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學霸王,你也不要學霸王!大家都不要學…

「我不學霸王,你也不要學霸王!大家都不要學…

在我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之前,**以詩人特有的表達方式,為我軍確定了打過長江去、解放全中國的行動方案和決策。「決不當李自成」,「決不學霸王」!這是那時他的心理寫照和堅定決心的表露。那是在1949年的元月,我軍從河北的西北坡,開進了北京城。**給周恩來說:「我們就要進京趕考了!我們決不當李自成。考不好,就要退回來。」據李銀橋回憶說(《**的智源》上記載):入城儀式結束后,**乘車來到香山,住進雙清別墅。雙清別墅,地處香山西南的山坡上,據說當年的孫中山就住在這裡。院子比較大,院內有一排座北朝南的平房,房子高大漂亮,會客廳能坐20多個人。院子里還有一個泉水池,水池北邊有一個六角形涼亭,池子南邊,靠近山腳的地方,有一個防空洞。這是**到來之前,華北軍區的工兵部隊為**和朱德特地挖的。他們還在兩個洞口的兩側刻上了「**萬歲!」、「朱總司令萬歲!」的大字。**入住雙清別墅后,集中精力辦的大事之一就是,指揮人民解放軍繼續前進,打過長江,打倒南京去,解放全中國。當時,以張治中為首的國民黨政府和談代表團,已經到了北京。**明確地提出了八項主張----即八個條件。國民黨內部主張和談的人認為,可以承認這八條意見,但仍然討價還價。幕後的蔣介石則不甘心他的失敗,在暗地裡加緊擴軍備戰,準備與人民解放軍再進行最後一次的較量。雙方加緊作戰準備的氣憤非常濃厚。李銀橋說:那時的**常常帶著深沉的思考散步。他常常將他與首長們談論的話題,以及與民主人士談話的話題,拿出來問我。一次,我跟在他的後邊散步。他忽然立住腳,回身望著我問:「你相信蔣介石嗎?」「不相信!」我立即回答道。「這就對了。」**點頭,「這個人盡耍手腕,從來說話不算數!」說罷,**繼續散步,仍是帶著深沉的思考。那腳步是沉重的、探索的,繼續向前的……。**喜歡看京劇,不同的時期看不同的京劇。那一段時間,他喜歡看《霸王別姬》。看到西楚霸王項羽同他的虞姬生死離別的那一幕,**睫毛顫抖著,眼裡濕漉漉的。回來的路上,他對我說:「不要學西楚霸王。我不要學,你也不要學,大家都不要學!」同時,他號召全體領導幹部都要看《霸王別姬》。他一直在思考著這個重大的問題。還有一次,**睡不安穩,起來散步,眉頭緊鎖,走哇、走。走了很久,他用沉重的聲音問我:「有人勸我不要打過長江去,你說要不要打過長江去?」「要!到手的勝利哪能不要,對國民黨蔣介石還有什麼客氣的!」**以手撫著我的手背,點頭說:「還是我們的戰士聰明吆!」1949年初,**中央進入北京一個多月,國民黨政府的談判代表,在北京提出了所謂的建立「南北朝」,要求「划江而治」,解放軍不要過長江。對於這個要求,**站在全局的高度,站在全國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根本不予理睬。就是當時的老大哥蘇聯方面,也派代表米高揚到北京來,亦流露出這個意向:「停止內戰」,以長江為界與國民黨南北分治。因為他們擔心再打下去,美國人會捲入這場戰爭。他們的提議也被**拒絕了。**以「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的詩句,表達了他「將革命進行到底」的堅強決心。他要求他的部下,敵人不投降,就要命令人民解放軍奮勇前進,堅決、徹底、乾淨、全部地消滅之,消滅一切敢於抵抗的國民黨反動派,一定要解放全中國,保衛中國的領土完整。同時,他又全面地闡述了他關於「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的論斷和明言。他舉例說:我們攻打濟南,已經進入青島等地的美軍第七艦隊就沒有敢動。我們打天津,住在塘沽的美國艦隊沒等我們打就逃跑了。請斯大林同志放心,如果他們和我們作戰,我們會毫不客氣地消滅他們!這就是**的回答----給當時所謂的老大哥蘇聯最高領導人斯大林同志的回答,給美國政府和領導人的回答,給全世界人民的回答,也是給全中國人民的回答!1949年4月20日,南京國民黨政府拒絕了**的和談協定。4月21日,**主席、朱德總司令向中國人民解放軍發布了向全國進軍的命令。4月22日下午,我服侍**起床。我軍已順利渡江,**很高興,邊朝衣服袖裡伸胳膊邊說:「蔣介石想拖延時間,重整軍隊、捲土重來。他以為我們還是好欺負的呢。你可不知道,我們也需要這段時間調整軍隊、修船造船呢。他在那邊修防線,我們在這邊架大炮,誰也沒閑著。結果呢,他只落得個拖延時間、破壞和平協定的惡名,什麼便宜也沒沾上。我們利用夜色,利用炮火掩護,一下子就過去了30萬軍隊。他們的軍隊垮台了,我們的軍隊就要打到南京去了!」捷報頻傳,**也睡得安穩了。4月23日下午,**起床后,來到亭里看的報紙是《人民日報》關於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的「號外」。攝影師徐冰、侯波夫婦給**拍了一張照。**站起身,看到我們幾個工作人員邊走出涼亭:「解放南京了,不要我一個人高興,大家都該高興嘛。來照相,我們一起照。」就這樣,我們工作人員跟他合了一張。為了紀念南京解放這一歷史性勝利,**於4月寫出了那首著名的《七律、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這一首詩,淋漓盡致地表述出革命領袖**在革命處於關鍵問題上的決心和將革命進行到底的雄才大略。在那種關鍵的時刻,有對手提出的請求,有自己的盟友提出的勸說。是戰鬥下去?還是接受他們提出的條件?確實是需要認真的思考。特別是在那個時候,蘇聯老大哥的最高統帥----斯大林,對於當時中國的影響是非常大的。要想阻止他對中國的影響,必須有相當大的勇氣!然而,**做到了。他為了中國人民的利益,頂著這種巨大的壓力,堅決地毫不含糊地作出了的回答:「一定將革命進行到底-----打過長江去,解放全中國!」定下這種決心,需要的是政治家的遠見、膽魄和勇氣!就是在這個問題上,中國歷史上曾經引發出令人難忘的兩個主角所扮演出的故事-----那就是楚漢之爭中劉邦與項羽的故事。劉邦,一介平民,在秦末農民起義中一枝獨秀,幾經磨難,終於轉危為安、反敗為勝,奪取天下,開創了在中國歷史上比較強盛的「西漢」幾百年基業。以他的出身而言,從夏、周、秦以來是第一人。《史記、高祖本紀》中說他「起微細」,晉代的嵇康還說他:「世無英雄,遂使豎子成名。」意思主要是看不起他的出身。他實際上是一個「大老粗」。然而,歷史無情,平民出身劉邦卻打敗了貴族出身的項羽。這是為什麼?**在1959年12月至1960年2月讀蘇聯《政治經濟學(教科書)》的談話中指出:「劉邦能打敗項羽,是因為劉邦與貴族出身的項羽不同,他比較熟悉社會生活,了解人民的心理。」事實正是如此,出身卑賤這一客觀條件,反而成了劉邦爭天下的優勢。正是由於劉邦來自於社會的下層,了解人民的心理,他才知道當一個統治者必須獲得人民擁護這個普通的道理。這也成了他在入關后即刻「約法三章」;稱帝后又重製律令,頒布「漢律九章」的思想基礎。這是劉邦之所以成為一代開國皇帝----漢高祖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而貴族出身的楚霸王----項羽,則與劉邦不同。雖然他「力拔山兮氣蓋世」,神勇過人,卻不懂得愛民的道理,甚至一怒之下還下令「屠城」(即殺光了全城的軍民)。正是由於他的這種殘暴,這種草菅人命為後來他走向滅亡鋪平了道路。這也就不怪他在逃亡烏江途中,問道漁夫,連漁夫也騙他向相反的路上逃跑,遂使他陷在大澤之中,為漢軍所追及,最後不得不自刎身亡。這也應驗了一句古語:「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取天下者,先取人心。失天下者在於失去人心。**在讀《史記、高祖本紀》時批註道:項羽非政治家,漢王則為一名高明的政治家。同時,也由於他們兩個的出身不同和所採用的政治、軍事和經濟謀略不同,在楚漢之爭的歷史上,由劉邦和項羽演繹出了一串串動人的歷史故事,自然也演繹出霸王「沽名釣譽」的典故。**在1957年6月與吳冷西等人的談話中又說道:漢高祖劉邦比西楚霸王項羽強,他得天下一因決策對頭,二因用人得當。1962年1月在擴大的中央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又講道:劉邦是封建時代被歷史家稱為「豁達大度,從諫如流」的英雄人物,劉邦同項羽打了好幾年仗,結果劉邦勝利了,項羽敗了,不是偶然的。《**晚年政治倫理觀述描》(肖延中編著)中記載,**還說過:書讀多了,就做不好皇帝,劉秀是大學士,而劉邦是大草包。1964年1月的一次談話,**很直率地說:「老粗出人物!自古以來,能幹的皇帝大都是老粗出身,漢朝的劉邦是封建皇帝裡邊最厲害的一個。劉敬勸他不要建都洛陽,要建都長安,他立刻就去長安。鴻溝劃界,項羽引兵東退,他也想到長安休息,張良說,什麼條約不條約,要進攻。他立刻聽了張良的話,向東進。韓信要求封假齊王,劉邦說不行,張良踢了他一腳,他立刻改口說,他媽的,要封就封真的,何必要假的。……南北朝的宋、齊、梁、陳、五代的梁、唐、晉、漢、周,很有幾個老粗,文的也有幾個好的,如李世民。」大家都知道,由於歷史上制度的問題,在古代,高貴者文化高,貧賤者則很少識字。但往往不識字的文化低的卻能打敗文化高的人。這使**很感興趣,儘管他並未否定知識分子的作用。劉邦似乎並無一技之長,但他卻具有非凡的膽魄和過人的組織才能。當義軍一開始推舉首領時,知識分子出身的蕭何、曹參等人生怕舉事不成,累及身家性命,都謙讓不就,而劉邦卻「捨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敢當這個首領,而這些知識分子卻也甘心歸附。劉邦也知人善任,能夠發揮各人的特長。他說:「運籌帷幄之中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糧晌,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人,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為我所擒也。」張良、蕭何、韓信,就是史稱的「興漢三傑」。其實韓信、陳平等原來都是項羽麾下的人物,因得不到重用而「棄暗投明」的。劉邦得道多助,又從善如流,他這個「老粗」能打敗「西楚霸王」而取得天下,當然「不是偶然的」了。劉邦當皇帝,在位12年,繼承秦制,先後滅韓信、彭越、英布等異姓諸侯王;遷六國舊貴族到關中,以加強控制;實行重農抑商、與民休息、輕徭薄賦、釋放奴婢、複員士卒等政策;修改《秦律》九章;定軍法、曆法和度量衡。前195年,平定英布叛亂后返故鄉沛縣,與沛中子弟歡飲,席間慷慨作歌:「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這就是被後人稱道的劉氏《大風歌》!而對於項羽,**也進行了認真地評價。秦亡后,項羽自封為「西楚霸王」。其祖父項燕為戰國末年楚國名將。項羽力能舉鼎,少時學書、學劍興趣都不大,要學「萬人敵」,從其叔父學兵書。少有大志,曾在秦始皇游會稽時揚言:「彼可取而待之也」。在義軍作戰不利時他奪取了指揮權,率軍「破釜沉舟」,與秦軍決一死戰,大破秦軍。奠定反秦戰爭勝利的基礎。然而,他在楚漢相爭過程中,以「婦人之仁」沽名鉤譽,不殺劉邦,養虎為患,以致功敗垂成。他並不認識自己終致失敗的原因,說什麼「此天亡我也,非戰之罪也。」其實,**曾多次評價過項羽。**認為,項羽失敗的主要原因就是,項羽不是政治家。他缺乏一個政治家應有的遠見卓識。在兵敗之際,他缺乏鬥爭到底的韌勁和決心,而是一死了之,很看重面子,覺得「無顏見江東父老」。項羽,公元前233年----公元前202年,秦末重要的反秦領袖之一。秦亡后自封為西楚霸王,今江蘇宿遷西南人,名籍,字羽。祖父項燕為戰國末年楚名將,為秦將王翦所殺;叔父項梁,在秦統一后,項梁殺了人,於是他和侄子項羽暗中以兵法組織和訓練賓客子弟。項羽力能舉鼎,才氣過人。秦二世元年(前209),陳勝、吳廣領導反秦起義,隨即建立張楚政權。原六國貴族問訊后也紛紛起兵,同年九月,項羽與項梁殺會稽守通,舉吳中兵反秦。項羽的叔父項梁自立會稽守,項羽為裨降。陳勝犧牲后,其部將召平矯令拜項梁為楚王上柱國。二年三月,項梁率部渡江,東陽令史陳嬰率義軍來歸,渡淮后英布、蒲將軍又以兵相屬,兵力一時達到了六七萬人,成為當時反秦武裝的主力。同年六月,項梁立楚懷王孫心,仍稱楚懷王。項梁自號武信君。之後,項梁率義軍大破秦軍於現今的山東東阿、定陶。項羽、劉邦也攻佔了城陽,略地至雍丘。不久,項梁被秦將章邯乘隙襲破。項梁陣亡,項羽、劉邦退保彭城(今江蘇徐州)和碭。章邯又渡河北上擊趙,與秦將王離、涉間軍進圍巨鹿。楚懷王命宋義為上將軍,項羽為次將,率兵救趙。項羽以宋義與齊密謀反楚為由,襲殺宋義。懷王隨命項羽為上將軍,統帥全軍救趙。項羽親自率全軍北上渡河,破釜沉舟,進擊秦軍。經過多次激戰,楚兵大破秦軍,當楚軍救趙時,諸侯軍皆作壁上觀。戰爭結束后,諸侯軍領謁項羽,都屈行而前,莫敢仰視,都表示聽從項羽的指揮。接著,項羽又在污水上大破秦軍,並招降章邯。他怕秦降卒不服,將降卒20萬全部坑殺。當項羽率軍進入關中時,劉邦已先期進居咸陽。由於楚懷王有言在先,「先入關者王之」,劉邦理應為關中王。可是,項羽入關后,依持手中有40萬大軍,企圖消滅劉邦,獨霸天下。因劉邦卑辭言和,雙方暫時和解。項羽隨引兵西屠咸陽,秦民大失所望,漢高祖元年(前206年),項羽以懷王為義帝、都郴,又分封諸侯,自立為西楚霸王,據有梁、楚地9郡,都彭城(今江蘇徐州),封劉邦為漢王。不久,田榮、陳余、彭越舉兵反楚。劉邦也還定三秦,進逼西楚。於是爆發了歷史上歷時四年多的楚漢戰爭。楚漢戰爭之初,劉邦乘項羽羈留齊地,於漢二年四月進佔彭城。項羽隨即揮師救援,大敗漢軍,劉邦隨即退之滎陽(今河南省)。此後,楚漢兩軍在滎陽、成皋一線長期相持。項羽雖取得了一系列戰役的勝利,但其政治、軍事上的弱點卻日益顯露。他不都關中而都彭城,喪失了有利的戰略地勢,無法建立一個鞏固的戰略後方。一直處於兩線作戰的不利處境。項羽分封諸侯,舉措失當,不公不平,促使那些在分封中沒有得到滿足的諸侯王倒向劉邦,使他在政治上日益孤立。此外,項羽雖然作戰驍勇,卻不善於用人,以至在政治上屢屢失策。漢五年十二月,楚軍被圍困於垓下(今安徽省靈壁縣東南),人少食盡。漢軍在四面唱起楚歌,項羽與虞姬對飲,慷慨悲歌。隨即,與從者800餘騎突圍,至陰陵迷失道路,復至東城,從者僅剩28騎。漢將灌嬰率5000騎追及,項羽引兵東向,至烏江(今安徽和縣境)自刎而死。漢劉邦以魯公禮葬項羽於谷城。這就是歷史上相傳誦的楚漢之爭的大體概況。從項羽與劉邦在政治、軍事和領導藝術的角度來分析,他們給後人留下了很多的思考、很多教益。項羽在戰場上曾經寫下自己的千古絕唱:「力拔山兮氣蓋世,勢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姬虞姬奈若何!」但這絕唱是好還是壞?是值得稱道還是不值得稱道?後人評說不一。唐代詩人杜牧的觀點是:「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兒。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為可知。」杜牧的意思,是不贊成自殺的做法,讚賞他東山再起。而山東濟南的女詞人李清照則對項羽做法給予了肯定,其觀點是:「生當為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回江東。」按照李清照的意思,項羽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寧肯自殺也不投降的行為是一種英雄主義氣概,精神應該褒揚。這兩種觀點孰對孰非?到現在還沒有一個統一的說法。江蘇徐州----一座古老的城市。楚漢相爭之地,淮海大戰之地,歷來兵家必爭之地。楚漢相爭時,劉邦與項羽在徐州給人們留下了一串串歷史的傳說。特別是劉邦、項羽兩個歷史人物,深深印刻在了後人的記憶中,也演繹出許多優秀的詩與詞。其中,蒙古詞人薩督剌留下的《徐州懷古》,就深受**的喜愛。有一次,**外出在火車上,多遍的書寫薩督刺的《徐州懷古》,並對身邊的工作人員說:這個蒙古詞人,有一定的才華,就是一生不得志,在仕途上不順利。但是,他的詞寫得比較大氣。這是他50多歲到徐州寫的一首詞:「古徐州形勝,銷磨盡,幾英雄。想鐵甲重瞳,烏騅汗血,玉帳連空。楚歌八千兵散,料夢魂,應不到江東。空有黃河玉帶,亂山回合雲龍。漢家陵闋起秋風,黍禾滿關中,更戲馬台荒,畫眉人遠張建封,燕子樓空。人生百年寄語,應且開懷,一飲盡千盅。回首荒城斜日,倚欄目送飛鴻。」讀著薩督刺的這首詞,人們彷彿到了徐州這個歷史的古城,彷彿看到了劉邦與項羽的楚漢相爭。**主席之所以對這個詞人是給予了一定的評價。說他具有一定的豪放性格,詞寫的豪壯、豪氣、豪邁。**站在歷史唯物主義和國家利益高於一切的高度,對劉邦和項羽這兩個歷史人物進行了客觀、公正的評價。什麼「划江而治」,我們必須斷然地否定。這與項羽當年在灞上的「沽名」如出一轍,我們決不像當年的霸王項羽一樣,應該盡將餘勇而猛追窮寇。所以,**在北京斬釘截鐵地說:凡是不接受人民提出的條件的一切反動派,對於那些敢於與人民解放軍為敵的反動武裝力量,「我們就是將他們堅決、徹底、乾淨地消滅之!」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毛澤東楹聯、名句、趣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毛澤東楹聯、名句、趣事
上一章下一章

「我不學霸王,你也不要學霸王!大家都不要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