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晉(春秋 魯哀公三年)(1)

第十五章 晉(春秋 魯哀公三年)(1)

孔子和弟子們在新鄭待了多月,又到了秋天,大家才漸漸恢復過來。這期間,衛國傳來消息,說是衛靈公不久前薨了。孔子聽了,只是嘆息不已,倒也不多打聽帝丘城裡的情勢。他在忙著準備南下,繼續赴陳。不想,正要動身之際,忽然周邊戰事又起,幾個諸侯之間,打成一片,由鄭赴陳的道路,已經完全不通了。先是晉國內亂,大夫范氏、中行氏在邯鄲起兵為叛,攻擊執政的卿大夫趙鞅。齊、衛兩國,見有機可趁,立即合師攻晉,又要鄭為後援,把鄭國也拖進了戰爭。一時間,百姓流離失所,從西北向東南湧來,沿途難民如潮,扶老攜幼,扛包挑擔,硬是將一條通往陳國的大路,堵得像車站出口,摩肩接踵,半步難移。陳國那邊,更是設卡封關,嚴禁出入,一心要把戰亂擋在國外。孔子心裡著急。陳國去不了,鄭國呆不下去,而魯國回不去,衛國返不成,曹、宋不想再過了,匡、蒲更不敢再走了,叫人真有走投無路之感。還剩下一條路,就是冒險,西行入晉,去見晉國的趙鞅。正好此時,晉國那邊有人來了,說是趙鞅的使者,請孔子入晉,共輔王業。孔子聽了,精神振奮起來,以為從政的機會又來了,立即催促弟子們作好出發的準備,自己也研究起晉國的山勢地形、道路交通。說起來,他西行入晉的念頭,並非現在才有。當年,在衛國賦閑之時,就曾想入晉去見趙鞅,只是走到黃河邊,就折了回來。趙鞅是晉國的正卿,執政多年,早已是一言九鼎的人物了。說「一言九鼎」,絕不是虛言浮語,幾年前,他真是把自己的政令批文,鑄成一個「刑鼎」,立在都城,作為治國的依據。晉之國君無後,朝政一直由趙氏、中行氏、范氏、韓氏、魏氏、知氏六家公卿分別把持。到了趙鞅之時,趙氏獨盛,一攬軍政賦稅大權,中行氏、范氏嫉怕,起兵為叛,這才引起了戰亂。孔子西行入晉的打算,讓子路心中不快。趙鞅既非明君,也非賢臣,他不懂,夫子為什麼要去投奔這種人。這段時間,弟子們除了在夫子身邊侍奉湯藥外,一直都在溫習學業,怕荒疏久了,將來畢不了業。大家常坐在院子里的瓜架下,討論一些治國修身的大道理,頭頂上,懸著一隻只葫蘆,沉甸甸的,隨時會掉下來似的。這些葫蘆,還有扁豆、青菜什麼的,都是樊遲春天時在院中開了一塊荒地所種。當時,樊遲曾向夫子請教怎樣種莊稼,孔子心裡不高興,一反誨人不倦的習慣,淡淡地說:「我不如老農。」樊遲熱情萬丈,沒聽出夫子的冷淡,還接著請教怎樣種菜,孔子又說:「我不如老圃。」說完,就一言不發了。樊遲無趣,只好荷鋤離開。他一走,孔子就忍不住對其他弟子說:「樊遲呀,怎麼只想做一個小人呢?君子注重的是禮、義、信。有了禮、義、信,天下富足,哪裡用君子自己去種糧種菜呢?」不過,到了秋天,經過樊遲精心耕理、按時澆糞,那葫蘆長得肥碩,扁豆彎長,青菜水靈,每日摘些新鮮瓜菜,改善伙食,眾人皆大歡喜,孔子跟著享用,也就不再提這件事了。那天,大家在瓜架下,談論起從政之事。話題是由子夏、子張、子游引起的。這子夏、子張、子游三人,都是孔門的後起之秀。子夏重文學,子張好思辨,而子游覺得自己能文善辯。三人年紀相仿,都是二十歲不到,年輕氣盛,湊在一起,總是爭論不休,那天吵吵的題目是君子該不該去當官。子夏主張君子應該去當官,學而優則仕,不仕,學而優有什麼用呢?他這麼說,多半是因為自己學業好,幾乎是「全優生」。論才思,他並不敏捷,一個問題常常久思而不通,但他會堅持想到豁然貫通為止。一次讀《詩》,其中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為絢兮」之句。這「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他懂,雖還沒談過戀愛,少女之美還是能欣賞的,讓他不懂的是「素以為絢兮」一句,難道是說清純少女,不施粉黛,素麵示人,照樣青春逼人嗎?他確定不了,便去問夫子。夫子實際上也沒談過戀愛,見了這描繪當年衛國著名美人庄姜的詩句,更是有點走神,隨後感嘆了一句:「繪事後素啊!」這沒頭沒腦的回答,讓子夏想了一天一夜,到了天亮雞叫才想明白,夫子是說少女還是要化妝,而且要先打粉底霜,再描眉畫眼,皮膚白嫩細膩了,才能繪出「美目」、「巧笑」,再往深一想,人不打扮是不行,就像人不學禮不成人樣,一個道理。第二天一早,他見了夫子,也沒頭沒腦地問了一句:「禮后乎?」夫子驚喜地瞪了他半天,大為讚歎說:「能夠啟發我的,只有子夏啊!」子張凡事喜走極端,堅決反對君子當官。他以前販過馬,懂得相馬,也懂拍馬,由馬及人,想起了為官之道,覺得君子不該去當官。君子進了官場,就像牲口進了馬市,被拴被牽,受制於人;求相求拍,身不由己;結果必是執德不弘,通道不篤。子游則另有看法,他更年輕,也更自負,認為此事不能籠統地看待,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能說君子不該去當官,而是要看誰去當,譬如,子夏、子張就都不合適去當官。子夏仁而未能,只能做些掃灑接待之事;子張能而未仁,不能造福一方百姓;自己是治國良才,最適合去當官,但這也要看是什麼官,三公之下,就不必考慮了,丞相一職,尚可一試。  [返]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故事新說「解悶主義」再說孔子一生――聖人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耽美同人 故事新說「解悶主義」再說孔子一生――聖人
上一章下一章

第十五章 晉(春秋 魯哀公三年)(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