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永遠受到某種引力微微彎曲
似乎永遠受到某種引力微微彎曲(影評人陳芳的一個感慨)格里高利·派克在世時,擁躉們已在考慮"接班人"問題。當時開出的名單蕪雜、漫長,最後,被確認者有四,分別為《本能》之邁克·道格拉斯、《不準掉頭》之西恩·潘、《死人》之約翰·德普以及《上海灘》之周潤發。與菜鳥級影迷只知皮相、難顧魂靈、只重情節、難賞細節的弱智相反,那些資深影迷除了全身心投入偶像生命之旅外,更要在偶像一顰一笑的細節里找尋、延展一己對生命的理解與共鳴--就說派克,他們看重的絕非外在高大英俊風流倜儻橫刀立馬之類,否則,在上面僅只4人派克"接班人"名單中,光是身高,就大可商榷--周潤發的身高與派克倒是如出一轍,均為一米八○,可邁克·道格拉斯的身高僅有一米七五啊。影評人陳芳撰寫短文探討派克魅力中很容易被人忽略的"疲憊"。陳說:格里高利·派克自1946年初登銀幕,幾十年來始終是電影史上的傳奇人物,箇中原因並不在於他與好萊塢招牌式明星線路絕緣或獨樹一幟、創造了無數正面形象,而在於他心思縝密地塑造了人物的"多向度"--而其中最重要的,即那種深刻的疲憊感……在陳的這個既是發言、也是發掘的評論之前,派克魅力底色幾乎無人論及。"縱觀格里高利·派克的影史,他飾演的多半是正氣凜然的社會上層人物,加上他在好萊塢從事公益活動的尊高地位,無論在銀幕上下都塑造了莊重高貴的形象。就表演而論,略顯單薄了些,然而,這種忠誠正直的理想人物,在美國電影上已越來越少,也越來越令人懷念。"--這段看似公允的評論,其實代表著大多數一般觀眾對派克的膚淺印象……而剛好是這個建立在誤解上的讚美,無意中掩蔽了派克獨特的精神性格。論及"牛市上升"三階段,專家向來強調其如牛氣勢絕非"一氣呵成",它通常需歷經"小彎三月"、"加倍歸還"、"急漲急跌"等諸多起伏,最終蓄勢而達……而派克飾演那一系列正直形象,與"蓄勢而達"所謂"牛市"異曲同工,在這一點上,派克對人性的知會乃至捏拿細緻精確--無論飾演理想主義的牧師、善良的農民,還是飾演剽悍的職業槍手、無憂無慮的記者或嚴謹的職業軍人,派克都巧妙地將那種偶爾的恍惚、片刻的游移、燕泥鴻爪般的嘆息有機融入角色眼角眉梢,它使得"向上的慾念與墜落的渴望相互滲透,讓我們看到了一個身材偉岸卻從不給人突兀之感的派克,似乎永遠受到某種引力微微彎曲……"可見將道格拉斯、西恩·潘、德普乃至周潤發等扭結在一起的,並非身高、體重、相貌之類的物理條件,而是一種相似的精神個性:那種因由各異的"疲憊感"。就說讓周潤發一炮而紅的《上海灘》吧,20年彈指一揮,在人們記憶中存留下來的,已不再是其瀟洒外貌、利落拳腳、白圍巾、大背頭,而是其眼神中無法忽略的那種無論混跡江湖還是隱身世外都如影隨形、彷徨無依的落寞感……這或許正是"疲憊"的魅力?1802年,英國詩人濟慈在寫給友人的一封信中說:"來世存在嗎?我是否會醒來發覺此生不過是一場夢呢?一定有來世,上帝創造我們不可能僅僅為了使我們承受今世的苦難……"依我之見,濟慈這段話的魂靈即"疲憊"二字--在它後面,有太多深邃無奈,也有絕不妥協的堅忍,更有絕不放棄的對於此生之大愛。它讓我想到派克在《殺死一隻知更鳥》中微僂的背與緊蹙的眉--那個看上去既不咄咄逼人也從不像"蝙蝠俠"或"超人"般正義凜然氣宇軒昂的律師刺痛了我們內心深處最敏感的那聲感嘆:最完美的人生也不過是一出微笑著的悲劇?2003年6月12日,格里高利·派克的生命宣布"停牌"。可即或如此,派克一生的"疲憊"似乎仍未畫上休止符--儘管離開這個世界時,派克安詳寧靜,妻子維羅尼科一直握著他的手,可他的"疲憊"也恰因為他的徹底離席而被無限放大。巧的是,此前一天,美國剛剛特別發行一枚紀念郵票以紀念奧黛麗·赫本逝世10周年。一位擁躉在網上留言:"他沒有走。他不過到天堂去度一個完美假日……"他的"疲憊"將在那個完美假日里煙消雲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