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韓流的推崇有點盲目
部分中國人的「哈韓」我領教過。有些中國人喜歡模仿韓國明星的衣服和髮式,也不管適合不適合自己。他們可能認為,韓國人就是靠這些來突出個性,其實我們不是這樣的,一般韓國人都不會穿過分時髦的服裝,也不是每個人都適合染紅色、藍色的頭髮。在我看來,中國部分年輕人對「韓流」的這種盲目推崇和模仿,主要還是出於新鮮感。等新鮮勁過了,「韓流」也就過去了。韓國人對日本文化的引進也有這樣一個過程。日本文化剛在韓國解禁時,年輕人特別追捧,中老年人則很反感。現在,大家的態度都平和下來了。兩種文化的交融,應該在平和的氣氛下互相借鑒,而不是你哈我,我哈你。看著熱鬧,未必就能理解文化的內涵。一個中國朋友曾告訴我,跟日劇相比,他更喜歡韓劇。因為在日劇中,兩個人談戀愛是兩個人之間的事;韓劇則變成了兩個家庭之間的事。中國人很理解這種家庭觀念,會不由自主地產生一種親切感。我覺得他的說法很有意思。理解韓國的文化,並不見得要穿韓國衣服,追韓國明星。中國人「哈韓」,還有一些問題值得思索。我感到中國對外來文化的傳入很開放,而對本國文化的輸出卻不積極。就拿看外國影視劇來說,中國和韓國有很大不同。中國一般都給外國影視劇配上音,使人們看的時候沒有語言障礙。而在韓國,外國影視劇只配字幕不配音,效果就差一些,往往主人公都劈里啪啦掉眼淚了,觀眾的反應還跟不上,趕緊看字幕,才知道是怎麼回事,再想跟著悲傷已經來不及了。我認為這是外來文化產品容易打動中國觀眾、卻很難打動韓國觀眾的原因之一。在傳播文化方面,中國和韓國的態度又反過來了。韓國人對此相當積極。我們有這樣一句話:中日韓3個國家中,日本在高科技產品方面領先;中國則佔據一般工業產品的大部分份額;韓國沒什麼優勢,怎麼辦呢?好在中國和東南亞地區對韓國的文化產品感興趣,電影界就加快生產,向國外輸出,這就是韓國走的路。在韓國文化界的努力下,韓劇進中國的流程越來越短。以前,一部電視劇在韓國播出后兩三年才能傳到中國,現在只需要兩三個月。再看中國向韓國都推廣了些什麼。韓國人對中國產品的印象是:廉價而沒有特色。在漢城街頭有很多專賣日本產品的高檔商店,專賣中國商品的高檔店我還沒見過。對韓國人來說,中國的吸引力還是自古以來的那兩樣:旅遊和飲食。中國旅遊在韓國口碑不錯,但中國菜在韓國推廣得就不好,大部分已經被改得面目全非,比較正宗的價格就出奇昂貴,往往一盤菜需要幾千元人民幣。所以我到中國后,才算真正嘗到了中國菜。每當我大吃烤鴨時就會想,為什麼不把這些中國菜推廣到韓國去呢?再說中國的文化產品,在韓國能看到的很有限。我特別愛聽孫楠、那英和周蕙的歌,但不懂漢語的韓國人知道他們的很少,要想買到他們的唱片,一定要去特大音像店才行。而在中國,去一家很小的音像店就能買到安在旭的唱片。我跟朋友討論過這個問題,大家都覺得中國的文化不是不好,而是沒有推廣好。加強中國文化的推廣,可以從古裝劇開始。坦率地說,我認為中國的現代劇很一般,而古裝劇真的很有競爭力。  [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