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錢就有幸福(1)

有錢就有幸福(1)

我們希望子女幸福。怎麼才能幸福呢?幾乎不用想,似乎最便捷的途徑就是金錢。父母最關心的就是孩子的健康和幸福。如果你問一個懷孕的媽媽希望孩子怎麼樣,她通常會說:「只要孩子平安健康就好。」她也的確是這樣想的。孩子大一點兒時,如果你問同樣的問題,得到的答案通常是「幸福」,但這個答案已經不那麼明確了。隨著孩子逐漸長大,「幸福」代替了「健康」成為父母對孩子最大的期望。但「幸福」到底意味著什麼?它從哪來?圖書館里充斥著試圖回答這一問題的書籍,而每個人的答案都是不同的。停下來,思考一下幸福和我們為孩子定立的目標到底有何聯繫,這是非常有益的。首先可以肯定,即使追求幸福不像球場里的球童撿球那麼簡單,幸福仍舊是值得人去追尋的目標,而且《獨立宣言》也宣布,幸福是人人享有的權利之一。那麼我們要問的就是如何才能幸福?或者更重要的是,如何讓我們的孩子幸福?如果說注重營養、運動以及良好的醫療都不一定就能保障孩子的健康,那幸福就更是無可尋跡。我們只好把幸福分解為可以看得見摸得著,能應付的東西。比如學習成績可能影響孩子未來的工作、薪水甚至最終的「幸福」,家長就會覺得該在這方面下些功夫。我們常常用最明顯、最容易的方式來理解幸福。對5歲或10歲的兒童來說,幸福就是能用很多的錢買想要的東西:比如好吃的糖果、玩具、大電視、迪斯尼樂園旅行、新衣服、電腦……孩子逐漸長大,對金錢的認識也愈加清楚。到了五年級甚或更小的時候,孩子就知道和周圍的人攀比了。他們可以如數家珍地說出各種知名品牌,或跟母親說:「馬克家裡有個大撞球桌和JACUZZI按摩浴缸,而我們只有一個小游泳池。」「傑西卡有一個越野山地車,而我只有一輛普通車。」「約什坐私人飛機去傑克森·霍爾滑雪了,馬克去的是佛蒙特。」這種「攀比」給孩子造成的心理壓力隨年齡的增大而加劇,父母也很難置之不理。四年級的鄰居小孩背著最昂貴的小書包可能無所謂,但五年級孩子盛大的生日晚會卻讓人不敢忽視。我見過一個四年級學生參加的生日晚會,晚會在購物中心舉辦,活動是給每個小孩50美金,讓他們在裡面瘋狂採購。你也許聽說過FAO施瓦特舉辦的「超級不眠之夜」,花上1.7萬美金便可以邀請15個孩子去度過一個愉快的夜晚,他們提供的精彩活動絕對會讓你的孩子成為朋友中的寵兒,如應有盡有的糖果、午夜探寶、DVD影碟和價值100美金的商店購物券。「攀比」心態嚴重影響了孩子的交友行為,一位家長六年級的女兒不邀請同伴來家裡聚會,她吃驚地發現是孩子覺得自己的家不夠氣派。現在的孩子處於一個充滿競爭和貪慾的時代,名牌、別墅、豪華轎車……孩子們耳熟能詳,儘管家長也許對此漠不關心。電視上,各種物品充斥著屏幕,如果現在他們還不知道MUDD,GUESS,CK,或BIGSTAR牌牛仔褲的區別,很快就會明白的。一次,一個15歲的孩子被母親帶到我的診所,她擔心孩子飲食上出了問題,但孩子看起來健康、美麗。談話后我了解到,上學后孩子體重增加了10磅,母親為此極為生氣。「我給她買衣服已花了幾千塊錢,要不把那幾磅減掉,休想讓我再給她買衣服。」母親的話讓人不安,因為這孩子還在發育,體格定下來之前,體重還得增加好幾磅。孩子對體重倒不怎麼在乎,卻繼承了母親強烈的消費意識,她偷偷告訴我最喜歡的香水是「DONNAKARAN」牌的,其次是「DKNY」。最近《紐約時報》上的一篇文章開列了一個18歲高中畢業生的購物清單:PRADA背包,KATESPADES、GUCCI、PRADA皮帶,幾條SISLEY牛仔褲,一大堆倩碧化妝品,BOBBIBROWN眼線筆,MAC潤唇膏,天使香水。這些名貴商品並非是有錢的父母或親戚送的,而是用她暑期當救生員掙的錢買的。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美國父母怎樣「管」孩子:教你做成功的父母(選載)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美國父母怎樣「管」孩子:教你做成功的父母(選載)
上一章下一章

有錢就有幸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