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文化的製造需要物質基礎

三 文化的製造需要物質基礎

文化的進步實際上比經濟的進步需要的時間更長。但文化的進步與經濟進步比較,文化是根本的,是真正的基礎。

在世界史上,歐洲曾是個愚昧之地,歐洲人甚至不懂得洗澡,中世紀的瘟疫曾使歐洲

「十戶五空」。但四百年前的一場文藝復興席捲歐洲,改變了一切。歐洲文化從此有了包容性,這又導致了科學與技術的迅猛發展。

四百年前中國是世界上最強盛的國家,但四百年後,中國被歐洲大大超越,這就是文化的力量。

從這個角度說,我們現在文化的解放與文化的創建還遠遠不夠。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寫道:「建立新的工業成為一切文明民族的生命攸關的問題。」物質的生產如此,精神的生產同樣如此。

文明是需要物質基礎的,無論是精神文明還是政治文明,都需要物質文明這個基礎。

中國文化對世界的影響,從當期(而不是考古角度)來看,是希臘羅馬人穿上中國製造的綾羅綢緞,使用上中國製造的瓷器開始的。

上個世紀之初,可能沒人會清醒地認識美國的

「文化侵略」,但今天,就是在有古老文化傳統的歐洲,也開始驚呼:注意來自美國的文化侵略。

這一切,其實都是基於物質文化製造的結果。在我們可以預見的時間裡,我以為,21世紀的經濟發展,從生產力水平來看,至少未來40年中國的經濟發展可以維持像過去20年8%以上的增長。

這是個簡單的類推:日本從二戰後到1980年代末,維持了40年的快速增長;亞洲四小龍從1960年末一直到金融危機發生之前,維持了40年的快速增長。

我們不是說中國人比日本人、韓國人聰明,主要的原因是我們開始以引進技術來推動經濟發展是在1979年。

1979年初我們與發達國家的技術差距,比日本在1950年初與亞洲四小龍在1960年代初期的差距大;而且推算一下,我們未來20年像過去改革25年的發展,整個經濟規模將會趕上美國。

我們的人均收入是美國的1/5,況且,我們的市場,也是日本和亞洲四小龍不可比擬的:中國龐大的市場腹地,與美國有相同的地方。

什麼叫天下大勢,這就是天下大勢。一個有40年高速發展空間的市場,是個必然產生世界級企業的市場。

正是這樣一個大的歷史背景,造就出世界級的中國企業和中國企業家領袖,將是一個歷史必然。

而打造出世界級的中國企業和中國的企業領袖,是我們所有人的共同使命。

尤其是對企業家來說,生正逢時,這是時代給予的機會。這就是2000年以後中國的企業時代——產生世界級企業的時代。

而造就一批世界級的企業,是歷史給我們這一代人的機遇——千年一遇的機會,也是歷史賦予我們這代人的使命。

製造是需要經濟組織來完成和實現的,而組織的運轉需要管理。人類自身的發展,就是一個組織的過程。

可以說,我們是繼承了一個有組織的社會。但這個有組織的社會需要管理來使它們運轉。

也可以說,正因為長於管理,人類才建立了很多組織,單個的人才生活、生存於不同的組織之中,從而實現了很多單個人根本無法實現的目標。

如果沒有這些組織,什麼事都可能無法完成。要想生活得好,就得製造好。

製造好與壞,用經濟學語言表述,就是勞動生產率的高與低。一個國家生活質量的高低,差別就在勞動生產率上。

提高勞動生產率可以通過技術革命等等途徑,但歸根結底,實現這種提高需要管理。

誰也無法否認的一個事實是,中國企業和企業家,通過管理方式和管理思想的進步,大大提高了我們的生產率,提高了中國製造產品的競爭優勢。

主要工業化國家勞動生產率比較(平均每周工作小時)1990年1999年德國516290法國517317日本517383荷蘭52308美國52379英國52356資料來源:《時代》雜誌,1999年4月中國勞動生產率比較(人均每月工資收入人民幣/元)1985年2003年上海421230重慶39709北京391201廣州361312河北38612天津391012資料來源:中國統計年鑒(已扣除物價增長因素)配置效率通過向生產效率的轉化,會支撐我們整個社會宏觀經濟繼續走好下一個10年、20年。

對單個企業來說,通過有效的管理,對科技、市場以及內部進行整合,以提高企業生產率,是市場競爭中取勝的關鍵,當然也是生存的關鍵。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生存:20家有影響力的企業 25年生存發展歷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生存:20家有影響力的企業 25年生存發展歷程
上一章下一章

三 文化的製造需要物質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