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之後的刻骨憎恨(4)

感謝之後的刻骨憎恨(4)

與俄國人日益明顯的險惡用心相反的是,英、德兩國經過緊急磋商達成一個重要的原則協議。

協議的兩點最重要的原則是:一、各國不得瓜分中國的國土,"

維持中國的領土不使變更"

;二、中國的沿海沿岸全部向各國的貿易和經濟活動"

自由開放。

英、德是1900年侵入中國的各國聯軍中第一次就未來談判原則進行立場表態的兩個國家。

其協議中的兩個重要原則的第一條是給予各國的一個極端重要的提示,即:中國是一個古老而龐大的帝國,沒有任何支持瓜分這個主權國家領土的理由。

而英、德之所以在野蠻地武裝入侵一個主權國家之後,突然想到並提出了具有"

公正性"

的警告,完全是因為他們太擔心俄國人對帝國東北的窺視了。

英國人不願意看到自己的在華利益受到威脅。

德國人雖然表面上和英國人站在一起,但其真正的目的是想利用"

不得瓜分中國"

的借口而制約俄國人在東北、英國人在長江流域的擴張。

美國和日本在兵力上不足,感到即使瓜分中國也占不到多大的便宜,於是抱定"

寧要賠款,不要土地"

的原則。

這便是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列強們的真正侵略面目。

至於自由貿易問題,西方要求帝國開展自由貿易的主張長期以來一直被視為對帝國的一種嚴重侵略行為,因為西方各國在進行對華貿易時帶有強烈的不平等交換、不公正關稅制度、傾銷非法商品、掠奪勞動力資源和原材料以及進而取得更大的不合理特權的內涵。

雖然,由於閉關鎖國國力已經遠遠落後於世界其他國家的中華帝國確實應該儘快從封閉中解脫出來,但是1900年,在西方對於中華帝國相互通商、開放貿易的"

催促"

中,其侵略的意圖是明目張胆的。

在"

不得瓜分中國國土"

的大前提下,11月初,奧、法、比、德、英、意、日、西、俄、美10國聯合照會李鴻章和慶親王,進一步提出"

議和"

談判的六項原則:一、懲辦禍首;二、禁止軍火輸入中國;三、索取賠款;四、使館駐紮衛兵;五、拆毀大沽炮台;六、天津至大沽間駐紮洋兵,保障大沽與北京之間的交通安全自由。

這六項原則基本沒有改變地貫穿在1900年中華帝國與西方列強的整個"

議和"

談判進程中,並成為數月之後簽訂的《辛丑條約》的基本"

原則。

這是對中華帝國主權帶有嚴重侮辱性質的"

原則。

其中各國有權在帝國領土上駐紮軍隊一條,是完全漠視國際準則的強盜式的無理要求,給自1901年起的中國帶來了無窮的後患,因為自那以後無數"

國恥"

事件的發生都和這一原則有直接或間接的因果關係。

萬般無奈中的李鴻章得到的竟然是這樣一個"

原則"

,他終於意識到他根本不可能結束帝國的厄運了。

在李鴻章的一再敦促下,帝國流亡朝廷於9月25日發布了"

懲辦禍首"

的諭旨:庄親王載勛、怡親王溥靜、貝勒載濂、載瀅等革去爵職;端郡王載漪撤去一切差事,交宗人府議處;輔國公載瀾、都察院左都御史英年、協辦大學士吏部尚書剛毅、刑部尚書趙舒翹等交都察院和吏部議處。

但是,帝國朝廷的這個懲辦方案沒有獲得各國的通過。

李鴻章和瓦德西會見之後的11月23日,帝國朝廷第二次發布"

懲辦禍首"

的諭旨:削去端郡王載漪王爵;將已革去王爵的庄親王載勛、怡親王溥靜和已革貝勒的載瀅,均交宗人府圈禁;已革貝勒載濂閉門思過;輔國公載瀾停俸一級調用;左都察御史英年降兩級調用;前吏部尚書剛毅已病故免議;刑部尚書趙舒翹革職留任;已革職的山西巡撫毓賢充邊永不釋放。

帝國朝廷的第二個懲辦方案依舊沒有被各國通過--"

連一個正法處死的都沒有。

接著就傳出聯軍準備派部隊截斷運往陝西的"

糧道"

以斷絕流亡朝廷的供應的消息。

在京城裡眼觀局勢又起風波的李鴻章連續給朝廷打電報,請求朝廷"

上念宗社,下念臣民,迅速乾斷。

帝國朝廷終於第三次發布了"

懲辦禍首"

的諭旨:庄親王載勛、山西巡撫毓賢等人列入死刑,其餘的"

流放"

和"

斬監候"

不等。

聯軍方面對此的反應是瓦德西對李鴻章說的一番話:"

如果中國再不提出令各國滿意的決定的話,我們就要進攻陝西,去捉拿真正的禍首"

--這是沖著慈禧去了。

李鴻章趕快提醒慈禧,如果再不做出最後的決定,後果就很難預料了。

於是,帝國的朝廷第四次發布了"

懲辦禍首"

諭旨:已革庄親王載勛,縱容拳匪,圍攻使館,擅出違約告示,又輕信匪言,枉殺多命,實屬愚暴冥頑,著賜令自盡。

已革端郡王載漪,倡率諸王貝勒,輕信拳匪,妄言主戰,致肇釁端,罪實難辭,降調輔國公載瀾,隨同載勛妄出違約告示,咎亦應得,著革去爵職。

惟念俱屬懿親,特予加恩,均著發往新疆,永遠監禁。

已革巡撫毓賢,前在山東巡撫任內,妄信拳匪邪術,至京為之揄揚,以致諸王大臣為其煽惑。

及在山西巡撫任,復戕害教士教民多命,尤屬昏謬兇殘,罪魁禍首。

前已遣發新疆,計行抵甘肅,著傳旨即行正法。

榮祿致許應■書:《庚子拳變始末記》,載《清代野史》卷一,巴蜀書社1998年9月第一版,第183~184頁。

其他的還有:吏部尚書剛毅、甘肅提督董福祥,"

著即行革職"

;都察院左都御史英年、刑部尚書趙舒翹,"

定為斬監候罪名"

;大學士徐桐,前四川總督李秉衡,"

均著革職,並將恤典撤銷。

同上。

七天之後,帝國朝廷再一次下旨,趙舒翹、英年被"

賜自盡"

,軍機大臣啟秀及徐桐之子被定"

京中處決"

,剛毅則被定以"

開棺戮屍之罪"

--史書記載:"

此等刑法,中國人視為最重者"

同上。

各國進一步要求將端郡王等人"

正法"

,李鴻章為此反覆解釋說,端郡王雖然罪大惡極,但是如果連皇家宗室都要處死,會嚴重影響皇帝和朝廷的威信,同時也可能引發中國百姓的憤怒,弄不好還會"

激出民變。

雙方各執一詞於是陷入僵局。

李鴻章不願意到瓦德西住的鑾儀殿去,那裡是帝國皇家的禁地。

但是值此國之將亡之際,他只好挺著一張老臉去了。

關於1900年11月15日李鴻章和瓦德西的會面,雙方都有詳細記錄,各自所記出入不大,內容都是空洞無物。

瓦德西態度冷淡,李鴻章極力套近乎,兩個人從北京的紅葉說到柏林的冬雪,從年齡身體談到老婆孩子,全是廢話。

李鴻章特別說到他在德國晉見德皇的情形和瓦德西與俾斯麥的私人關係,想找到感情上的突破口,但是瓦德西根本不買賬。

最後談到了聯軍的"

討伐"

問題,才算接觸到一點現實,但是瓦德西對聯軍"

討伐"

的範圍、時間和規模守口如瓶。

李鴻章在這次會見中沒有取得什麼他所盼望的結果,倒是瓦德西在給德皇的書面彙報中提出了一個敏感的問題:從李鴻章的口中,可以感覺到俄國人"

正在聯軍內部撥弄是非"

,使聯軍在對華政策上出現不一致的跡象--這是李鴻章期望的效果,因為這樣就能利用這個矛盾,盡量減少帝國的損失。

但是,剛從瓦德西那裡回來的李鴻章便收到了俄國人的信件,要求李鴻章奏請朝廷,任命目前中國駐俄公使楊儒為全權大臣,"

與俄國在彼得堡辦理交收中國東三省事宜。

李鴻章心裡一緊,因為朝廷已經正式否認了俄國人提出的《奉天交地暫且章程》。

俄國人知道朝廷的立場,而現在再次提出,恐怕隨之必有舉動。

果然,俄國人正式提出了要求中華帝國政府向俄國交出東三省土地的《交地約稿》12款"

約稿"

的內容很快就被泄露了出去,日、英、德三國首先聲明,反對將東三省的權益交給俄國。

而李鴻章也開始發現了俄國乘虛而入的企圖,他電告在彼得堡的楊儒中止談判,告訴俄國人要談就到北京來和他談。

電報發出后,李鴻章立即收到俄國駐華公使格爾斯要求約見的請求。

格爾斯在和李鴻章會見時說出的話,令李鴻章眼前一陣眩暈。

俄國公使一字一板地說:"

如果中國聽信各國的讒言,不敢和俄國立約,則東三省永遠歸俄國人所有"

  

下一章:感謝之後的刻骨憎恨(5)書籍詳情頁上一章:感謝之後的刻骨憎恨(3)

1901年:一個帝國的背影(連載完)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耽美同人 1901年:一個帝國的背影(連載完)
上一章下一章

感謝之後的刻骨憎恨(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