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三章:未來
西南動機在航空發動機方面的近況,實際都已經很少再有汪正國插手的機會,公司一旦上了規模,並且逐漸開始有自己的盈利之後,大抵已經可以做到收支平衡,後續便是公司自己按照慣性向前發展。
也就在94年底,624所這邊剛輸掉中推核心機項目時,軍方便已經帶著601所、112廠方面的技術人員來到西南動機。
在蘇聯解體后,又歷時前後兩年半時間,中俄軍事技術交流合作會議取得重大成果,在共和國答應原裝進口72架蘇27戰鬥機后,俄羅斯最終還是同意出售蘇27戰鬥機相關生產技術,而且還是最新的蘇30型號。
至於代價,當然也不小,但大致還算可以接受。
首先需要國內低價出售一條三軍通用計算機生產線,並協助蘇霍伊設計局修改蘇30戰鬥機航電設計方案,甚至連蘇30項目的後續研發資金,也都是由共和國軍方全套提供。
即將出售給共和國生產的蘇30MKK戰鬥機,整個工作大抵就是在蘇37UB這款雙座機的基礎上動腦筋,主要是進行航電設備現代化改進,而其它方面的改動都還不大。
倒是在國內軍方據理力爭之後,居然還爭取到了把蘇27家族原裝AL-31F發動機改為青城系列,按照計劃,除開第一批原裝蘇27以外,後續所有國產的蘇系戰機都採用青城發動機,這次是毫不留情地把AL-31F踢進垃圾桶。
也都是到後來,汪正國才知道,之所以那樣干,主要還是AL-31F發動機壽命和油耗過於感人,軍方實在是受不了。
見識過青城發動機的壽命和油耗數據之後,這邊轉念一想,反正青城Mark2推重比已經可以和AL-31F持平,那就實在是看不出有什麼理由繼續採購31F發動機。
至於東北那邊黎明廠,雖然一直力主要引進AL-31F發動機生產線,但奈何毛子要價太高,而且軍方又用新中推發動機項目生產線落戶黎明為條件。
最終,黎明廠還是決定放棄引進AL-31F發動機計劃,回頭繼續生產渦噴6、渦噴7兩款發動機。
國內龐大的殲六/強五戰鬥機保有量都擺在那裡,渦噴6發動機生產肯定不會那麼早就停止;至於渦噴7系列發動機,這個就說來話長,在確定殲八大改計劃變成了隱身技術驗證機之後,為了保住112廠的生產隊伍,軍方還愣是硬著頭皮把雞頭進氣的平頭八爺繼續生產走。
雖然每年只生產8架,但前後這幾年時間下來,還真將平頭八爺的數量拉上了100架大關,這數據簡直讓人瞠目結舌。
反正都是很無奈的結局,而這也是為什麼軍方對俄羅斯讓步較大的原因,實在因為不想再繼續看到平頭殲八生產下去了,簡直鬧心,趕緊把項目談好,必需要以最快速度將殲八系列生產線停下來。
現在情況已經很明顯,國內自主設計的十號戰鬥機,已經引進生產線的蘇30系列,兩者幾乎全都是確定要採用青城發動機,這訂單足可以將西南動機撐的走不動道。
好在按照東北那邊飛機生產計劃,青城發動機大批量供應要等到三年之後才開始,而在此之前,自然還留有幾個月時間讓西南動機從容地進行產能升級。
.....
1995年,3月。
東亞地區整個時局風雲變幻,軍方似乎也早早就嗅到了不一樣的味道,軍用要員運輸飛機直抵123廠,小隊軍方高參帶著公文包,急匆匆地進駐工廠軍代表辦公室。
此後則是迅速集中蓉城飛機發展中心工作人員,當所有人到位之後,首先宣布的消息就是工廠進入全速生產階段。
殲十A戰鬥機已經完成生產定型,當前問題僅僅存在於軍隊方面對飛行作戰大綱編寫還不夠完善,可能還無法充分發揮出該戰鬥機全部性能,但當軍方要求全速加班生產的要求擺出來時,所有人都知道,這是出大事兒了。
現在軍隊壓根兒沒說什麼採購數量,直接是你按照最快速度給我生產,有多少,咱就要多少,多多益善!
至於123廠的產能可以達到多少,這個其實誰也不好說,只能粗略做個估計,反正大概30架左右便能頂天。
要說這此前誰也沒料到會有這麼一檔子事冒出來,十號所使用的新技術太多,不僅生產總裝方面不夠熟練,配套子系統生產單位也是產能不足如此。
「趕緊複製十號設計和生產資料,如果情況緊急,十號作為我們國內目前唯一能夠全面自主生產的三代戰鬥機,它會將會擴散到其它基地同時進行生產。」
語氣中不容任何人帶有質疑,現在的情況已經很讓人頭疼,真要是到了打仗時候,自然要全國一盤棋,這個沒的說。
「還有,你們殲七M生產已經停止,但相關技術、工裝不能報廢,馬上裝箱啟運到011基地,並派出工藝技術人員協助011方面掌握該型號戰鬥機生產技術,他們之前也生產殲七2戰鬥機,所以不會存在太大問題。」
軍方大佬再次開口,直接把殲七M技術轉移的下家定下來,但這些對於123廠而言,其實還並不算什麼,完全可以接受。
放下固定翼飛機生產安排,另一方面則是馬上安排直升機生產工作,同南非合作研製的茶隼直升機因為有共和國資金注入,整個研發進度更快,早在94年就已經交付部隊,甚至比南非上位面的95年交付部隊IOC都要更早上一年時間。
「武裝直升機也是一樣,這是我們目前僅有的跨海直升機空對地火力支援機型,前線需要大量該型飛機,我知道你們是第一次批量生產直升機,但這絕不是理由,所以給你們下死命令:年底之前,必須交付兩支陸航飛行大隊的裝備所需。」
如果是兩支陸航飛行大隊,按照陸航三三制來說,一支大隊擁有9架武裝飛機,那兩支陸航大隊就是18架,要是多算些,20架的最低要求是妥妥地。
為十號、武裝直升機、運輸直升機進行生產配套,這些機型的動力系統都是西南動機公司生產,壓力也絕對不小。
扭過頭,又道:「西南動機,你們單位情況比較複雜,在國家沒有進入戰時狀態之前,也不好要求你們將生產技術擴散,但現在必須要保證一點,那就是我們軍方的訂單絕不不能拖後腿,錢不是問題!」
.....
來的快,走得也快,確定下蓉城飛機發展中心這邊生產工作后,高參團隊隨後又在第一時間乘飛機離開,下一步還有其它軍工裝備生產安排,這次大戰來臨的氣氛渲染的緊張。
所有和軍工有關工廠都在開足馬力生產,倒是電子產業方面沒什麼太大的影響,民用電子設備和軍用之間差距挺大,所以國內電子產業市場在表面上看來,到還比較正常。
經過汪正國十多年時間的經營,他所能影響到的地方也就僅此而已,對於即將到來的危機和恥辱,他又能為之奈何,最終結果恐怕也不見得會比上位面好太多。
當然,如果歷史的進程因為蝴蝶翅膀原因而有所改變,汪正國又突然擔心起來,這些改變到底是走向更好,還是更爛?
(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