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一季又一季,越變越美麗——30歲女人的四
我們生來就不是孤立的,是和大自然合而為一的,這在中醫里我們稱為「天人合一」。《素問四氣調神大論》載:「夫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也,所以聖人者,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又說:「從陰陽則生,逆之則死;從之則治,逆之則亂。」這就深刻地點出了我們養生一定要順應四時。女性朋友若能遵從四時養生之要,讓身體與外界的自然環境相互協調,自然會收穫美麗和健康。
春季養生
春天飲食要省酸增甘
唐代大養生家孫思邈這樣說:「春日宜省酸,增甘,以養脾氣。」
當春的腳步臨近時,熟女們開始像少女時一樣,和春天一起歡呼雀躍!
春天萬物復甦,陽氣升發,此時我們體內的陽氣也順應自然,開始向上、向外舒發。這時最應該養生氣。憋悶了一個冬天的女性朋友,這時要好好快樂一下啦!
這時吃點什麼好呢?
根據春季陽氣升發、人體代謝開始旺盛的特點,女性朋友在春天時最好多吃一些溫和清淡可口的食物,少接近油膩、生冷的東西。溫和的食物可以讓身體溫暖、可以保護身體內的陽氣。記住哦,暖女人最漂亮!
愛吃酸食的女性朋友,在春天要少吃一些,即使你是愛酸食的孕婦也要少吃為宜。唐代大養生家孫思邈這樣說:「春日宜省酸,增甘,以養脾氣。」你可在這時多吃一些甘味食物,以補益脾胃之氣。
當然,中醫里所說的甘味食物,不僅指食物的口感有點甜,更重要的是要有補益脾胃的作用。在這些食物中,我最喜歡大棗和山藥。如果將大棗、山藥、大米、小米一起煮粥,不僅可以預防胃炎、胃潰瘍的複發,還可以減少患流感等傳染病的幾率,最適合春季食用。
此外,大米、小米、糯米、高粱、薏米、豇豆、黃豆、扁豆、甘藍、菠菜、胡蘿蔔、芋頭、土豆、南瓜、紅薯、香菇、黑木耳、桂圓、栗子等,都屬於中醫里的甘味食物。此外,還要少吃黃瓜、冬瓜、綠豆芽等屬性屬寒的食物,它們會阻礙春天體內陽氣的生髮。
為什麼要少吃酸多吃甜呢?春是肝氣當令的時節,肝氣易於偏亢,根據中醫五行理論,肝屬木,脾屬土,木土相剋,也就是說肝氣過旺可傷及脾胃,影響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導致食滯,或者不思飲食。而五味入五臟,其中酸味入肝、甘味入脾,甜味食物入脾,能補益脾氣,因此可以多吃一點。
我們知道,脾胃是後天之本,人體氣血生化之源。脾胃之氣健旺,氣血自然充足,一個氣血充足的女人當然膚色也最漂亮。
受益一生的溫馨提示:
春季飲食有原則:
1.以高熱量為主:多吃穀類製品、芝麻、花生、核桃等食物,以禦寒。
2.多補充優質蛋白質:如雞蛋、魚類、蝦、牛肉、雞肉、兔肉和豆製品等,以增加抵抗力。
3.補充足夠的維生素和無機鹽:小白菜、油菜、柿子椒、西紅柿、胡蘿蔔、莧菜、捲心菜、菜花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到了春天,一定要記得吃點烏雞白鳳丸烏雞白鳳丸有補氣養血,調經止帶的功效,最適全那些氣血兩虛、身體瘦弱、腰膝酸軟、月經不調、崩漏帶下的女性朋友使用。
中醫里告訴我們,女子是以肝為天的!確實如此,肝有時真的太像女人了,很小氣,肝氣不足,就沒了剛強之性,這時就容易恐懼膽怯、容易鬱悶;肝氣太旺了,又會肝陽上亢,令人煩躁不安、愛發脾氣。
對於平時工作壓力大,老人、孩子等問題一大堆的30歲女人來說,肝更容易受傷。這主要表現為:或平白無故地臉色發黃,心情變得鬱悶;或看誰都不順眼,總想找到點理由發一通脾氣。到了春天這種表現更為明顯。春天體內的陽氣正處於上升的趨勢,情緒不穩定的女性朋友此時更加容易亢奮,容易煩躁,這些與肝臟亢盛有關。身體素質越弱,情緒波動就越嚴重,讓人控制不住。
春氣與肝相通應,而肝是調動我們身體氣血的重要臟器。春天來到的時候,氣血從內里向外走,這時肝是最應該發揮作用的。著名中醫樊正倫老先生為女性朋友提供了一個小方法:春天裡可以吃點烏雞白鳳丸,這樣可以更好養肝陰氣、行肝氣。
烏雞白鳳丸有補氣養血,調經止帶的功效,最適全那些氣血兩虛、身體瘦弱、腰膝酸軟、月經不調、崩漏帶下的女性朋友使用。
當然,烏雞白鳳丸中補陽的成分多,滋陰的成分較少。只有氣血、陰陽兩虛的女性朋友才使用這種葯。
如果你符合這種癥狀,可以在每天早上上班前吃上一粒烏雞白鳳丸,這樣你上班時還不會覺得累,且不會春困。
對於月經不調的人來說,可以從月經第五天開始服用,服用20天,連續服用3個月。經期時最好不要服用。
由氣虛、血虛、陰虛、陽虛所引的色斑,也可通過服藥有所改善,達到美容效果。
俗話說,是葯三分毒,不能因為烏雞白鳳丸是中藥,就胡亂服用。你在服用前一定要找個專業的醫生諮詢一下。
春季養肝穴——魚際、太沖、太溪春季的氣候特點是以溫燥多風為主,而「肝惡風」,這時的天氣乾燥、風大,最容易傷害肝。女性朋友可以在每天堅持按揉兩側魚際穴、太沖穴、太溪穴,以充分保肝護體。
《黃帝內經》中說:「肝者通於春氣。」從五行理論來年地,春季多風,在五行中屬木,而木的特性就是生長、生髮;而在五臟里,肝屬木。這樣二者是相對應的。
春季的氣候特點是以溫燥多風為主,而「肝惡風」,這時的天氣乾燥、風大,最容易傷害肝。那麼,以肝為天的女性朋友如何配合春天升發之氣來養好肝呢?
三大穴位讓身體如春天般溫暖
女性朋友可以在每天堅持按揉兩側魚際穴、太沖穴、太溪穴,以充分保肝護體。每天早晨起床時,可先按揉肝經上的太沖穴,肺經上的魚際穴和胃經上的太溪穴各3分鐘,晚上睡覺前用熱水泡腳,然後依次按揉魚際、太沖、太溪穴,每次每穴各按摩3分鐘。
1.魚際穴
魚際穴位於手掌大拇指側、肌肉隆起的邊緣。「際」指邊際,此穴在手掌第一掌指關節后,其處肌肉肥厚隆起,形如魚腹,本穴正當魚腹赤白肉相合之處,因此這個部位稱為「魚際」。此穴為手太陰肺經之滎穴,從屬火類,是一個善於退熱的穴位。
2.太沖穴
前面我們講過,太沖穴是肝經原穴,是人體的「消氣穴」。在春天裡由肝鬱氣滯所致的心情不好、愛鬱悶的女性朋友,最好多按摩太沖穴。
3.太溪穴
一般來說,寒涼體質的朋友,可以多按摩或艾灸太溪穴,這樣可以讓春天溫暖的生機進入寒體之內,讓「體內的冰雪」變成春日的細流。
夏季養生
夏季飲食宜多苦少甜
如果有一天你突然發現自己的嘴裡長了小泡、潰瘍,牙齒疼痛、出血,咽喉干痛,身體還感到燥熱,大便乾燥,這就表示你已經「上火」了。這時可以吃一點苦味食物,或酸味食物。
夏天是自然界陽氣生髮最旺盛、植物生長最繁榮的時期,我們的身體也要與自然界的陽氣相通應,順其升發之性「動而向外」,使自己的陽氣得到充分的宣洩和舒展。
但是由於夏天天氣炎熱,常伴有暑熱濕邪,而女性朋友這時穿得比較少,皮膚腠里開泄較大,出汗較多,一旦感受暑熱濕邪,就會損傷脾胃,不愛吃東西,四肢也會變得無力。
還有的女性朋友由於工作壓力大或生活不規律,非常容易「上火」。如果有一天你突然發現自己的嘴裡長了小泡、潰瘍,牙齒疼痛、出血,咽喉干痛,身體還感到燥熱,大便乾燥,這就表示你已經「上火」了。
苦味食物可解暑熱、去濕邪、降火氣如何解暑熱、去濕邪、降火氣呢?除了保持規律的生活外,還要多吃一些「清火」的苦味食物。中醫認為,苦味入於心經,泄降心火。《本草備要》也指出:「苦能瀉熱而堅腎,瀉中有補也」。
由於平時現代人偏於多吃肥甘可口的食品而不喜歡苦味,往往導致身體內陽氣有餘,而陰氣不足。尤其是現代生活水平提高,一些女性朋友營養過剩,造成內熱蘊積。因此我建議,我們一年四季都應適當增加進食苦味食物,特別是夏天更要這樣。苦味食物富含氨基酸、維生素、生物鹼、甙類等,具有抗菌消炎、解熱祛暑、消除疲勞等作用,對脾胃運動能力的恢復也有著非常明顯的效果。
苦味食物有很多,如苦瓜、苦菜、馬蘭、綠茶等,既可清心除煩、醒腦提神、消炎祛暑,還能增進食慾,健脾燥濕,特別是夏至后一陰生,即長夏之際,濕氣較重時,更應適當吃點苦味食物。
苦味食物宜常食,不宜一次多食
需要注意的是,苦味食物吃得太多或者長期食用會損傷脾胃(特別是脾胃虛寒的人不要生食苦味食物,否則容易引起腹痛),引起噁心、嘔吐等不適。孫思邈在《備急千金要方》中說:「苦走骨,多食苦令人變嘔。」同時,中醫講苦入心,化燥傷陰,而女人的陰液是女性的至寶。
吃苦味食品也要因人而異。中醫認為,苦味食物均屬寒涼,具有清熱瀉火、燥濕通便等作用,故體質比較虛弱的女性朋友最好少吃。患有脾胃虛寒、脘腹疼痛、大便溏泄的病人也要遠離苦寒食物,否則會加重病情。孕婦也不宜多吃苦味食物,否則會刺激子宮收縮。
適當吃酸,少吃甜食
夏季除了多吃一些苦味食物外,還可適當多吃點酸味食物。因為夏天出汗多容易損失津液,喝水多了會沖淡胃酸,這時可多吃一些酸味食物,比如西紅柿、草莓、檸檬、烏梅、葡萄等能斂汗生津,健胃消食,可防止因流汗過多而耗氣傷陰。
夏天要少吃甜食,因為甜味吃得太多會生濕生痰,影響食慾。夏季天氣本來就潮濕悶熱,人體容易生濕,吃太多的甜味食物只會更助濕熱,導致胃脹不想吃東西。因此夏季最好少吃甜味食物。
老人們常說年輕人要「憶苦思甜」,但是在炎熱的夏日裡,我們還是「多憶苦少思甜」。
受益一生的溫馨提示:
一些女性朋友到了夏天就會因厭食而日漸消瘦,雖說讓自己瘦下來看上去更苗條,但營養不良的身體怎能經得住風吹雨打呢?
如果你面對油膩的午餐吃不下,你可以在早餐上下足功夫。早餐可以吃一些有營養的食物,比如牛奶、燕麥粥、全麥麵包、饅頭、雞蛋、西紅柿、水果等。如果你偏愛在早上吃稀粥,可以選擇有營養的雞蛋、肉鬆、鮮魚片、青菜,再搭配全麥麵包、饅頭等。這時你就可將午餐改為咸稀飯、綠豆稀粥等;晚餐時吃一些粗糧、青菜、魚、肉、水果。如果晚上餓的話,可以在臨睡前飲上一杯熱牛奶,既讓你感覺不餓,還有助於睡眠。
夏季把防晒工作做足了
在夏季里對於30歲的女人來說,防晒是最重要的面子問題。
炎熱的夏日,強烈的紫外線會無情地侵入你的肌膚,對你的肌膚任意殺伐,最明顯的問題是出現色斑。
幾乎百分之百的人,到了30歲以後臉上都會長出大小不一的色斑,最大的禍首就是紫外線。而皮膚對紫外線有記憶功能:等到有一天,皮膚的記憶小倉庫充滿了紫外線時,色斑就會毫無徵兆地躍然於臉上了。
因此,在夏季里對於30歲的女人來說,防晒是最重要的面子問題。
即便在是室內和陰雨天也要做好防晒工作有一些女性為了不讓自己晒黑,總會把自己全副武裝起來,遮陽帽、太陽傘、墨鏡、手套……所有能防禦的工具都被利用起來;有的人還整天躲在屋裡……但是這樣真的就能完全防晒嗎?
其實是,這樣並不能完全擋住紫外線的侵害。因為紫外線無處不在的,它不僅能直射,還能反射。我們即使是呆在屋子裡,它仍能透過門窗折射到我們的身體上。而且即使是陰天紫外線也是存在的。因此,即使是你在室內或陰雨天也要做好防晒工作。
外用防晒品阻擊紫外線
很多女性喜歡把許許多多的化妝品往臉上塗抹,其實並不需要這樣做,有時因為皮膚敏感還會誘發炎症。尤其是夏天,我們只需要一種效果好的防晒品,再適當塗一些隔離霜就可以了。
選擇防晒品不能忽略防晒指數。通常市面上的防晒乳是以SPF號碼分成的不同的檔次。號碼越大,表示防晒時間越長。其計算方法是:假設紫外線的強度不會因時間改變,一個沒有做任何防晒措施的人如果待在陽光下20分鐘后皮膚會變紅,當他採用SPF8的防晒品時,表示可延長8倍的時間,也就是在120分鐘后皮膚才會被曬紅。
一般來說,夏天中午時分,陽光強烈,要選用SPF30的防晒乳;如果是到海里游泳,需要選用SPF15以上的防晒乳。當然,這並不表示SPF越高,防晒效果就越好。你一定要根據不同的場合,選用不同的防晒品。
內外兼修,才是王道
外用化妝品再說也是護理表面而已,若要修鍊好肌膚,還要照顧好內部,只有內外兼修,才是王道!這裡,我向大家推薦幾款即可養內又可顧外的食物!
1.番茄
在所有的食物當中,它可以說比較好的防晒食物了。這全賴於它所含的抗氧化劑——番茄紅素。
德國和荷蘭兩國科學家做的研究表明,如果每個人每天食用40克番茄醬,被太陽晒傷的風險將減少40%。據說,如果將番茄弄碎成醬汁狀,塗在臉上約15分鐘,之後用溫水洗凈,可以療被太陽晒傷的皮膚。
在吃法上,熟的西紅柿比生吃效果會更好,若能同時搭配吃一些土豆或者胡蘿蔔會更有效。如果你實在是懶於或根本沒有時間炒上一盤西紅柿雞蛋,你完全可以榨一杯西紅柿汁來飲。
2.西瓜
西瓜含水量非常多,特別適合補充人體水分的損失;且它所含的營養素對面部皮膚的滋潤、營養、防晒、增白效果較好。但西瓜性寒,女性朋友最好還是少吃為宜,尤其是經期更要少吃。
3.草莓
除此之外,草莓、檸檬、橙子、獼猴桃,這些食物都有助於肌膚美白。當然,大部分水果都性寒,無論是你是體質偏弱,還是正常體質,都要少吃為宜。請你記住:養生的最大智慧是「適度」。
受益一生的溫馨提示:
關於防晒那點事兒:
1.最好在出門前半小時塗抹上適合你的防晒用品。
2.別記了塗點隔離霜,它不僅能擋紫外線,還可彩妝、臟空氣對皮膚的侵害。
3.如果你要去逛街,要多注意麵部、背部和手部的防晒保護。
4.每隔2~3小時最好再補一次防晒品。
5.白色衣服也許會讓你感覺涼爽一些,但深色衣服比它更能阻隔紫外線。
6.暴晒后,塗上面霜或日晒后的身體霜是十分有必要的。
長夏吃豆不僅健脾利濕,還能養顏除皺為了平安健康地度過長夏,我們應該重點防好濕邪,而防濕邪的關鍵是健脾燥濕。如果我們身體陽氣十足,濕邪自然難以侵犯。
長夏是夏季的第3個月,合農曆六月,包括大暑至白露4個節氣。長夏在五運六氣中屬太陰濕土。
長夏暑濕最重,在我國大多數地區長夏季節高溫而多雨,濕病多見於這個季節。濕邪最容易侵犯我們的脾胃。脾一旦「中招」就幹不了活了,或者只能當半個人使用了。營養運不出去,我們覺得好像沒消化,所以食慾也自然減少,有時還會腹瀉。
儘管這個時候吃得少,但是吃多少都沒消化,因此肥胖也會接踵而至。而且這時候比較熱,我們會吃很多冷飲,更加重濕氣在體內停留,影響脾胃的功能。
當我們身體里的濕氣越聚越多時,我們就會感覺特別睏倦。而天氣炎熱,容易出汗,氣隨津出,出汗過多,身體的正氣就會被損耗,正氣不足,人就會感到疲憊。我國南方的一些地方夏天有喝薑茶的習俗,其實就是起養脾陽而除濕的作用。
一位女性友人,平日里身體一直不錯,可在長夏之時出了問題。總是感覺全身沒勁兒、精神疲憊,有時還會噁心反胃,更是不愛動了。她很納悶,暑天最熱的時候自己都沒病倒,怎麼偏偏在長夏這個季節倒下了?其實,她這種情況就是長夏惹的禍!
防濕邪,健脾胃,度長夏
為了平安健康地度過長夏,我們應該重點防好濕邪,而防濕邪的關鍵是健脾燥濕。如果我們身體陽氣十足,濕邪自然難以侵犯。
這時候女性朋友可以多吃一些有健脾利濕作用的豆類食物。適宜夏天吃的豆類有綠豆、白扁豆、四季豆、赤小豆、青豆、荷蘭豆、黑豆等,這些豆與大米一起熬粥最宜健脾。
不僅如此,豆類食物還有很好的駐顏美容之功,比如說荷蘭豆中的氨基酸含量是眾豆之最,對養顏美容有很好的功效;四季豆能滋補五臟、補肝明目;綠豆是防暑佳品,對消解嘴唇乾燥、嘴部生瘡、痱子、暗瘡等特別有效;多吃黑豆可補腎延年,令頭髮烏黑亮麗。
長夏也是上天賜給我們的一個減肥的最好時機:我們可一方面以清淡飲食維持基礎代謝;另一方面多做運動增加消耗。那些冬天怎麼也下不去的小胖肉就好對付了。
為了防濕,我們平時還要適當多吃一些能夠清熱、利濕、解毒的食物,比如苦瓜、西瓜、鮮桃、烏梅、草莓、西紅柿、綠豆、黃瓜等。
生活中還要避免暴飲暴食,少吃生冷,少吃油膩及大量肉類,這些食物容易產生或加重內濕,加重癥狀。平時也要在家中備些參苓白朮丸(一般藥店均有銷售,藥性較緩),一旦出現脾胃不適、腹痛腹瀉,可用其緩解一時癥狀。若不適加重,一定要到正規醫院就診。
此外,還要養成良好的生活起居習慣。夏季人體出汗多,毛孔開放,容易受風寒之氣的侵襲。因此,在睡覺時應以薄棉毯或毛巾蓋住胸、腹,防止受涼;不要讓電風扇、空調冷風直吹,也不要用涼水沖洗頭、腳。
夏季的養心穴——陰陵泉、百會、印堂女人養生主要以養陰為主,因此在夏季這個時候女性朋友一定要防暑邪傷害。
我們前面說過,夏天暑濕最重,而暑濕之邪最容易在此時耗氣傷陰,而且病程特別綿延難愈。這也是為什麼有的人在夏季感冒或拉肚子、痢疾時總是時好時壞、難以痊癒的原因了。
女人養生主要以養陰為主,因此在夏季這個時候女性朋友一定要防暑邪傷害。
針對暑濕之邪的特點,我們此時首先要保持身體的氣血正常,因為氣血不足或過盛,都會導致我們的抵抗力下降。
三大穴位讓氣血回歸正常
要保持身體氣血正常,我們可以從穴位入手。我們可以每天按揉陰陵泉穴、百會穴、印堂穴。
1.陰陵泉穴
每天按揉陰陵泉穴3分鐘,這樣能保持脾胃消化功能正常,還有去濕之功。如何取穴呢?正坐,屈膝垂足,從膝關節外邊向下能摸到一小圓的骨突起,叫腓骨小頭,在腓骨小頭的前面稍下一點的凹窩處就是此穴。
2.百會穴
我們的頭頂最上方有一個百會穴,也就是兩耳往頭頂連線的中點處,用力按壓這裡,不僅局部會出現麻脹感,還會覺得有一種力量深入到腦子深處。按壓百會穴后,可以大大提升人體的陽氣,一般人都會有一種頭腦清醒的感覺。有了這種感覺,說明按壓取得了效果。每天用兩手的中指疊壓起來按在這個穴位上,按壓3分鐘即可。
3.印堂穴
印堂穴在兩眉的中間,我們每天可用拇指和食指捏起眉間的皮膚稍向上拉100次,這時就會有一種脹脹的感覺向兩側放散,那是陽氣在衝擊,拉完后大腦子就變得清醒了,眼睛也不在疲勞了。
此外,指壓印堂穴還可以消除頭昏。你可以將中指放在印堂穴上,用較強的力點按10次,然後再以順時針和逆時針方向揉動20圈左右即可。
秋季養生
秋季飲食要少辛增酸
女人們想養好一身之陰,就要從入秋之後開始養護陰氣。這時飲食以少辛增酸為原則。
一年四季中,春夏是陽長陰消的時候,所以春夏宜養陽。而秋冬是陰長陽消的時候,所以秋冬宜養陰。這是應用大自然陰陽消長的趨勢,因勢利導,協調陰陽,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女人們想養好一身之陰,就要從入秋之後開始養護陰氣。這就好比是一株乾渴的鮮花,如果在春夏之時養陰就好像是中午澆花,澆下去的水分很快就會蒸發沒了,而秋冬養陰就如同傍晚澆花,這樣不僅不會被蒸發,還可兼得晨露的滋養。因此養陰效果最佳。
女人秋季養陰最先從何處入手呢?自然是先從飲食開始,這時飲食以少辛增酸為原則。
少吃辛,不耗氣
一般來說,辛味的食物(如辣椒、蔥、姜、蒜、韭菜等)具有很大的「發散」作用,吃得太多就容易使內火亢盛,易致傷陰。若吃多了,就會覺得渾身無力、容易疲倦。
氣虛體質的人多表現為體弱、乏力、容易出虛汗。由於辣椒具有的發散作用,會使這類人大量出汗,虛上加虛,所以這類人更不能多吃。而平時屬於陰虛火旺的女性朋友,原本就容易出現口乾舌燥、咽喉腫痛、便秘等現象,吃辣以後癥狀會加重。
多吃酸,生津陰
秋天裡要多吃一些酸味食物,中醫中有「酸甘化陰」的說法,酸能生津潤燥,又能起到緩解秋燥引起的咽干口燥等諸多不適的作用。《壽親養老新書》說道:「減辛增酸,以養肝氣。」《遵生八箋》說得更具體:「秋三月,主肅殺,肺氣旺,味屬辛,金能克木,木屬肝,肝主酸,當秋之時,飲食之味宜減辛增酸,以養肝氣。」
在水果中含酸性物質種類最多的當數山楂,其次是葡萄。此外,柚子、石榴也是秋天常吃的酸味水果。
白色食物是秋天的首選
肺主皮毛,也就是說,肺通過宣發作用把水谷精微輸佈於皮毛,以滋養周身皮膚、肌肉。根據中醫五行理論,肺臟與白色都屬金,白色入肺,肺與白色相對應,因此吃白色食物有養肺的效果。
生活中,我們常形容一個人的精神面貌為氣色好,那這個「氣色」在中醫里指什麼呢?
我們把「氣色」這個詞得拆開來看:「氣」指的就是先天的元氣和臟腑經絡之氣,由腎中精氣、脾胃水谷之氣和肺中清氣等組成,分佈在我們的全身各處;而「色」指的就是人的外表相貌。所謂有諸內,必形於外,內在的氣與外在的色是存在聯繫的。正如曾國藩在《冰鑒》中說:「人以氣為主,於內為精神,於外為氣色。」
一個人的身體好壞、體內氣足與不足,能從外表的臉色中一窺便知;而一個人的臉色要紅潤好看,最根本的也就在於要補氣。
補氣又怎麼補呢?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補肺氣。我不止一次地強調過「肺主皮毛」,對於女人來說,想要從內到外變漂亮一定要養好肺。肺主皮毛,也就是說,肺通過宣發作用把水谷精微輸佈於皮毛,以滋養周身皮膚、肌肉。
不信,看看你周圍的一些女性朋友,她們臉色蒼白,或面色憔悴,沒有光澤;或色素沉著,年紀輕輕就生出了皺紋。這多是因為她們體內氣虛血少、津血不能滋潤充養肌膚所致。那些肺氣足的人就不一樣了,她們的皮膚滋潤有光澤、有彈性;而那些肺氣虛的女性,皮膚多黯淡乾燥、頭髮多枯燥。
白色食物是補肺氣的高手
說了這麼半天,那天肺氣不足的人如何補呢?根據中醫五行理論,肺臟與白色都屬金,白色入肺,肺與白色相對應,因此吃白色食物有養肺的效果。如大蒜、梨、白蘿蔔、杏仁、百合、銀耳。它們性情偏平、涼,能健肺爽聲,還能促進腸胃蠕動,強化新陳代謝,讓肌膚充滿彈性與光澤。
白色食物做法不同,功效自然也不盡相同。如白梨生吃有清肺熱、去實火的功效,而熟吃可養肺陰、清虛火;蓮藕生吃能清熱潤肺,熟吃可滋陰補肺;白蘿蔔生吃能清肺熱、止咳嗽,熟吃能潤肺化痰。
當然,利用白色食物養肺要根據自身情況採用恰當做法。因為白色食物本身性偏寒涼,生吃容易傷脾胃,對於脾胃虛寒(表現為腹脹、腹瀉、喜吃熱食、怕冷等)的人來說,將其煮熟后吃,能減輕其寒涼之性,既養肺又不傷脾胃。此外,由於每種白色食物都具有不同的養肺之功,如果把幾種食物搭配在一起吃,可收到更好的養肺效果。
受益一生的溫馨提示:
如果你是一名胖女生,多吃一些乳白色、白色的食物,如豆腐、魚類等,可對食慾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如果你在一周七天的時間內有計劃地調整食品的顏色,比如說,周一吃一些白色的食物,如魚片、豆腐、茭白等,再配合本書提到的減肥運動,可取得一定的瘦身效果。
當然,這些白色食物本身味道清淡,若你是重口味主義者,可在菜的調味品中多下些功夫,酸、甜、苦、辣任你調,只有不過度就可以了。
秋季容易上火吃什麼?蜂蜜水是最清涼的關懷很多女性朋友一到秋天就特別容易出現口乾、唇乾、鼻干、咽干及大便乾結等問題,而且皮膚也最容易出問題。這是秋燥趁機發難所致。預防秋燥最好的辦法就是平時多喝水。在眾多的「水」中,蜂蜜水是養陰潤燥的佳品。
人們一進入秋天,最先感受到的就是秋天的燥氣。中醫講「秋主燥」,「秋燥」容易傷及人的肺,也容易耗人津液。很多女性朋友一到秋天就特別容易出現口乾、唇乾、鼻干、咽干及大便乾結等問題,而且皮膚也最容易出問題。這是秋燥趁機發難所致。
中醫認為,秋季陰盛於外而虛於內,如果我們不能及時養陰就會生熱病,就是我們常說的「上火」。一些女性朋友本來體質就愛上火,到了秋天就更容易上火,會出現臉上起疙瘩、口腔潰瘍、便秘等問題。
那有沒有一種好辦法,即可防秋燥,又能防上火呢?
多喝蜂蜜水,打敗「秋老虎」
預防秋燥最好的辦法就是平時多喝水。水是陰中至陰,秋天多喝水一方面可以防燥,另一方面也可以養陰。尤其是乾淨的地下水對養陰最有效果。此外,礦泉水、井水等水養陰功效也不錯。
在眾多的「水」中,蜂蜜水是養陰潤燥的佳品。中醫認為,蜂蜜入肺、脾、大腸經,既有潤肺、滑腸、解毒之功效,又可補中益氣,疏通腸道,不傷正氣,達到祛邪不傷正。《神農本草經》記載蜂蜜「治邪氣,安五臟諸不足,益氣補中、止痛解毒、除百病、和百葯,久服強志輕身,不老延年」。
對於女性朋友來說,蜂蜜采百花之精,經常飲用蜂蜜水會使你「面如桃花」。秋季皮膚乾燥缺水少油,而蜂蜜中含有各類豐富的生物活性物質,能有效改善皮膚的營養,保持皮膚的細嫩光滑。據說,西方醫學鼻祖、古希臘的希波克拉底老先生在活著的時候就偏愛蜂蜜,他每天都要飲用蜂蜜水,而壽至107歲。
我們可以在晚上喝蜂蜜水,這樣不僅可以促進消化,還能幫助我們美美地睡一覺,真可謂是一舉兩得。方法也簡單得很,就是每天睡覺之前舀一勺蜂蜜,用溫開水調服。
用蜂蜜與生薑一起泡水喝還有很好的祛斑功效。我周圍很多女性友人就長期堅持飲用生薑蜂蜜水,很多人在服用一年後,臉部和手背等處的斑明顯減淡了。
蜂蜜與白蘿蔔一起榨汁,或與百合一同泡水飲,都有很好的滋陰潤燥功效。秋季愛上火的女性朋友一定不要錯過哦!
秋季的養肺穴——魚際、曲池、迎香、合谷秋燥分為溫燥和涼燥兩種,初秋多發生溫燥,深秋多見涼燥,因此在選擇養生穴時是有所區別的。
秋季天高氣爽,空氣乾燥,女性朋友的陰津常虧,再加上秋天氣候多變、日夜溫差比較大。一旦起居不慎或體質虛弱,最容易導致燥邪乘虛侵入而發病。
中醫學里將秋燥分為溫燥和涼燥兩種,初秋多發生溫燥,深秋多見涼燥,因此在選擇養生穴時是有所區別的。
初秋溫燥宜選擇魚際、曲池、迎香初秋主要以溫燥為主,主要表現為發熱微惡寒,頭比較痛,乾咳痰黏稠,咳痰困難,鼻咽乾燥,咽喉疼痛,口渴喜歡喝冷飲,咳嗽時胸悶痛或痰中帶血,舌紅苔白,津少質紅,脈浮數。這時我們可以選擇雙側的魚際穴、曲池穴、迎香穴來按摩,以滋養肺氣。
每天定時掐揉兩側的魚際穴3分鐘。
曲池穴是手陽明大腸經的合穴。屈肘成直角,肘橫紋外端凹陷中便是此穴。這個穴是一切外感病均可應用的穴位,具有很好的清熱瀉火作用。我們可以在每天陽氣最盛的中午1~3點時點按揉兩側曲池穴2分鐘。需要注意的是,按摩此穴容易造成流產,因此孕婦應禁用。
迎香穴在鼻翼外緣中點旁,當鼻唇溝中。按摩迎香穴不僅可防止鼻炎的複發,還可以預防傷風感冒,還可為鼻子美容。按摩時,用雙食指尖揉動鼻孔兩側的迎香穴,共揉動200下。搓揉的手法不可過於輕柔,以能忍受為宜。
深秋涼燥宜選擇魚際、迎香、合谷深秋主要以涼燥為主,主要表現為發熱惡寒,四肢感覺酸酸的,口、咽、鼻比較乾燥,鼻塞流涕,喉嚨發癢,乾咳少痰或咯痰難出,胸悶不暢,舌苔白少津,脈浮滑。這時我們可以在每天堅持按揉魚際穴、迎香穴、合谷穴,以還肺一片清涼。
我們可以在每天的早上按揉兩側迎香穴,直至鼻內濕潤,全天不定時按揉兩側合谷穴和魚際穴,每次每穴按摩3分鐘。
冬季養生
冬季補一補,來年春天女人也敢「打虎」
在寒冷的冬天裡,無論是冷還是燥,都提醒人們該進補了。進補以食補最好。
冬季氣候特點一是燥二是冷。有的女性朋友到了冬天就總感覺嗓子發乾、口腔潰瘍、皮膚髮干,好像各種身體問題都出現了,這其實是「燥」所致;還有的女性一到冬天就感覺手腳冰冷,其中體型較瘦、虛寒體質的女性尤為多見,這主要是「冷」所致。
在寒冷的冬天裡,無論是冷還是燥,都提醒人們該進補了。進補以食補最好。因為冬季萬物潛藏,我們身體的陰精、陽氣也趨於潛藏,此時補益陰精、陽氣,就易於吸收而藏於體內,從而使體質得到增強,起到扶正固本的作用。所以民間有「冬季進補,開春打虎」的諺語。如果有上面兩種情況的女性朋友能在冬天裡學會正確進補,那麼到了明年開春也有「打虎」精力和體力了。
一般來說,進補選在冬至日後最好。《飲膳正要》中記載:「冬氣寒,宜食黍,以熱性治其寒,禁寒飲食。」後世醫家據此創立出「冬宜滋補」的應用方法。
辛(肺)生咸(腎)
根據五行五味與五髒的關係,冬季進補最好吃一點辛味食物,這樣可以補宜腎臟,因為辛(肺)生咸(腎),肺氣宣達,腎氣就固實;另一方面,辛味食物有發散、行氣、活血等作用,辛味食品多偏熱性,如蔥、姜、蒜、辣椒等,寒冷時食用,可驅散寒冷,增加體熱。因此,對於那些平素愛吃火鍋的女性來說,秋天裡沒享受到麻辣鮮鮮香的火鍋,這時可以痛痛快快吃一把了。
多吃種子類、果實類的食物
在冬天還要多吃種子類、果實類的食物,比如黑芝麻、核桃、腰果等。因為在冬天裡,植物的枝葉大多凋零了,植物的營養多保存在根部與果實中,因此,冬天吃植物的根部和果實,不僅有助養氣養血,還可潤膚美容。我國民間的傳統食品「臘八粥」,其實就是採用了多種不同的果實煮成的粥,這也許是上古人民在日常生活中總結出來的最好營養品吧。
黑色食物可以補腎
《黃帝內經》認為,黑入腎,腎通於冬氣,黑色食物可以補腎。女人若腎精充盈,腎氣旺盛,五髒的功能也將正常運行,氣血也會旺盛,容貌自然不衰。因此,多吃一些黑色食物可補腎。如黑豆、黑米、栗子、黑芝麻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女人若在冬天裡養好腎,到了來年春天就會綻放輝煌,傾倒眾生。
受益一生的溫馨提示:
在寒冷的冬季里,你可以不喝人蔘湯,也可以不飲鮑魚湯,但是一定要嘗一嘗當歸生薑羊肉湯。這是女性朋友的補益補身第一湯。此湯由漢代醫聖張仲景創製,沿用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
原料:當歸30克,生薑60克,羊肉500克。
做法:將當歸和生薑分別洗凈切成片,羊肉去除筋膜,放在沸水鍋中稍燙一下,撈出冷卻后橫切成長短適度條塊,然後將羊肉與生薑、當歸放入砂鍋中加清水燉至羊肉熟爛。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每隔一段時間吃一次。
功效:當歸是中醫常用的補血藥,性質偏溫,有活血養血補血的功效;生薑可以溫中散寒,發汗解表;羊肉性質溫熱,能溫中補虛。三者配合起來,具有溫中補血、祛寒止痛的作用。此湯特別適合氣血虧虛、大病久病及產後的女性朋友食用,對改善痛經、月經不調、手足冰冷也有顯著效果。但對於陰虛火旺,體質偏熱的人不宜服用。
氣血虛的女性千萬不要在冬季里穿裙子女性在20歲左右在穿著打扮上扮美一點無所謂,倘若過了30歲后還無所顧忌,那麼到年老了,幾乎所有的婦科病都會找上你。
「哆啰啰,哆啰啰,寒風凍死我,明天就壘窩……」這是寒號鳥在冬天裡的哀鳴!對於現代女人來說,她們在這個寒冷的冬天裡不愁沒有溫暖的小窩,而且她們可以為了美麗而放棄溫暖,她們可以用漂亮的小短裙來迎接寒冷。
女性在20歲左右在穿著打扮上扮美一點無所謂,倘若過了30歲后還無所顧忌,那麼到年老了,幾乎所有的婦科病都會找上你。我身旁就有一些愛漂亮的女性朋友,雖年過三十,但她們還是像小姑娘一樣,一年四季都在穿裙子。她們對寒冷好像沒有感覺,夏天穿絲襪和短裙,冬天還是絲襪和短裙。再冷也堅決不穿毛褲,即使冷得受不了也只是絲襪里加一條毛褲,反正就是要穿裙子,克服萬難還是要穿裙子。
其實,何必這樣糟蹋自己的身體呢?《黃帝內經》中說:「冬三月,此為閉藏,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去寒就溫,無泄皮膚,逆之則傷腎。」也就是說,冬天以「藏」為主,身體肌膚要避免暴露在外界。而且,寒氣最容易直接損傷腎臟陽氣。腎臟的陽氣就是我們身體里的太陽,能夠溫暖我們身體的每個角落,讓我們感覺身體四季如春,陽氣不足就會出現怕冷、沒有精力的癥狀。尤其是本身氣血就虛弱的女性,若在冬天還不注意保暖,就會使問題加重。
別看你現在穿得少,也許看不出什麼問題,但等你年紀真的大了,可能容易引起關節炎,女性的許多婦科疾病如痛經、甚至不孕也有可能是因寒而起,而內科的一些病症同樣可能是受寒引起的。在我遇到的病例中,絕大多數女性常見病都與身體常年受凍有直接的關係。本來就血液虧虛的底子再加上寒重,使經絡淤堵,導致婦科腫瘤、乳腺腫瘤、甲狀腺腫瘤在她們當中頻繁發生,而且發病的年齡越來越小,三十多歲就患惡性腫瘤的也越來越多。
還有一些女性朋友一到冬天就感覺手腳冰涼,這其實多是冬天不注意保暖所致。這樣體質的人平時就我多練習中里巴人的「跪膝法」和「墜足功」,再配合練習「金雞獨立」,就更好了。飲食上要多吃些羊肉、蝦類、姜、蒜、胡椒,咖喱等溫熱的食物。平時可多喝一點當歸生薑羊肉湯,對於這種手腳冰冷效果也特別好。
年輕的女性朋友們,如果你們將來不想患病,如果你將來還打算生兒育女,那麼請珍惜你們現在的身體。
冬季的養腎穴——陰陵泉、關元、腎俞冬季的寒氣最容易傷腎,所以這個季節最宜補腎。養腎除了堅持上面的飲食外,還要在每天堅持按摩陰陵泉穴、關元穴、腎俞穴、太溪穴。
一些女性朋友經常問我,她們在冬天的夜裡總想起來小便,有時次數少有時多,這是何原因呢?
我告訴她們,在中醫里腎主二便,二便順暢是腎精氣充沛內臟動力功能正常的特徵。特別小便更是由腎氣來把控,如果在冬天裡體內寒氣太盛(冬天穿裙子、貪吃寒涼食物最容易導致體內寒氣增多),寒氣就會傷到腎,腎氣一旦虛弱,控制無力,就會在夜裡出現小便頻繁的問題。
四大穴位讓身體的正氣更充足
《黃帝內經》中也這樣說「諸寒收引,皆屬於腎」,冬季的寒氣最容易傷腎,所以這個季節最宜補腎。養腎除了堅持上面的飲食外,還要在每天堅持按摩陰陵泉穴、關元穴、腎俞穴、太溪穴。
因為南北寒氣不同,所以我們在按摩時也要有所區別。
南方寒濕較重,因此南方人在冬季養生以溫陽化濕為原則,每天要堅持按摩陰陵泉穴、關元穴、腎俞穴。這幾個穴位的位置和方法在前面都介紹過了,這裡我們再變通一下。
具體方法:關元穴要用艾灸的方法,每天晚上艾灸5分鐘,再飲上一杯溫開水,然後在兩側腎俞穴上每周拔罐2~3次,每次拔罐5分鐘,起罐之後再按揉2分鐘。腎俞穴在後腰上,可以拔罐,每周拔罐2~3次就可以了。兩側的陰陵泉穴要用按揉的方法,每次每穴按揉3分鐘即可。
北方的冬季,寒裡面還有一點燥,所以這個時候既要溫陽還要防燥。北方人可在每天堅持刺激關元穴、腎俞穴、太溪穴。
具體方法:你可以在每天臨睡前1小時,用熱水泡腳20分鐘,然後再按揉太溪穴,每穴按揉5分鐘,然後再分別艾灸關元穴和兩側的腎俞穴各5分鐘。
一年四季中,無論是春夏,還是秋冬,我們都要學會養身之正氣,正所謂「正氣存內,邪不可干」。不管你平時有沒有病,你都要學會正確使用經絡,通過刺激經絡上的一些穴位,以補充身體的正氣,以增強自己的抗病能力。這樣才符合順時養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