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潞城用計,千里南下
趙雲在營中休養了十日,傷勢漸好,心想既然決定走,倒也不必非等一月。這面正在考慮如何與公孫瓚請辭,卻聽得門外有人稟報,說是真定有人捎來了書信。
趙雲剛忙喚來人進來,這不看還好,一看之下,大呼一聲,「我的哥哥呀!」竟昏死了過去。原來家鄉寄來書信,說趙雲的大哥於日前病故。
過了一會兒醒轉過來,決定馬上去向公孫瓚辭行。自己是哥哥撫養成人,所謂長兄如父,自己必須要趕回去扶靈,再為兄長守孝一年,才是孝悌兩全的正理。
想到這裡,趙雲也不顧傷勢未曾痊癒,起身去易侯府向公孫瓚辭行。沒想到去了卻被守門的小校擋在了門外,說是有緊急軍情,公孫瓚正在與諸將議事。請趙雲明日再來。
趙雲心想多等一日倒也不妨,邊先回去收拾物品,準備第二日辭行。沒想到第二日,公孫瓚依然有事,還是不見,趙雲心中有些不快。我也算為了幽州嘔心瀝血,如今家中有事,兩次辭行,都不見公孫瓚,不知是何道理。不過別人無情,我卻不能做這有始無終之事,趙雲回去寫了一封書信,將書信與印信全部交予親兵,交代明日午後不見自己回來,送到公孫瓚府上。心想明日再見不到公孫瓚,只好自己離去罷了。
這公孫瓚為什麼不見趙雲呢,實際上這幾日他也有些後悔。倒不是後悔處罰趙雲,而是這幾天薊縣求援的信使已經來了三波。一次急似一次。自己這面思來想去沒有一員既不怕死,又能征善戰的將領當此重任。本想等過幾日傷好之後,給趙雲從新封個校尉,領先鋒之職,好去救援薊縣。沒想到趙雲居然請辭要回真定。這是心懷怨望啊,早知道早兩日任命好了。這幾日不見趙雲,公孫瓚是沒有想好如何挽留趙雲,畢竟長兄亡故,趙雲回鄉是符合禮法的,公孫瓚沒有辦法拒絕。這個時代孝和廉是舉薦人才的標準,也是社會風氣使然。這件事上,還真沒有辦法可想。
第三日一早,趙雲清點隨身物品只帶了一個包袱,騎上白龍駒,帶上涯角槍並亮銀槍,一人一馬到了易侯府外。趙雲剛想開口,守門的小校到先說話了,侯爺昨日偶感風寒,正卧床休養,不能見客。趙雲心想,也罷,公孫瓚不見我,我自去吧。牽了戰馬就欲出城。到了南門卻發現城門緊閉,守門將官說公孫瓚有令,防範冀州軍馬,沒有將令,南門不能擅開。趙雲這心中十分不快,只好改道西門,沒想到西門也是一樣。又到了北門和東門,亦是如此。趙雲心中惱怒,難道我趙雲一人一馬出不得這易京城嗎?便對守門將官說道,「罷了,某家不予你多費唇舌,快快開門還則罷了,要不然莫怪我翻臉無情。我認得你,我掌中的銀槍卻不認得你。
趙雲發怒,那守門將官也是害怕,「趙將軍息怒,小的也是奉了都尉李移子大人命令在此守城。將軍定要出城,容小的去稟報一聲,如果李將軍同意,也好放將軍出去。」
趙雲心想,這小校說的也是,何苦和他生氣,「那你快去稟報,莫讓我在此久等。」
那小校剛走,卻又一人從后趕來,「哥哥慢走,如何不等小弟,竟要獨自回鄉?」
趙雲回身一看,卻是夏侯蘭。趙雲想起夏侯蘭相約之事,心中有些慚愧,「賢弟莫怪,為兄兄長亡故,我一時亂了方寸。幾次辭行公孫瓚不肯相見,倒把與賢弟相約同回真定之事忘了。」
夏侯蘭道,「不妨事,小弟已經收拾好了行裝,交還了印信,這便與哥哥同去。」再看城門緊閉,也是奇怪,「前幾日不見城門緊閉,怎麼今日白日關城,難道冀州軍近了不成?」
趙雲小聲說道,「只怕是公孫瓚不欲放為兄離去。」且等那小校回來再做定奪。
不多時,那小校回來,後面李移子卻是親自帶了公孫瓚的將令來了。原來趙雲去南門時,就有人報與公孫瓚知道,公孫瓚連忙召集眾人商議,這才讓李移子趕來。
李移子帶了公孫瓚的將令,大意是說趙雲在幽州屢有戰功,雖有潞城之失,但是不掩前功,今封趙云為護烏桓校尉,領騎兵兩千,步軍三千,駐軍安次,擇日北上馳援薊縣。
趙雲沒想到公孫瓚給了這麼大封賞,但是家兄亡故乃是大事,忠義兩全,也要孝悌為先,對李移子一抱拳,「李將軍,幫我多謝公孫大人,如若換做平日,趙雲定然領此將領。只是家兄亡故,趙某乃是兄長一手撫養成人,如若不能扶靈柩,守廬墓,則妄為人弟,無顏立於天地之間。還請李將軍稟明公孫大人,另選賢明吧。」
李移子沒想到這樣的封賞,趙雲竟然不受。又是再三相勸,趙雲只不答應。正無法可想,後面一人一馬趕來,卻是公孫續。
公孫續滾鞍下馬,對趙雲施了一個大禮,「趙將軍可還是在怨我父無情。其實當日續兒就想到營中看望趙將軍,又怕將軍無故受刑之後不願見我,所以一直不曾登門,不想今日趙將軍不告而別。張將軍與田靖是師徒,我與田靖也是結義的兄弟,所以將軍也是我的師傅。而且將軍統領後備白馬義從,教導我等兵法武藝,又帶領我等出生入死,這份情義續兒心中一刻不敢忘記。如今幽州危難,師傅難道要舍我們而去嗎?而且田靖與師傅分手前,也曾言一定要讓師傅在易京城中等他,師傅難道也捨得嗎?」
趙雲性格堅強,卻受不起公孫續的軟言相勸,就有了一絲猶豫。
公孫續有道,「師傅兄長亡故,我等也深感悲痛。但是如今邊疆不寧,蹋頓亂我遼東,烏桓犯我漁陽,又有冀州袁紹從旁窺伺,正是有志之士為國報效之時,師傅如何能舍大家而顧小家,不顧數十萬幽州百姓生死。如果師傅能留下,家父願意在城中建祠以供趙將軍祭奠兄長。」
話說到這份上,趙雲卻不好拒絕了,倒是旁邊的夏侯蘭看得通透,對公孫續道,「公子請了。豈不聞虞舜以至孝得天下,宣帝以仁孝開治世,未聞有父母喪,而不親往拜祭;兄弟亡,而不墳前哀悼的道理。況且趙將軍此去,乃是暫去,多則一年,少則半載,自然回來扶保公孫將軍。公子這般阻攔,難道欲致忠孝於不顧,陷趙將軍於不義嗎?」
趙雲聽完,趕緊接道,「夏侯將軍說的不錯,趙某隻是暫去,還望公子稟明公孫大人,成全趙雲一片孝悌之心。」
公孫續和李移子見許功名,動情義,都不能留下趙雲,也沒有了辦法。「既然如此,還望趙將軍能夠早去早回,家父與徒兒我,以及幽州眾將士皆翹首以盼將軍。另外,在下還有一個不情之請,此次鞠義兵困薊縣,趙將軍既不能往,可能舉薦一名將軍,替代將軍之職?」
趙雲聽完總算鬆了一口氣,「既如此,謝過少將軍。」聽到問起誰能領兵之事,認真勁兒又上來了,「鞠義用兵多以正,練軍以嚴,雖有奇謀,恐怕難破。幽州諸將,只怕都不是鞠義對手。」
公孫續等得就是這句話,「趙將軍也說鞠義難於對付,幽州諸將只怕都不是鞠義的對手。我看夏侯將軍帶五百騎把一個草原攪得天翻地覆,又能用計破了閻柔大營,不知夏侯將軍可能當此重任?」
「這個……」趙雲一下倒被難住了,夏侯蘭是有這個能力的,但是夏侯蘭先提出欲投曹操,又怎能為了自己能離開,倒讓夏侯蘭背上自己的包袱。
夏侯蘭也看出,如果自己不答應,怕是公孫續不會放趙雲走了。趙雲奔兄之喪,自己則不一定非要現在離開,也罷,再留他一年半載,將來有機會再尋曹公不遲。「既然公子抬愛,夏侯蘭雖然能力不足,也原為趙將軍暫代此校尉之職。」
公孫續聽完也算舒了一口氣,至少留住一人,能夠對敵鞠義,也能對父親有個交代。而且夏侯蘭在,也不怕趙雲將來不回來。一面命人通報公孫瓚,一面恭送趙雲出城。
趙雲出城之時,想起田靖曾經與自己有約。自己此去,只怕不能見到田靖了。便把隨身的亮銀槍取了下來,送到公孫續手裡,「靖兒與我有約,讓我等他回來。但是如今家兄亡故,不得不去奔喪,想來靖兒也不會怪我。來日靖兒回來,你可將我的亮銀槍與他,讓他好生練習,等我回來定然考校他的槍法。」
公孫續收下亮銀槍,心中又放心了一分。
趙雲對夏侯蘭又叮囑了幾句,一定不要和鞠義正面對決,拼實力幽州軍根本不是鞠義的先登營的對手。到時候吃虧的一定是幽州軍,一定要小心謹慎,好生保重。
然後騎上白龍駒,掛上涯角槍,一騎絕塵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