這就是滿洲八旗入關的軍紀了。

軍紀與是否劫掠,愛民無關,軍紀是遵守條例,服從命令,即便命令是屠城,坑俘,執行命令就是守軍紀。

滿洲不是腐儒,沙場征戰,各為其主,屠城滅國是武勛,誇功封狼居胥,勒石燕然,太廟獻俘才是武將榮耀,不會把榮耀看做丟人的。

「良知超越法律」的法學框架,要到紐倫堡審判才初現端倪,之後,西點軍校才將「拒絕服從不正當命令」納入了其道德哲學的必修課。

那還是人類社會人權發展最前沿的少數幾個國家,才能秉承的準則,在世界範圍內且不具備通行意義,更遑論用現代人權準繩,衡量古代戰爭行為了。

少屠不等於不屠,揚州十日嘛,下令者為多鐸,隨後發布了「維揚可鑒」的公告,沒有隱瞞,告訴你原因。

秦,漢,唐,蒙古,清,哪個屠的不是光明正大?白起,衛青,霍去病,成吉思汗等,沒人會覺得屠敵有什麼錯的,陳湯一樣會公示:「宜懸頭槁街蠻夷邸間,以示萬里。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為什麼屠你,屠完會告訴你,光明正大!

就是因為有軍紀約束,多鐸才發布公告,把原因說一下。征蒙古,朝鮮,藏地,回部,殺戮比漢地大的多,就不用公告。

能把敵人屠城滅國,不是武功,難道還是丟臉的事?

被不負責任,付不起責任的士大夫,害的家破人亡,讚揚的是不負責,負不了責的士大夫,恨的是暴行?

戰爭不就是暴行與恐懼的總和么?

就許你出牆燒荒減丁,就不許我入關?就許你犁庭掃穴,不許我暴行?就許你把我當夷狄,不許我把你當下等人?

這不是輸不起是什麼?這不是弱者思維是什麼?春秋秦漢唐的時候,有這個思維?

多鐸是清軍一方的統帥,對清軍有責任,對漢人有什麼義務?他吃的是「明」是「漢」的飯?

帶領清軍獲取榮耀,獲取利益,從勝利走向勝利,才是多鐸的責任,他履行了他的責任。

當清替代了明,前明的敵國百姓,就變成了大清的子民,這時候才從敵我關係,轉變為權利與義務的關係。

拿權力義務時期的道德去評判敵我時期,就是吃飽了撐的,就是儒癌。

明軍的士大夫統帥,他的責任與義務是什麼?他帶給明軍士兵,帶給揚州人的又是什麼?

要讓人強身健體,習弓馬,練騎射,自強不息,奮勇殺敵,就應該敬佩,學習多鐸。

學習這樣負的了責,能打勝仗,對敵人毫不手軟的人,鼓勵大家做這樣的人,為國征戰,與國開疆。

要學仁義道德,浩然正氣,那就敬佩,學習明軍的士大夫統帥,鼓勵文人領兵,輸贏無所謂,留取丹心照汗青。

路怎麼選,自己挑嘍。

即便不屑學敵人,自家的王堅,閻應元,如此英雄豪傑,又有幾人知,幾人學?

守釣魚城的王堅,擊斃過蒙古大汗,南宋滅亡之後,忽必烈親自承諾不殺城中一人,方降。守城的三十二名將領,無一人乞求憐憫,全部拔劍自刎。

終元一朝,釣魚城無人騷擾,蒙古人敬佩的不得了。即便在歐洲,阿拉伯都享有盛譽,被譽為「上帝折鞭處」,「東方麥加」。

江陰一樣,由於閻應元誓死抗擊,滿洲對江陰人敬佩的不得了,是乾隆親自拜祭江陰之後,江陰人才重新出仕。

都是失敗的抵抗,江陰同樣被殺的血流成河,可江陰沒有什麼十日不十日,三屠不三屠的,那不叫被屠殺,那叫軍民盡皆戰死,忠烈千秋,可昭日月!

釣魚城,江陰,才是光輝的圖騰!把那些不負責,負不了責的當圖騰?

弱者從來就是被屠殺,統治,奴役,征服的對象。

救濟,關懷,同情,憐憫,慈善,都可以給予弱者,唯獨尊重不行,那不是祈求來的東西。

我覺得你比我強,才有服氣。我覺得你跟我像,才有惺惺相惜。

就是在滿洲議政王大會上,分析了范文程所言的入關優劣,其發兵之請被八旗勛貴集體採納,五日後,八旗正式提兵入關。

多鐸欺負范文程,把范文程的老婆搶跑了,同樣是在滿洲議政王大會上,諸王貝勒陪審團,做出了讓多鐸把人老婆還回去,罰銀一千兩,剝奪15個牛錄的懲處。

正藍旗等下五旗,一個旗才20個牛錄出頭,多鐸作為努爾哈赤最喜歡的孩子,一旗之主,加繼承了努爾哈赤的十五個親軍牛錄,一共才45個牛錄。

多鐸最精銳的十五個牛錄,就是讓滿洲悍匪組成的陪審團,罰沒了。

逮捕阿濟格的決定,同樣是滿洲議政王大會做出的。

包括立皇太極為大汗,尊多爾袞為攝政王,立順治,立康熙,都是議政王大會做出的決定。

這時候的滿洲,還沒有太子這種東西。

至於孝庄多牛逼,能立皇帝,與大清的大刀長矛一樣,屬於憑空想象。正如當面叫人孝庄的謚號,不太科學一樣。

讓多爾袞,多鐸,阿濟格三兄弟的生母阿巴亥殉葬的決定,就是議政王大會作出的。

議政王大會就可以讓孝庄殉葬,孝庄別說立皇帝,提名個議員的權利都沒有,只能指婚,那是家事,不是政事。

因為後宮與太監,不得干政!

慈禧的聰明,就在於議政王大會廢棄之後,又充了回議長,召集大夥開會。

光緒奪不回位,就是滿蒙漢勛貴與各地督撫封疆,皆不願皇權複位,就喜歡開會。

可慈善只是議長,會議召集人,只有決定發言程序與平衡的空間,自身財權,人事權,兵權皆無,空殼兒一個。

光緒的實質敵人,就是表面效忠光緒,實際喜歡開會分權的議員。一等光緒要復皇權,表面效忠光緒的議員,立馬就會翻臉。

可慈禧也不能真的重組議政王大會,那她一個充秤的後宮太后,還有什麼用?

後來議員們感覺洋人的議會,跟議政王大會的架構也差不多,那就換個殼兒唄,通個電的事,神州一日光復!

晚清表象紛紛擾擾,實際就是個平衡加內鬥,烏煙瘴氣,一群窩裡橫的豬狗,早就沒了清初的銳氣。

滿清入關十歲到七十歲男丁加一起才五萬多,怎麼可能統治那麼大的大清?幾個縣令是滿洲人?壟斷了對外貿易的廣州十三行,哪行是滿洲行?

明是亡了,可統治大清的實際還是大明的統治階級,換湯不換藥,換旗不換人,替掉的僅是朱明宗室與平衡士大夫的勛貴階層,士大夫都沒變,前明進士剃個頭的事,地主還是那些地主,衙役還是那些衙役。

對大明的統治階級來講,逼捐的闖王才是賊,滿洲倒是可以當合伙人。

百分之一,只會和百分之一站在一起,無論他們來自哪裡。

統治階級,只會效忠自己的階級,只會捍衛統治權。至於什麼國讎家恨,異族,敵我,文化亂七八糟的,那是曰給被統治階級聽的,外面賊來了要擋啊,不能老爺上去頂啊,老爺的命金貴著呢。

清軍之所以可以入關,縱橫關內如入無人之境,那就是關內的大明統治階級,早就預定好了大清統治階級的股東位子不變,換股協議談好之後,才有了大明退市的重大重組題材。

由於大明晉商八大家一類的商人,商幫,錢團,大膽的藉助這次併購時機,逢低吸納,一舉脫去了大明商賤的不平等地位,變身為法人股股東,自此戴紅頂,入新朝董事會,正式晉陞為統治階級的一份子。

不少人知道範文程是個漢奸,可知道範文程是幹嘛的人很少,范文程就是議政王大會派出的併購談判代表兼盡調顧問,就是負責跟關內的大明統治階級,談判併購與換股問題的代表之一。

談好的條件,在議政王大會一過會,大明關內就又多一個地下黨,再簽署一份換股協議,就又多一個帶路黨。

滿洲八旗戰力只能作用於正面戰場,真正把大明交出來,確保了大清統治權穩固的勢力,就是大明的統治階級。

滿洲有議政王大會的時候,外交與諜報戰線上進攻犀利,英雄輩出。那都不是了解敵人,是大規模的收買敵人,瓦解敵人。包括大明境內,蒙古諸部,藏地佛爺,都是如此。

秘密潛伏,情報偵知,內應撲城,收買策反,威逼利誘,合縱連橫,從幕後為正面戰場,立下了赫赫功勛。

清初諜報系統之精銳,精銳到世人只知大明錦衣衛,對滿洲八旗這一地下系統,一無所知。直至雍正時期,江湖道門屢屢被叛徒出賣,才知清廷有粘桿處密探這回事。

實際上,雍正設的粘桿處,也就是「血滴子」的原型尚虞備用處,僅是一個風聞奏事的內務府機構,一群雜魚包衣兼職的市井特務,是用來掩護真正的情報機關的。

由於滿洲八旗的封閉性,大清真正的情報系統,正如皇太極的名字一樣,大明也好,後世也罷,始終一無所知,倒是負責對明策反的李永芳,派出的潛伏京師七年的暗探與情報站,曾被大明東廠破獲過。

這一情報系統,就直接隸屬於議政王大會,是非常神奇的互聯網分散式架構,無常設機構,無中央伺服器,只予特定軍政商民人等,以密信直奏之權。

議員有特定配額,但具體給誰互相不問。誰被賦予了這一權力,僅有雙方當事人知道。

密信上來,送交的卻不是當初授予這一權力的議員,而是宗人府的「公共信箱」,由議政王大會統一取件,在會上公開宣讀。

當年鄭芝龍與鄭成功的迷信被截獲,就是通過這一渠道直送京師。

後來,康熙把這招學了過去,就有了給予特定地方官的「密折專奏」之權,只不過把寄送到「公共信箱」,公開拆。變成寄給他,他來拆了。

一文不花,網羅天下,怕被人貼大字報,又不知身邊何人會告,那就只能自我督促,自我暗示,自我催眠,自己告訴自己:「我做的事,皇上都知道。」

那就奮勇殺敵,好好做官吧,不要造反哦,皇上都知道。

這招之高,就是康熙從議政王大會偷師來的。

議政王大會,就是滿洲封建軍事貴族集團,奪取天下的基礎,實在是太聰明了,互聯網架構都玩出來了。

此時連康熙的南書房都還沒有呢,要等到康熙的南書房,雍正的軍機處,再到乾隆持續削弱議政王大會的權利,議政王大會制度才最終在乾隆朝消亡。

八旗就是從那個時候,完犢子了!

愚昧的晚清,別說主動去了解敵人了,主戰的都堅信洋人有綁腿,撲地則不起,連南懷仁怎麼走路,華爾洋槍隊是怎麼打仗的都不打聽打聽,就敢戰之必勝了。

無知者無畏!

滿清這時候可不是大一統,更不是獨裁統治,就是典型的軍事貴族民主合議制。

與歐洲海盜秉承的「海盜法典」有異曲同工之處,皇帝有絕對的權威,但是船上的人一投票,同樣可以把皇帝流放了。

而且分配相對公平,賞罰分明。上升渠道是通暢的,有升降梯制度。

一個家奴包衣攻城只要第一個登城,立馬就是半個前程,封爵,成為貴族。

同樣,打仗敢跑,宗室照砍,失城者死。大清縣令巡撫就最愛上吊,軍人戰死,家屬同殉者比比皆是。

城丟了還敢嫌水太涼的,都是乾隆朝之後的事了。

此時的清,可不是晚清,儒癌晚期的清,才叫晚清!

下一章:第六十二章 租借,割讓,就是不平等?書籍詳情頁上一章:第六十章 滿洲何必種地

狩獵大清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狩獵大清
上一章下一章

第六十一章 敵人的姑息,換不回我們的憐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