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引言

就在本書即將殺青的時候,一個偶然的機會我與北京城內已經火了兩三年,開了十幾家分店的華安肥牛餐飲公司老總交談。我問他目前最大的困擾是什麼?他毫不猶豫地告訴我,是人才。人才已經成為企業發展的一個瓶頸。企業生存需要人,企業要成為優秀和卓越的經濟組織,同樣離不開人。西方文化中,崇尚的是個人主義,而在我們的文化中則更崇尚集體主義。實際上,從人類經濟社會發展來看,兩者幾乎難以比較優劣。沒有個人英雄主義,也就沒有了集體英雄主義。從經濟發展角度看,個人主義較之集體主義似乎有著更為積極的意義:沒有個人、個性和個人成就,企業就失去了創新與成長的基本動力。人是企業組織的基礎,是企業生存的第一要素,個人,是要素中的要素。管理學家杜拉克認為:「即使不是為了考慮人們的精神或生活質量,而只是單純為了追求更高的企業勞動生產率,也會迫使管理者更加關心勞動者的個人需求。」1983年,梁慶德帶領十幾個人從**毛撣子的手工作坊開始創業,二十年後,這個作坊成為國內市場佔有率70%、國際市場佔有率35%(截止到2002年底)、銷量穩居全球第一的微波爐生產企業——格蘭仕集團。梁慶德曾對媒體說:無論計劃經濟還是市場經濟,無論上市還是資本重組,企業走到一定的時期,還是要回到瓶頸——人的問題。人是真正體現企業實力的根本,人的能力能不能發揮出來,是企業生存的關鍵。他認為:「一百多年來,世界企業發展經歷了各種不同的階段,但企業根本的規律,並不因為時間和環境的推移而改變。人的問題不解決,企業長遠生命能力就會出現問題。」這是中國企業家成熟的標誌。何謂「企業」?中文「企業」兩字是從日文借鑒來的。從象形文字的字義上講,「企」字是由上「人」下「止」組成。「人」「止」為企,以人為主。一個企業和人體一樣,從出生到成長,有興、有衰。企業追求「永續經營」,如同人追求健康長壽一樣,而這種永續的根本,是對人的尊重和理解。從本質上講,無論什麼形式的經濟活動,都是人在起著決定作用。企業不只是經濟組織,還是一個錯綜複雜的社會系統。美國管理學家科斯在《企業性質》一書中認為,企業是人類組織協作進化的一種高級形式,是人類協作組織進化的產物。企業一成立,就不是哪個個人的,而是一種群體的集合。而企業家需要做的無非是兩件事:一個是技術創新,解決人與自然的關係,包含了企業與社會、競爭對手以及大自然的關係;另一個是制度創新,解決的是企業與人的關係,包含了企業與員工、股東、顧客以及社會等四個方面內容。但無論解決哪個問題,都離不開「人」這個核心。世界上沒有比人心更容易變化的東西,也沒有比人心更穩固的東西了。中國有句古話:人心齊,泰山移。能夠同甘共苦是泛家族企業中人員彼此信賴的基礎。如何處理企業與人的關係是企業管理和企業生存、發展的永恆主題。二十年前,當我讀世界歷史時有個問題一直不得其解:美國人為什麼把「五月花」號到達美洲大陸后移民們做出的第一個決定,作為奠定美國歷史的重要事件?隨著中國改革開放,隨著中國市場化體制的建立,隨著自己對人生和生命的體味,我終於明白了這樣一個道理——「人生而平等」——這是人類文明進步追求的目標。「五月花」號所制定的《五月花號公約》,奠定了美國政治文化的基礎。從單個企業來講,企業領導(班組長、部門長都是領導)的有效性和穩定性取決於下級的贊同。受到下級承認和贊同的領導人,在對下級施加影響時,要比那些未受到承認或贊同的領導人更加有效。如果忽視了這一點,以為靠著人事部門的一紙文件就可以發號施令,那麼就會動搖領導權威的有效性和合法性,久而久之,將喪失群眾心目中對你的權力和威信的認可。這裡有個問題:怎樣看待人。一種是把人看成是企業的負擔、企業的成本;一種是把人視為資本(人力資本)。兩種態度決定了企業的成敗。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生存:20家有影響力的企業 25年生存發展歷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生存:20家有影響力的企業 25年生存發展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