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全球性商業報紙的使命(2)

一張全球性商業報紙的使命(2)

高爾斯為2003年設定了很多計劃,他的一個更為具體的目標是《金融時報》的銷量達到70萬份。而談到在這樣動蕩的世界里《金融時報》應扮演的各種角色時,高爾斯說是幫助人們重建全球信心。更為清晰的表達是他在《金融時報》美國版5周年紀念刊上的導讀:「《金融時報》身處智慧中心。我們擁有清晰的信條與同伴,我們傾向投資於開放的市場與開放的頭腦……我們的英國根基給予我們牛鬥犬的品質:堅定,值得信賴與從不害怕擁有足夠支持理由的戰鬥。對於《金融時報》而言,比起顯而易見的觀點,我們更願意陳述不受歡迎的論點。當我們偶爾變得不那麼受敬重和不可預測時,我們為此而高興。大體而言,美國的價值觀就是《金融時報》的價值觀。當這種價值觀關乎提高民主、人權與自由投資時,我們會讓別人聽到我們的聲音。我們也不恐懼美國的權力,我希望這種權力有適當的用途。比起退回到最近的範圍,《金融時報》希望美國與世界其他地區進行接觸。《金融時報》……」這份半宣言式的文字令人想起了安德魯·高爾斯的大學時代。1979年,20歲的劍橋學生高爾斯與他的同學一起編輯著一份獨立的學生報紙《StopPress》,並贏得了《衛報》第一屆學生新聞獎。24年後,高爾斯說這段經歷塑造了他的人生,他最終放棄了成為舞台演員的夢想,而投身新聞業。從中他得到了三個重要的經驗:首先,新聞遠不止傑出的散文寫作。你不是要從容而優雅地坐在書桌前寫作,而是更需要把你的鞋底磨穿,把你的手弄髒;第二,這培養起他的反抗本能。他與同學們都試圖讓權威們更不舒服,他們要製造噪音來打破規範;最後,他還深深地理解了編輯獨立的重要性,即使在這份學生報紙面臨破產時,他們都拒絕用獨立編輯原則來做為交換。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思想的歷險:與大師對話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思想的歷險:與大師對話
上一章下一章

一張全球性商業報紙的使命(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