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雁塔之迷(7)

大雁塔之迷(7)

老段、普慈和朗照,大雁塔下這三位僧人的命運讓我沉思良久。佛門本是紅塵之外的清靜之地,而他們卻被捲入政治的漩渦中,掙扎著,沉浮著。可悲的是,發生在他們三個人身上的一切,恰恰是那一代僧人的真實寫照。老段給我講過這樣一個故事。70年代初,中國尋求同日本建立外交關係,一個由一百多名僧侶組成的日本佛教代表團應邀訪華,他們想來西安參拜古寺,追本溯源。可是有一個難題:從哪兒去找同樣多的僧人來接待日本客人?國家宗教局的幹部查閱檔案,尋遍窮鄉僻壤,總算召集了一百多名還了俗的僧人,其中許多已經結婚、生病,甚至殘廢。當他們開始排練盛大的宗教儀式時,幹部們很快發現,他們已經忘了如何誦經和操持樂器了,於是趕緊調來專家培訓。最後,他們總算戰戰兢兢地完成了黨和人民交給他們的政治任務。不知不覺,我和年輕的僧人已經談了兩個多小時。當我抱歉佔用了他那麼多的時間,他笑著說:「佛渡有緣分之人。我很高興你對佛教那麼感興趣。我希望所有的人都像你這樣。」這時已經中午時分,我還想跟他再聊聊玄奘。我試著提出請他一起吃飯,他欣然接受,並向我解釋說,"出家人就是靠供養,供養人這樣做是積德行善。這頓飯就算是你做公德吧!我們吃的很簡單,一碗素麵足矣。"我們在街上找了一家乾淨的小餐館,坐下來邊吃邊聊。他問我為什麼對舍利塔那麼感興趣。大多數遊人只是來爬大雁塔,照完相就離開了。我告訴他我以前也一樣,但是這次來西安的目的不同。當他聽說我還要去印度時,他的眼睛亮了,驚呼:「真的?我能和你一起去就好了!明年是玄奘大師誕辰1400周年。這個時候,如果能沿著大師的足跡朝拜聖地,那太好了。」說完他馬上又搖了搖頭,看起來有些沮喪,因為我們都清楚這是不可能的。可是當我請他給我講講玄奘時,他又興奮起來。「你知道嗎,我們也正在為玄奘大師做點事呢。」我聽說大雁塔在蓋一個玄奘紀念堂。「你還沒到大雁塔後面的工地看看吧?吃完飯我帶你去。」在大雁塔和寺廟后牆之間,工人們正在三座連為一體的中國傳統風格的大殿上緊張地工作著。「我們身為大師之後輩,過去一直為不能為他做些什麼而感到羞愧。好在一切都變了。」他說著說著激動起來。「想想看吧,我們請了全國最優秀的藝術家和工匠來裝飾這三個大殿。兩邊大殿的牆上是浮雕,主要表現玄奘大師的生平,他去印度取經,他在佛國苦讀,他回到長安后的譯經活動。中間這個大殿的正面是一尊大師的雕像,周圍白色的大理石牆上的雕塑是兜率天,也就是彌勒佛的天堂。這將是一項圓夢工程。」他好像沉醉在展望中。「你在這裡開始你的旅程,就像玄奘大師那樣,對吧?等你回來時,整個工程就結束了。到那時,遊客們將會了解真實的玄奘,以及他的光輝業績。那就不會有孫悟空的份了。」他笑著說。等他帶我看完工地和寺廟后,已經開始凈園了,空氣中瀰漫著花草的清香和寂靜。暮色中,在松柏的掩映下,大雁塔看上去更加莊嚴肅穆、壯麗宏偉。真的難以讓人相信,它已經在這裡矗立了將近1400年。惟有它親歷了大唐盛世,惟有它展示了佛教昨日的輝煌,惟有它承載和凝聚了精神的力量--曾經有過的,依然存在的,並將永遠流傳的。我開始明白了,大雁塔歷經磨難存留至今,絕對不是偶然的。玄奘營造了大雁塔,普慈保護了大雁塔。寺廟被毀,可以重建。沒有寺廟,老段依然可以坐禪。他們身體力行的佛法,他們賴以生存的信仰,他們無私無畏的精神以及他們不懈的努力——這就是中國佛教的希望。西行之始,我就學到了重要的一課:信仰的力量無窮。正是它激勵和支撐著玄奘和後來人;也正是這種對佛教的篤信,才使得他們超凡脫俗。我開始理解了姥姥說過的一句話:僧人是最和善的人,也是最堅強的人。同時我開始領悟到:如果我們像佛陀所說的那樣去修鍊內心,我們就能面對一切。「啪噠!啪噠!」傳來清脆、尖利的聲音。一個僧人從我們身邊走過,他邊走邊敲著梆子,提醒眾僧該做晚課了。我們告別之前,年輕的僧人回到房間取了一樣東西,裡面夾了一張摺疊的宣紙。「這裡面有玄奘大師親自翻譯的《心經》,它是中國佛教的精髓,"他說著用雙手將它遞給我。"每當玄奘大師遇到困難,他就默誦《心經》。你也把它作為指南吧。當你開始讀懂它,你就會無畏,無懼,無牽挂。你就能找到你要走的路。」晚上,我趕往火車站乘上西去的列車。在車廂里安頓好之後,我掏出今天得到的禮物。我先打開那張摺疊的宣紙,玄奘迎面而來。這是一張拓印的玄奘畫像,來自於大雁塔的塔基。玄奘年輕力壯,躊躇滿志,目光直指前方,背囊里裝滿經書。我注視著他,心裡突然覺得沉甸甸的。此次西行,除了我自己的目的,也許我還應該像大雁塔的方丈和僧人們那樣,努力發現那個真正的玄奘,還歷史本來面目。  [返]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智慧孤女經年大漠尋玄奘:《萬里無雲》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智慧孤女經年大漠尋玄奘:《萬里無雲》
上一章下一章

大雁塔之迷(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