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哉師門 愧哉弟子(宋繼高)(3)

大哉師門 愧哉弟子(宋繼高)(3)

1987年2月7日,我應復旦同學王滿國之邀,在他編輯的《寧波日報》上寫了篇千字文,標題是「大家風範——記甬籍戲劇理論家余秋雨」,這篇文章我至今還沒給秋雨師看過。下面摘引兩段:「在建立中國戲劇整體理論的宏願驅動下,余秋雨在戲劇美學領域裡辛勤耕耘,初步構成了由三大系統組成的戲劇美學框架:從戲劇本質論研究戲劇美的本質特徵;從觀眾心理學研究戲劇美的具體實現;從戲劇社會學研究戲劇美的社會歷史命運。史論結合,中外貫通,輔之以兼容並蓄的大家風度、深邃的哲理思辨、強烈的現代意識和敏銳的藝術感覺,使得他的理論豐潤博厚,既有歷史的縱深感,又有現實的新鮮度。」在文章的最後我寫道:「不必諱言,文藝理論界素以俯視的目光掃射著戲劇理論界,但余秋雨的崛起卻使這種俯視的目光漸趨平視。有時,一個人的成就也能使一門學科提高一個品位的!」我沒有查過,不知這篇不成熟的小文是不是對秋雨師最早的評價?天道酬勤,該來的終於來了。1987年,秋雨師當選為「有突出貢獻的國家級中青年專家」,並由講師一舉直升教授,成為當時中國戲劇界最年輕的教授。不出手則已,一出手就一鳴驚人,這便是秋雨師的風格。也是在這一年,秋雨師出版了他的第四部著作《藝術創造工程》,在書尾他注了一筆:完成於1986年,時四十初度。就這淡淡的一筆,卻讓我看出了他一絲躊躇滿志的心緒。在我看來,秋雨師從事戲劇學著述,出道不過五、六年,卻以令人瞠目的速度登上了這一領域在當時中國的頂峰。許多皓首窮經一輩子的白髮戲劇學者,影響卻遠不及這位後起之秀。對於戲劇,該寫的他都寫了,該說的他都說了,環顧芸芸戲劇學術界,已無人可以在同一層次上與其對話交鋒,他大概有了一種寂寞高手的蕭瑟之感。然而他的學術生涯才起步不久,他的歲數還那麼年輕,他雄厚的文化積累和豐沛的生命力需要有新的渠道得以發泄,新的領域得以證明。當時我就感到戲劇的天地對秋雨師來說顯得太小了!果然,秋雨師一轉眼就衝出戲劇界,大步踏進更廣闊的藝術理論領域,揮就一部《藝術創造工程》。作為理論著作,這部書的文字之美為我所僅見,也許只有蔣和森先生論《紅樓夢》一書在文采上勉強可與之一比。看了《藝術創造工程》,你也許就不會驚訝幾年後秋雨師能瀟瀟洒灑地寫出那麼多美麗的散文了。據我所知,這部書在藝術實踐界的反響要遠大於學術界,不止一位作家對我說過這本書寫得太漂亮了!我一直奇怪,這部深得藝術三昧的書為何至今沒有再版?大概是在1990年,我聽說秋雨師正在從事《中國藝術史》這一浩大工程,這更印證了我原來的判斷,秋雨師將從此揮別戲劇界,馳騁於新的天地了。但我做夢沒有想到,就在這一年,秋雨師不動聲色地在《收穫》上推出了《文化苦旅》專欄連載,我剛看了一、二篇,就像在復旦第一次聽秋雨師講課,一下子被震住了,而且是更深的震撼。以我在他身邊三年,我竟覺得秋雨師一下子陌生了,成了一個全新的人,直令我感到深不可測。從《文化苦旅》開始,秋雨師從圈內走到圈外,從國內走到國外,在萬眾矚目中走出了一位文化大家。至今我在書店裡還經常看到,擺著秋雨師著作的專櫃前人頭攢動,不停地有人問營業員哪兒可以買到余秋雨的散文。因為秋雨師的出現,一向徘徊在文學邊緣的當代散文迅速成了文學顯貴。有時候,一位天才的橫空出世,真的能大大提升一門文藝種類的品位。在中國現當代文學史上,就散文的讀者人數論,無人能望秋雨師項背。套用一句「哪兒有華人的地方,哪兒就有金庸的小說」,我要說:「哪兒有華人的地方,哪兒就有餘秋雨的散文」。四、來龍與去脈我是個唯天才論者。我想到了今天,沒有人敢懷疑秋雨師是一位天才了。而天才往往是不可言說的,要破解天才的成功奧秘,就像解釋上帝造物一樣,也幾乎是不可能的。作為秋雨師一個不成材的弟子,要對恩師的成功秘密說三道四,恐怕也是貽笑大方。不能不感謝造物主對秋雨師的鐘愛,他在少年時代的超常天賦就展露無遺。他中學時上語文課,學的課文竟然是自己的作文。考大學時聽說上戲最難考,要百里挑一,好勝心促使他躍躍一試,竟輕而易舉就進了上戲校門。在班上他年齡最小,卻公認才華最出眾,深得老師喜愛。九十年代中我曾聽到一個傳言:一位相學大師為秋雨師看相,預言他年過五十後有精神失常的危險,因為他太聰明了,智力太超常了。這個傳言我沒有向秋雨師求證過,在這兒姑妄聽之,姑妄寫之。可以說,與生俱來的天才稟賦是秋雨師成功的最根本原因。沒有天才,一個人再努力,到頂了也就是一個專家,永遠不可能成為大家和大師,這是我堅信不疑的定數!秋雨師是戲劇界的一個異數。中國幾所戲劇高校里從事戲劇教學的老師,基本上都安於戲劇本行,最多也就涉獵兄弟藝術門類如電影和美術,他們往往是一輩子就一個專業。像秋雨師這樣天馬行空,縱橫馳騁於這麼多學科門類、這麼廣文化領域,集理論家與實踐家於一身的,獨此一家;即使在當代高校文科里的教授學者,也很難找到第二人;涉獵如此廣泛而成就又如此輝煌,更是絕無僅有。我時常驚訝,區區上戲,卻孕育了這麼一位吞吐天地般的人物!我估計還在學子時代,秋雨師的興趣就遠遠超越了戲劇,在求知慾最旺盛的年齡,就已經打下了雄厚的文史哲綜合基礎。功夫在詩外,這樣當他從事戲劇研究時,就不是簡單地就戲劇論戲劇,而是調動哲學、美學、文藝理論、古典文學、歷史學等綜合學科積累,牛刀宰小雞,戲劇難題自然迎刃而解,學術成果自然後來居上。而當他後來轉型從事大文化散文創作時,因為有這麼廣博的文化積澱,他輕而易舉地便進入了遊刃有餘的自由創造天地。  [返]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女弟子著書為師辯護:《吾師余秋雨》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女弟子著書為師辯護:《吾師余秋雨》
上一章下一章

大哉師門 愧哉弟子(宋繼高)(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