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情懷(2)

未來情懷(2)

一個又一個的「如果」,一遍又一遍地提醒,表明了這個問題在老人心中的特殊分量。退休后的鄧小平,最關心的事情就是共同富裕,在他看來,這是一個事關民族復興的大局,也是中國現代化發展充滿誘惑的未來。1993年9月,在和弟弟聊天的時候,他甚至說出這樣的心裡話——「國家發展了,我當一個富裕國家的公民就行了。」鄧小平甚至具體地提出了在農村實現共同富裕的途徑。他說:「從長遠的觀點看,要有兩個飛躍。第一個飛躍,是廢除人民公社,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這是一個很大的前進,要長期堅持不變。第二個飛躍,是適應科學種田和生產社會化的需要,發展適度規模經營,發展集體經濟。這是又一個很大的前進,當然這是很長的過程。」1990年,中國提前完成了現代化建設的第一步戰略目標,鄧小平從政治高度提出了共同富裕的問題。他說:「共同致富,我們從改革一開始就講,將來總有一天要成為中心課題。社會主義不是少數人富起來、大多數人窮,不是那個樣子。社會主義最大的優越性就是共同富裕,這是體現社會主義本質的一個東西。」在1992年視察南方的談話中,鄧小平又提出了解決共同富裕問題的時間安排。他說:「什麼時候突出地提出和解決這個問題,在什麼基礎上提出和解決這個問題,要研究。可以設想,在本世紀末達到小康水平的時候,就要突出地提出和解決這個問題。」這年年底,他更明確地提出了研究分配問題的任務。1992年12月18日《參考消息》上的一篇文章引起了鄧小平的注意。文章認為,西方實行自由市場的自由派所面臨的挑戰,將不僅是顯示資本主義比社會主義效率高,而且還要顯示資本主義在分配上是公平合理的。看到這篇文章,鄧小平對身邊的工作人員議論到:中國發展到一定程度,一定要研究分配問題。如果僅僅是少數人富有,那就落到資本主義去了,要研究提出分配這個問題和它的意義。到本世紀末,就應該考慮這個問題了。議論完了,他讓工作人員把他的話記下來,交給中央主要領導同志。正是根據鄧小平的這個意見,中央專門成立了研究分配問題的工作班子。1999年,**中央決定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這是平衡東西部發展的重要舉措。幾年後,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又提出了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並已經開始著手安排一些統籌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重大措施。設計著未來的鄧小平心裡十分清楚,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未來的事業,只有靠下一代人去開拓,去完成。於是,晚年的鄧小平說了這樣一句話:「我最後的作用,就是帶頭建立退休制度。」1977年他第三次復出的時候,已是年過古稀的老人。1975年他主持整頓的時候,王洪文說過一句話,對他的刺激極為深刻。從1978年到1980年,在許多會議上他都談到了這件事——【鄧小平同期聲】1975年我就想到過這個問題。那個時候**要我來主持中央工作,王洪文就跑到上海去跟人說,10年後再看。當時我跟**同志談過這個事情,這說的有道理的啊,10年後我們這些人成什麼樣子了?從年齡上我們是鬥不過王洪文的呀。那時候,剛過40歲的王洪文向已經超過古稀之年的鄧小平下了戰書:這個戰書不是要和鄧小平比治黨治國的才幹,而是要和鄧小平比年齡。單比年齡,鄧小平當然比不過王洪文。老一輩革命家也都比不過王洪文。黨的幹部隊伍在「文革」結束后青黃不接的狀況,使鄧小平憂心忡忡。經常接到老戰友去世的訃告,花圈有時一天要送幾起。許多部門,開會的時候坐一大桌子,堅持干工作的卻沒有幾個人。幾乎從復出開始,他就在思考著黨的幹部隊伍的接班問題。以他當時的豐富的治黨治國的經驗、卓越的政治智慧和崇高的政治威望,他完全可以出任黨和國家的最高領導職務,事實上這樣的呼聲也很高。但是,鄧小平沒有接受這樣的安排。1979年夏天,鄧小平下了黃山,到上海視察。7月21日,他接見了上海市委全體常委和幾位顧問。當時上海市委的常委有19人,而且多數年紀都比較大。鄧小平看了一圈,開門見山:「大問題是接班人問題。任何地方任何部門都有這個問題。」「老傢伙要有意識的一讓二幫,要注意任人唯賢,選真正好的,選那麼一批人當權,準備接班。不能論資排輩。」「講解放思想,這是最大的解放思想。如果說,三中全會解決了思想路線問題,這次就是解決組織路線問題。」當著大家的面,鄧小平直言不諱地說:19個常委太多了,最好7個人左右。離開上海,鄧小平去了山東,來到青島海軍基地視察。在和海軍的領導班子見面時,他特意一一問了他們的年齡。在座的年齡,仍然讓他感到不安。於是,又講了這樣一番話——「現在擺在老同志面前的任務,就是要有意識地選拔年輕人,選一些年輕的身體好的同志來接班。要趁著我們在的時候解決這個問題。我們不在了,將來很難解決。」  [返]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世紀小平:再現一代偉人領袖風采(選載)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世紀小平:再現一代偉人領袖風采(選載)
上一章下一章

未來情懷(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