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入變數,打破僵局
這裡我們講兩個僵局,第一個是與陌生人如何打破僵局,第二個是如何打破談判中的僵局。
和陌生人接觸,要自己敢於先走出第一步,有勇氣改變沉默的氛圍。在沒有接觸一個人的時候,不要把這個人想得太冷漠,而是要明白他同樣渴望交流,有了這樣的心態打底子,你看問題的視角、感覺和反應自然就不一樣。當你向對方敞開心扉的時候,你可能會發現他比你更健談!
第一句話說什麼能引起別人的注意呢?這個問題似乎是很多人都關注的,也有很多讀者來問我,那麼現在我告訴大家這個詞是什麼,準備好聽了嗎?這個詞就是:你好。我向你保證這個詞是非常好用的。
因為這個詞蘊涵著禮貌、溫和、誠懇的交談態度,當對方聽到了這個詞以後一定會降低防禦,擺出接納的姿態,進而願意聽你說第二句話、第三句話……最後,要提醒的是和陌生人進行的後續談話也要多注意細節,用你的觀察力關注對方的表情和感受,這樣才不會再造成僵局。要知道什麼話該說,什麼話不該說,什麼話應該什麼時候才可以說,這都是要注意的。
我給大家舉個例子:一個讀者寫信給我,說他學的是新聞專業,畢業后剛剛工作的日子很難熬,在採訪陌生對象的時候總是得不到應有的尊重,而帶他的老記者仗著資歷老,就總是能被"分配"到一些好的採訪對象,順利完成採訪。他寫信來的本意是要我幫助解答,面對這樣惡化的職場環境,作為新人的他,應該如何來應對這一切呢?
回答他的問題的時候,我沒有落入他的邏輯,在他看來,採訪對象很難纏讓他很被動,我覺得未必。很多接受採訪的人都會擺出不配合的態度,這不是工作不順的借口。在這裡我給大家舉個例子。
曾經有主持人採訪易中天,主持人提問的問題是:有沒有想到《品三國》圖書會很火暴。易中天以"不要以為什麼事兒都是策劃的,媒體很弱智,總喜歡問動機"作答。
後來,主持人又問到"與余秋雨的網路戰是不是為了保持名人熱度"時,易中天乾脆說:"我拒絕回答愚蠢的問題。"易中天還多次以不配合的態度,質問主持人怎麼就是不明白自己的意思等。最後的結果是主持人幾度被噎到無語,甚至眼泛淚光。很多網友認為易中天偏執狹隘、狂妄自大。
讓我們看一下主持人提問的問題,第一個問題只能回答有或者沒有,第二個問題只能回答是或者不是。
顯然這樣的提問讓被提問者的心理感受是自己是被操控的。
楊瀾也採訪過易中天,她對易中天的採訪很有技巧性,讓人感到很輕鬆,很自然,在沒有緊張氣氛的伴隨下,整個採訪過程都很成功。
這個是因為楊瀾的名氣嗎?
我個人認為不是,而是因為楊瀾的確具備了提問的技巧,才贏得了易中天的尊重。她的提問是層次式的提問,由淺入深。答案也不再是簡單的有沒有,是不是,而是引入了變數,讓回答者在更寬泛的範圍中去選擇信息。沒有造成任何僵局或者不流暢的感覺。易中天還會心一笑,表揚楊瀾用了一個"權衡"的詞拿捏得很好。
她剛開始的提問,是"我該怎麼稱呼您呢,是-易教授-還是……"拉近兩人之間的距離,而且她用的是一種請教的口吻,會使和易中天接下來的談話變得輕鬆。
接著她請易中天說說自己治學的方法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這是一個非常開放的話題,也是一個毫無敵意卻能得到大眾關注的信息。
包括楊瀾用書里易中天自己寫的話來提問他,顯示出自己是和他探討的意思。
這種專業提問的技巧是值得學習的,所以我給那位讀者的回信就是如此,作為一個新人,學習提問和說話的技巧非常必要,說有分量的話你才會變成有分量的人。你的能力決定你的心態。
在談判的時候,也要避免陷入僵局。
談判就是要讓人們通過說話能左右一件事情的走向,你有多大能力把握這種走向?
給大家說個感受,什麼是雙贏?這個是談判中常常會提到的一個詞。
大家總把這個詞放在嘴邊,好長時間我都不理解,怎麼會雙贏?不要笑我狹隘,我指的是在一對一的關係里,如果一個買方一個賣方,怎麼能達到雙贏的目的呢?買方的利潤少了,賣方的採購成本自然就低了,這是一個很自然的道理。
我認為的雙贏是什麼樣的呢?就是不只有一個價格條件需求的時候,雙方把所有的條件放在一起,互相談判,商議,最後達成協議,雙方回頭檢查自己的大部分需求都被滿足。只要每一方都感覺自己沒吃虧,就實現了雙贏。
這也就是說,想要雙贏,除了價格外,我們在說話的時候,要注意引入新的變數,讓話題、談判的整個內容豐富起來。打破僵局,才會有一個好的格局。
你要想辦法讓合作顯得更加豐富,比如增加談判的因素,而不要一次性地把所有東西都談完了,最後只能就價格的問題進行最後的談判。
因為到了那一刻,所有的談判條件全部靜止了,只有價格博弈的時候,要麼是你聽我的,要麼是我聽你的,要麼是魚死網破。最好的方法是隨時引入變數,比如談價格以外的保修期,運送貨事宜等。
相信當你的變數多了的時候,就可以利用多個條件的交換達成雙贏,而不會造成硬碰硬的僵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