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神令初現,明爭暗奪
開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十月廿六,西突厥的突騎施可汗蘇祿攻打北庭和安西四鎮,次年二月被北庭都護蓋嘉運打敗。八月初七,蘇祿可汗派大臣胡祿達干請降。八月中旬唐玄宗派使者傳交授降憑證,並委派五名羽林軍將士護送使者與憑證。
不幾日,任務順利完成,六人班師回朝。
幾人行至隴右道(注1)鄯州附近時,其中一羽林軍戰士對旁邊的使者大臣說道,「大人,前面不遠就是鄯州了。待會到了驛站,好好休息一下,這幾日趕路大人累壞了。」
使者大臣說道,「秦校尉這幾日與眾將士也辛苦了。好不容易咱們到了鄯州,今晚小官在驛站設個酒水,犒勞各位。」
說話這名羽林軍將士趕緊起身作揖,「大人不可。一日未還朝,爾等安全都是第一位。在下不敢大意。」
使者大臣趕緊說道,「秦校尉,這幾日咱們一直小心行事,緊繃神經。今日到了驛站,自然也就安全了,今兒咱可真要好好放鬆放鬆。」
這時,旁邊一羽林軍兵士上前稟報,「校尉大人,咱們好像被什麼人跟蹤了。」
校尉大人輕蔑笑道,「這人跟蹤我們有好幾日了,終於靠近了么?」
使者大臣驚道,「跟蹤我們已有數日?」
秦校尉答道,「七日前便跟蹤了我們。今日能讓張凡發現,說明他明顯拉進了距離。」
「這可如何是好?他跟蹤我們目的在何?」使者大臣焦慮道。
「大人放心,我等羽林衛能調來保護大人,說明大人和您手上的東西有多重要。我等疏死也要保護大人周全。」說完對身邊兩位羽林軍將士吩咐道,「咱們現在只能靜觀其變,張凡,王塞!」
「到!」
「到!」
秦校尉接著吩咐道,「你們二人悄悄遛去後方,探查下他們底細。小心一點啊。」
「是!」
「是!」
兩人隨眾人行駛到一小土包后,慢慢從側翼繞了回去。
使者大臣擔心道,「那咱們現在怎麼辦?」
秦校尉鎮定道,「不著急,咱們先到鄯州驛站。只要到了驛站,咱們就安全了一半。然後再商量下一步。」停頓一下后,秦校尉立刻吩咐道,「事不宜遲,咱們馬上趕往鄯州城內。」
四人立刻往鄯州城趕去。
每個城池都有驛站,驛站是歷代朝廷提供給傳遞官府文書和軍事情報的人或來往官員途中食宿、換馬的場所。所以只要到了驛站,他們的安全至少能得到一定的保障。
鄯州城的驛站只有一個,在城市正中央的商業中心地段。當四人來到驛站門口時,秦校尉覺得此處有問題,總感覺哪裡不大對勁。兩名羽林衛和使者大臣正要向驛站邁步,秦校尉趕緊攔住他們。
「此處不對啊。」秦校尉謹慎道。
旁邊兩名羽林衛立刻緊縮趕緊把使者大臣夾在二人之間,擺出最嚴密的防守態勢。
驛站一樓是幾張吃飯的方桌,正對面是掌柜算賬的櫃檯,旁邊有一樓梯,直達二樓。二樓便是這些官員居住的客房。就在秦校尉剛踏進驛站大門時,店內上方突然撒下一張大網。就在這電光火石之間,秦校尉雙掌推出,直接把兩名羽林衛和使者大臣推出驛站大門。上面撒下的網只扣住了他一人,此時他還大叫道,「你們趕緊護送使者大臣離開此處,這裡由我來阻擋。」
兩人得令,立刻從地上爬起,扶起使者大臣便往後面馬廝處跑去。
秦校尉在門口被大網罩住,這時幾名黑衣人分別從屋內不同處走來。其中一人從樓上走下厲聲道,「別讓他們跑了,你們趕緊追。」
離門最近處兩人立刻起身追趕。秦校尉此時冷笑一聲道,「就憑這張破網就想把我困住?未免也太小瞧人了。」說完用力一震,頓時大網被撕扯開。剛跑到秦校尉身邊的兩黑衣人冷不防,被秦校尉直接一人一掌給推了回去。然後拔出腰間配刀,守在大門口。
看來他們是中了埋伏,可是這群人為什麼要襲擊他們,這群人又是什麼人?滿腦子的疑問在秦校尉腦里盤旋,可此時也不是思考這些問題的時候。他此刻只能死死守住此門,為使者大臣爭取更多的逃亡時間。
見幾名黑衣人慢慢靠近自己,秦校尉大喝一聲,「你們是什麼人?竟敢如此大膽打朝廷官員的主意,就不怕被朝廷通緝追殺么?」
其中一人突然大笑道,「哈哈哈,秦回安,果然器宇不凡啊。都這樣了,還能保持這樣的氣度。」
秦校尉大吃一驚,這群人怎麼知道自己?那他們也知道自己的全部了?這群人到底是什麼人?怎麼有能耐能洞察到朝廷的禁衛軍羽林衛的人?
那人繼續道,「秦回安秦校尉,識趣的就把江湖令交出來吧,咱們也不為難你,留你個活口怎麼樣?」
江湖令?傳說中武林中人得到此令將會傲視群雄,天下無敵,不過這失蹤多年的江湖令怎會突然出現?居然這群人還揚言在自己身上?是不是他們搞錯了?雖然秦回安不是武林中人,但對這江湖上聲名赫赫的江湖令還是知曉一二。
秦回安大喝道,「放肆。朝廷命官,禁衛羽林軍你們也敢動,簡直目無王法,刻意找死嗎?再說,江湖令是什麼東西、長什麼樣我們根本就不知道,從何談起交給你們?況且這東西拿給我們也沒用啊,識相的你們才該乖乖束手就擒。」
另一黑衣人抽出身上佩劍,喝道,「少他媽和他廢話,先宰了他再說。」說完躍起數丈高,直奔向秦回安。
秦回安見來人氣勢磅礴,不敢怠慢,這人要躍到之時,秦回安伸出一腳直接踢飛了他,後面幾名黑衣人立刻蜂擁而至。
六名黑衣人有五名沖了上來,其中一人已被秦回安踢飛。沒有動的這名黑衣人好像是他們頭目,此刻也沒有貿然出手,只是安靜站在最遠處觀察。不想一個區區校尉級別的人,竟然有如此之本事,也實屬意外。不過再怎麼強悍,也是垂死掙扎而已。
秦回安是有真本事的人,能進羽林軍的人都有一些實力的。而能在羽林軍混到校尉級別的,實力都不凡。
另外四名黑衣人衝到秦回安面前,秦回安以一敵四,只幾個招式便把四人撂倒。為首的黑衣人不想一個小小的羽林軍將士能有這樣的功夫,也大吃一驚。他立刻抽出寶劍,一個箭步迅速躥了出來。
秦回安接過手上佩刀,生生接了這人一劍。看來他不是泛泛之輩,和地上這群人不可等同。雖然秦回安是朝廷中人,對江湖之事不是太清楚,但這江湖的四大門派的功夫套路還是了解一二。這人使的是四大門派之一凌雲閣的「沖雲劍法」,這劍法有一十三式,每一式有三招,三十六招共有一百零八種變化。
雖然秦回安每一招都能接上,表面上看兩人不分伯仲,實際秦回安已經鉚足了全力,對方黑衣人使出多少功力還不得而知。若長時間比試下去,難免自己會佔下風。
就在這時,突然兩個東西從屋外飛了進來,打斷了他們的搏鬥。秦回安定睛一看,居然是兩顆頭顱。他大聲驚道,「張凡!王塞!」
這兩顆,正是進入鄯州前,眾人被人跟蹤,秘密吩咐探查敵情的二人。他們也是羽林衛的一把好手,竟然被人割了腦袋。
不容秦回安多想,門外又竄進一黑衣人。屋內和秦回安拼搏的黑衣人道,「事情都辦妥了?」
剛進屋的黑衣人道,「這兩兔崽子賊得很,不愧是羽林衛,費了點周折才搞定。你這邊呢?」說完他看了看閃躲在一旁的秦回安。
「我這邊沒問題,他馬上就把東西送回來。」屋內黑衣人答道。
秦回安心想不對啊,使者大臣已經被餘下的兩名羽林衛護送走了。聽見他們上馬的聲音,自己之所以留在這是儘可能給他們逃亡爭取時間。這人說東西馬上就到?難道半路上還有什麼埋伏嗎?
果不其然,就在這片刻之間。一人提著另外兩顆羽林衛的頭顱進來了,秦回安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這人,竟然是使者大臣。
只見使者大臣提著兩顆腦袋,拿著那個裝著突騎施蘇祿可汗的請降書的文件盒慢慢走了進來,「這邊還沒搞定嗎?」
最先和秦回安打鬥的黑衣人接話道,「這邊快了,不過沒想到一個小小校尉,武功如此了得。」說完他拿著佩劍向秦回安逼近,帶張凡、王塞頭顱後進來的那名黑衣人也拔出佩劍,從另一側逼向秦回安。
這可大大的不妙,此時秦回安只知道使者大臣背叛了自己和朝廷,現在正夥同賊寇奪取重要軍情。眼下還要殺人滅口,自己性命危在旦夕。
兩名黑衣人慢慢逼近秦回安,使者大臣則慢慢向反方向退了幾步。好像他不參與戰鬥,只是看著這一系列事的完結。
兩黑衣人正要動手,使者大臣剛好退到剛才被秦回安震飛的幾名打前戰的其中一名黑衣人處。就在此時,這名黑衣人突然從地上竄起,一掌擊中使者大臣,同時另一隻手接過使者大臣手中的小盒子。使者大臣被這一掌擊中連退數丈。這搶了盒子的黑衣人立刻竄到其中一扇窗戶邊,一個縱身躍了出去。所有動作一氣呵成,片刻間逃出了眾人視線。
使者大臣立刻吼道,「還不快追!」
兩名黑衣人還面面相覷,盯著眼前的秦回安。
使者大臣又吼道,「盒子里的東西才是最重要的,快去啊!」
兩名黑衣人迅速追了出去。使者大臣喘了兩口粗氣,罵了句,「媽的,竟然被擺了一道,真他媽晦氣。」正要起身跟著追上,這時秦回安用刀攔住使者大臣的去路。
使者大臣一驚,說道,「我已饒你狗命,你還不識趣讓開?」
秦回安嚴肅道,「你到底是誰?怎麼會做出這等事?快說你有何目的?」
使者大臣冷笑道,「你以為就憑你能阻擋我嗎?」
「不能阻擋也要阻擋,失去軍情,我等也是死罪。看招!」說完,秦回安持刀劈了上去。
這名使者大臣只一個側身便輕輕躲開秦回安的攻擊,並在側身躲避的同時,輕輕推出一掌。秦回安直接被推飛數丈,直撞到側面牆上,頓時口冒鮮血。此人絕不是使者大臣,他武功實在太強,這輕輕一掌,內力竟然如此深厚。秦回安此時直覺全身氣血翻湧,好像一使力,全身血液就要爆炸一樣,他知道,自己這是受了很重的內傷。
使者大臣蔑視一眼,「切,不自量力。」便走出了驛站。
此時地上還有四名暈倒的黑衣人,和受了內傷的秦回安。這麼重要的東西丟失了,怎麼能面對朝廷?自己不能丟了自己祖宗的臉,一定要找回這份重要的東西。強烈的信念,支撐著秦回安。他搖搖晃晃走出驛站,來到剛才搶奪盒子黑衣人飛出去的窗戶邊。他蹲下身子,利用部隊里所學的追蹤,調查了下情況。此人留下的腳印很深,而且跨越較寬,說明此人內功不弱,而且用的是輕功。要趁著這足跡還清晰,要趕快追上他們才行。
於是秦回安從後面馬廝處牽出驛站隨時準備好的軍馬,順著這清晰可見的足跡,飛奔而去。
……………………
〈注1:隋代疆域區劃以州為主,其後改州為郡,實際上並無所更張。亦曾設司隸刺史,分部巡察,似無具體建置。唐太宗貞觀年間,始因山河形便,分為關內、河南、河東、河北、山南、隴右、淮南、江南、劍南、嶺南等十道。玄宗開元年二十一年再加分析,遂成十五道,每道皆置採訪使,以檢察非法。採訪使各有治所,因而成為各道的都會。
1.關內道(治長安,今西安市)。轄今陝西、甘肅、內蒙古三省區,東到黃河,西至烏鞘嶺,南達秦嶺,北到貝加爾湖。
2.河南道(治汴州,今開封市)。轄今河南、山東兩省,東至海濱,西到潼關,北起黃河(唐代黃河),南接淮水。
3.河東道(治蒲州,今永濟縣)。轄今山西省及河北省、內蒙古的一部。
4.河北道(治魏州,今大名)。轄今太行山以東,向東北直至黑龍江入海口。
5.山南東道(治襄州,今襄陽市)。
6.山南西道(治梁州,今漢中市),以上兩道轄江漢流域,西起嘉陵江,東達桐柏山東側,北至秦嶺,南到大婁山、巫山和洞庭湖畔。
7.隴右道(治鄯州,今青海樂都縣)。轄隴山和嘉陵江以西,直至今中亞地區。
8.淮南道(治揚州,今揚州市)。轄江淮之間的地區。
9.江南東道(治蘇州,今蘇州市)。
10.江南西道(治洪州,今南昌市)。
11.黔中道(治黔州,今重慶彭水縣)。以上三道轄長江以及五嶺之間的廣大地區。
12.嶺南道(治廣州,今廣州市)。轄五嶺以南地區。
13.劍南道(治益州,今CD市)。轄山南道以西、隴右道以南,直至今雲南南部。
14.京畿道(治長安,今西安市)。轄今西安市周邊地區。
15.都畿道(治東都,今洛陽市)。轄今洛陽周邊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