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6.二七六章
巡行使陳肅被丹陽尹從睡夢中撈起時,正值四更天,惺忪嘈雜間陳肅以為遇了賊人,心下大慌登時清醒,待看清來人,過問時辰,不禁望著石啟苦笑道:「四更賊,五更雞,府君何時做了賊?我這裡囊匣如洗,府君要兩手空空而歸了。」石啟則充滿憂戚地看著他:「我不跟你說笑,此刻來是有正經事,大司馬要你明日速去公府一趟,」說著湊近一步,肘子搗了下陳肅,「子雍兄,你給我句實話,你是不是哪樣差事辦砸了,大司馬半夜都要尋你問罪?」
陳肅愣怔好半晌方回神抓了石啟手臂:「何人來給府君傳的話?」石啟指了指立於身後的阿元:「是這位。」陳肅忙向阿元打探道:「敢問可是會稽出了事?」阿元搖搖頭:「出沒出事小人不知,不過府里來了個一身挂彩的親衛,卻正是從會稽來的。」
「某真的招禍了!」陳肅不由長嘆一聲,連連頓足,不迭著履便要往外奔去,石啟忙道:「子雍兄,鞋!」陳肅面上一紅,只得折身回來整理儀容,石啟見狀奇道:「子雍兄,你說你一個巡行使能招多大的禍事?」陳肅全然一副了無心情的模樣,因來丹陽有段時日,同石啟十分相投,平日里任憑石啟跟他玩笑渾話,此刻只是嘆氣搖首:「府君莫要打趣我了,倘是白日有暇,還是給某備上一口薄皮棺木等著吧!」
石啟本也知此刻大司馬尋人定是要緊事,見陳肅如此緊張意欲說笑緩他情緒,不料他鄭重說出這麼一句喪氣話,遂復又正經勸道:「子雍兄嚴重了,眼下還不知道會稽到底出了什麼事,即便真有事,你也不過是個失察的罪名,真正要擔責的是自然是會稽的一眾長官,放心,你絕不至罪不勝誅的田地,大司馬也絕不會濫罰無辜。」陳肅無奈一笑,「府君不知這內情,」他望著外面依舊黝黑的一片天色,拍了拍石啟的肩頭,「我倘是還能回得來,再和府君細說吧!」
中樞尚未接到會稽奏報,大司馬遂一面命人再去探查,一面將那親衛帶入大殿直奏,頓時引得朝堂嘩然一片,群臣自作幾派,或曰此事突發實在怪異,定要溯本清源,審察內情;或曰草芥小賊,竟敢藉機生亂,謀反鬧事,窺伺神器,天子當立遣人平叛,以安社稷,半日內又就何人平叛爭議不休,英奴聽得煩惱,瞟了一眼成去非,卻最終看向中書令道:
「錄公曆經兩朝,大風大浪見多識廣,此事該如何布置?」
張蘊聞此已心驚有時,知其輕重,遂謹慎答道:「事不宜遲,今上早遣軍救援,上一迴流寇在三吳起事,這一回既攻下了會稽,難保他氣焰囂張,倘再染指三吳腹地,於國家可謂禍迫眉睫,」說著稍稍側眸看了看成去非,「主憂臣辱,大司馬如今都督中外諸軍事,當儘快拿出主意來。」
方才市井一般的喧鬧登時重歸寧靜,待大司馬出列舉薦前中領軍成去甫協同京口府兵共同前往會稽平叛時,眾臣的口風又微妙起來。中領軍自官倉一案,已罷職賦閑幾載,忽言起複,眾人第一念自然此乃大司馬私心而已,至於京口府兵,更是不言而喻,眼見一眾御史蠢蠢欲動,再加之一眾高門冷眼拭目,有害無益,眼下也實在不是爭口舌之際,中書令兩相權衡,及時啟口截道:
「臣附議大司馬,成去甫曾於西北領兵,也曾統領禁軍數載,雖於四年因官倉案獲罪免官,但聖心仁慈,聖恩隆厚,可命其戴罪立功;」越發老邁虛弱的中書令一氣說到此,不得不稍作喘息,方繼續道,「京口府兵多熊虎之士,一眾精兵強將,當為天子所遣,儘快前往會稽討賊。」
已算是朝中資歷最深的中書令既肯為大司馬發聲,會稽三吳皆乃國朝腹地,倘暴動不能及時止損,後果如何群臣倒也不敢輕視,彼此目視一番,卻也再無話可說,天子遂命中書舍人韓奮即刻擬詔:
成去甫暫領會稽內史,京口秦滔拜龍驤將軍,各率軍匯合東征討賊。
時人所不知的則是,京口秦滔已於天子下詔之前接到大司馬信函之後,發兵直奔會稽。
待常朝散了,甫一出官道,成去非匆忙趕回公府,門吏見他車駕停住,忙奔下階來相迎,按他一早吩咐的回話道:「大司馬早朝剛走,陳巡使便到了,人已在前廳候著。」
前廳中陳肅正佇立難安,來公府卻是什麼也未打聽得出,眾屬官仍一問三不知,可見消息不曾傳開?或是他們不肯透露風聲?陳肅一時思緒紛亂,直到成去非一語不發進得門來,忙躬身行禮:「大司馬!」
成去非再無當日元會的客氣,臉色鐵青,默默看他一眼,示意他入座,自己也坐了下來。
「會稽如今亂得不像樣子,內史都被殺了,流寇已放言下一步就要攻打建康,陳巡使怎麼看這件事?三個月前元會上,誰跟天子稟的會稽政通人和?」
陳肅聽得頭皮一麻,心內大驚,霍然起身,咽了幾口唾涎,方道:「下官,下官知錯。」
成去非冷笑一聲:「知錯?陳肅,你這是罪,倒替自己開脫得輕巧。」
「是,下官知罪,」陳肅今日是著官服來的公府,一面說一面就要去冠,成去非雖了解他性情,此舉乃出於本心,卻擺手道:
「你想站就站著回話好了,不急於這一時拿態,說,會稽當時巡行到底是個什麼情景?」
陳肅聞言只得住手,往一側走了兩步,將自己隨身攜來的兩套尺具奉上,成去非雖未用過,卻認得出,皺眉問道:
「你給我看清丈土地的叉尺,又是個什麼說法?」
「大司馬既認得此物,」陳肅很是意外,本欲解釋此刻也省下了,遂拿出其中一具,直言點破,「度支所定,五尺一步,清丈土地時,長十六,寬十五,不多不少,正是一畝,這一具並不標準。」成去非接過,稍作比劃,疑道,「遠不夠五尺?」陳肅點點頭,又將另一具遞給他,成去非很快探出玄機,「這一副遠超五尺?」
不等陳肅再言,成去非已聯想出一二,手底摩挲著尺具,忽抬眸質問道:「會稽土斷,用的是兩套叉尺,沒一樣是按度支所定尺寸來的?是不是?」
陳肅隨即垂首答道:「大司馬明鑒,正是,一大一小,一套用來丈量士族豪強田產,一套則用來丈量寒庶平民田產,大司馬土斷,是為了替國朝清理出私匿的田地,如此一來,各府衙看著成果頗豐,實則將此轉嫁給了寒庶平民。倘寒庶平民欲求大弓,則需行賄丈量官,這裡面又是另一層說法了……」他略有遲疑,「下官元會所隱瞞者,便是這叉尺的貓膩,至於是否同會稽此次……」
「你淺薄!」成去非冷冷斥道,「還沒看出來?這回匪首馬休正藉此大做文章,才招來如此之眾造反起事!倘無積怨,哪來今日之禍?」
他一席話毫不留情面,陳肅平日愛惜名節,行事向來方正,此刻面上一陣青一陣白,只能生受,待成去非責畢,方欲請罪,成去非一道冰冷目光又投射過來:
「陳肅,中樞將會稽交託與你,是讓你觀採得失,舉善彈違,斷截苟且,以便天子弘宣政道辨彰幽明的,你兩隻眼既未瞎,雙耳也未聾,卻長了張信口雌黃的嘴,何處學來這一身粉飾太平的本事?你現在才給我看這兩張弓是不是晚了點?!國朝剩的那一星半點底子,你們覺得還有多少時日可折騰可揮霍?!」
大司馬情辭愈烈,顯然被此事徹底激怒,陳肅從未見他怒火之盛猶如此刻,面上再也受不住,撩袍伏地道:「是下官糊塗,下官有負大司馬當初舉薦之恩,一切罪責下官願一力承擔!」成去非狠狠一拍案幾,咬牙道:「我尚擔不起,就看你陳巡使如何擔當了!」
陳肅一時羞愧交加,不能自已,大司馬這一通下來,乃霹靂電閃,竟好似一記記耳光抽在面上一般,陳肅深諳茲事體大,大司馬為國可謂嘔心瀝血,國家也確需要休養生息,只是新政之路尚漫漫求索,此次禍事突起,卻又不知要耗去多少帑藏,耽誤多少民生,大司馬焉能不傷懷痛心?陳肅如是一想,口中又干又苦,再多言辭也不可挽回所犯大過,忽念及一事,更是無措,遂啞聲道:
「下官這一回牽連大司馬了……」
他乃成去非當日親薦,中樞倘事後追究會稽此亂根源,勢必要追溯當日元會巡行上奏各郡得失一事,屆時難保又授人攻訐新政口實,陳肅微微抖了一下,抬首看了看成去非,見他面容已恢復平日慣有神情,更是不知如何再表心志。
「你我各領各的罪,」成去非漠漠開口,算是遮了方才那一頓火氣,「你是讀書人,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這樣淺顯的道理你不是不懂,卻仍做錯事,你緣何不報,我大略猜得出所謂投鼠忌器,今日結局你也看到了,引以為戒罷。」
陳肅聽得眼中一熱,一時無話可對,唯有泣道:「大司馬……」
成去非擺了擺手,示意他退下,自己則踱步至院中,一人獨立良久,聽了半日的春鳥啾啾,不覺已是夕陽西下,到了散衙時分,方正欲折身進屋,卻見長史虞景興走來直言笑道:「大司馬,昨日下官收到靜齋一封家書,他如今人在西涼講學,竟巧遇了穆涯先生,兩人於荒涼邊塞一同美教化,移風俗,倒也算是幸事。」
成去非聞言一怔,知長史有意相告,他略略一點頭未置可否便轉過身來,在抬腳進門的剎那,終忍不住側眸迎向西天通紅的一片世界,日暮關山已遠,四顧茫茫無人:
靜齋,你倘是在便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