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大清之卒(2)
各地大員奏摺如雲,對加速海防建設,支持、反對、猶疑……各種意見不一而足。最為引人注目的是李鴻章的奏摺。李鴻章再次疾呼,中國面臨「數千年未有之變局」,面對「數千年未有之強敵」。他堅決支持恭親王關於緊急整頓海防的主張,強調必須改革,再不能「不問何症,概投之以古方」。他提出購置機器,定造鐵甲艦等六項建議,其中包括「變通考試,專開洋務一科取士。海防省份設立洋學局」。他的話擲地有聲:「居今日而欲整頓海防,舍變法與用人,別無下手之方」!李鴻章的尖銳議論,在朝廷討論奏章時引來強烈反彈。兩位高層官員在給皇帝的奏摺中一針見血,指責李鴻章企圖變法,「用夷變夏」——……人才是今日做事根本,如李鴻章、丁日昌講求洋學,實愈加敗壞,尚何人才之可言?……洋人之所長在機器,中國之所貴在人心。……竊恐天下皆將謂國家以禮義廉恥為無用,以洋學為難能,其從而習之者必皆無恥之人,洋器雖精,誰與國家共緩急哉?「海防大籌議」正進行中,1875年初,剛親政不久的同治皇帝患「天花」而死,慈禧開始第二次垂簾聽政。參加葬禮的李鴻章三次陛見皇太后,提出了開煤鐵礦、架電報線、修鐵路、辦學校、開發台灣、辦外交的建議。李鴻章看到,「太后悲傷迫切之中,大有勵精圖治之意。」這是李鴻章政治地位發生變化的關鍵時刻。在恭親王支持下,保守派的攻擊被擊退,他的海防建設方案獲得慈禧的批准。1875年,在第四批幼童出洋的當年,五十三歲的李鴻章被任命為文華殿大學士即首席大學士。他成為重權在握的洋務派領袖。1876年夏天,「留美幼童」在費城參觀百年紀念世博會,與此同時,西方七**艦雲集避暑勝地煙台,李鴻章在這裡宴請各國使節。在地球的兩邊,他和幼童們在同時「走向世界」——在煙台,他第一次出席大規模的外交活動,為此他仔細研究西方禮儀。幕僚們為他們的「李中堂」專門準備了「宴會儀節」,包括為他預備好不同情境下致辭的草稿:「……合座斟滿高爵香檳酒,中堂起立舉爵雲,今日不期而遇七大國眾位公使大臣,齊集煙台極一時之盛會,但願此後永敦和好中外相安……」「宴會儀節」提示,客人在敬酒時如頌揚李鴻章,則不飲,表示謙遜。如果有「慶祝我朝等語」,「或論有關大局」,則飲。李鴻章一面密切關注「留美幼童」的學習,一面考慮向其它國家派遣留學生。1876年,在他安排下,七名學生帶著足夠用三年的筆墨硯台,到德國學習陸軍。而他更大的興趣是派員出國留學海軍。這一年,李鴻章和總理衙門及許多官員多次通信商議「海軍生」問題。他登上停泊煙台的英國、法國、德**艦參觀,仔細觀察西方的先進裝備,在參觀時發現英**艦上有正在實習的日本留學生,更堅定了他和沈葆楨、丁日昌醞釀已久的「派遣海軍留學生」的設想。就在煙台,李鴻章和有關官員制定了出國培訓計劃和章程。1877年3月31日,「濟安」號輪船駛離福州,嚴復等福建船政學堂的一批學生轉道香港,前往歐洲留學,其中多數學生進入英國倫敦格林威治皇家海軍學院。這是中國近代海軍的一批精英人物,包括後來北洋海軍的多艘主力艦的艦長。他們全身英國海軍裝束,惟獨頭頂還盤著辮子,登上英國鐵甲艦實習。他們英武的身影,出現在非洲西海岸、美洲東海岸、印度洋、地中海……這批學生的年齡比「留美幼童」略大,平均大六、七歲;他們進入福建船政學堂的時間比第一批「留美幼童」出國早五年,出國又恰好晚五年。他們的留學時間是三年,也就是說,當「留美幼童」被召回的時候,他們已經畢業,有的甚至已經能夠駕駛軍艦回國。李鴻章是中國變革的先驅,從四十九歲到五十九歲,他在中國變革的道路上留下了令後人不能不嘆服的足跡:在第一批幼童赴美當年,他創辦輪船招商局,這是中國第一個與洋人爭利的商業集團,它打破了外國人壟斷中國航運業的局面;1878年,創辦開平煤礦;1879年,鋪設中國第一條電報線;1881年,鋪設中國人自行修建的第一條鐵路;……在幼童被召回的1881年,中國海軍的基礎建設已大規模展開。1881年夏天,李鴻章的智囊班子正在起草「酌議北洋海防水師章程」,這是對北洋海軍未來發展的構想。當「留美幼童」們回國途中航行在太平洋上的時候,海軍留學生正駕駛著從歐洲購買的「超勇」、「揚威」軍艦,經地中海回國。幾乎在同時,李鴻章發電報到歐洲,將正在製造的兩艘中國的鐵甲艦命名為「定遠」和「鎮遠」。李鴻章曾說過:「人生如朝露,倘及時得手,作成一二件濟世安民頂天立地事業,不更逾於空談耶?」「留美幼童」在美國學習的十年,是李鴻章為中國的近代化苦爭苦鬥的十年。(圖片文字)30-1幼童長大成人,李鴻章年已花甲……30-3留歐幼童30-7留學英國的海軍學生30-8英國皇家海軍學院  [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