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要講求實效
創新已經成了時髦熱詞,到處可見,到處都在倡導創新,似乎不創新就跟不上形勢,就跟不上潮流,就要被時代拋棄。在具體工作中,不創新,產品就賣不出去,企業就要虧損,新局面就打不開。
倡導創新沒有錯,這是社會進步的趨勢,也是社會發展的一個動力,但我們要注意的是,創新是一項艱苦的腦力勞動,體現的是智力的較量。如果僅僅形成一種魯莽的行動,嘴上喊創新,舉著創新的招牌到處招搖,卻沒有真正開動腦筋,沒有真正的舉措,只是瞎折騰,浪費了人力物力財力,最終是人財兩空。這樣的所謂「創新」除了勞民傷財,沒有一點兒益處。
說起創新,首先要有個嚴肅認真的態度,因為創新是個艱苦探索的過程,需要謹慎實踐,需要摸索,在探究中不斷完善和提升,這樣才是有效的有成就的創新。要避免盲目創新,盲目創新是無效的,甚至是有害的,不僅妨礙了發展的勢頭,還會造成更大的損失和危害。
美國是個倡導創新的國家,美國的金融家將抵押貸款證券化,此舉曾被譽為一大創舉,其核心內容就是將次級貸款轉化為許多與之相關的金融衍生品,規模高達幾十萬億美元,這樣構成的金融網路龐大而錯綜複雜。這樣一來,其風險也就顯露出來,即上游一旦出了問題,就會影響全局。
反思這場金融危機的根源,就是美國在金融衍生品上的「創新」。席捲全球的美國金融危機,大家都知道是源於美國的次貸危機。其實在美國,次級抵押貸款總額在美國國內金融市場上只佔有很小的比例,全美的住房貸款總額高達8萬億美元,而次級抵押貸款只有1.89萬億美元,所佔比重很少。所以,金融危機的直接導火索還是要從美國在金融衍生品的「創新」上找原因。
次貸市場風險高,相關的次貸機構、投資銀行都心知肚明,違約事件如果大量出現,巨大的風險就要落在放貸機構身上。為了避免風險,一種新的金融產品在金融家們那裡誕生了,這就是次貸「證券化」。它將購房者的貸款集中起來,經過打包整理,成為一種次級貸款支持證券,然後再投放市場。購買了這些證券,就可以從借款人那裡取得償還的本金和利息。
而投資者們面對「次級抵押貸款證券化」這一新產品時,卻發現這種證券屬於低風險,因為它的評級高,而回報卻高於同屬高評級的國債或優質公司的債券,引起了全世界投資者的濃厚興趣。
但風險終於發生了,這源於次級貸款環節出現了問題,而「蝴蝶效應」又使其影響進一步擴大,甚至波及全世界的金融市場,一場金融危機爆發了。這種「創新」最終還是要由美國和全世界人民來承擔。
對於創新,我們應該有個正確的認識,它的目標是更高效地工作,更完善地發展,如果因為「創新」而發生停滯甚至倒退的現象,那就不是創新。當前要努力避免的是借創新之名的瞎折騰。創新要從實際出發,要尊重客觀規律,要解決實際工作中的難題,而一切脫離實際的空想,都是與創新背道而馳的,於國於民都只有百害而無一利,只會妨礙我們的發展,我們都應當抵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