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剩菜的日子

吃剩菜的日子

許多人,特別是平民百姓,一提到「總統」官邸大概總會把它想成是豪門巨宅、庭院深深。在我還沒有去「七海」之前,我也以為「七海」是個深不見底的侯門,可是,百聞不如一見,才發現蔣經國還是不改過去的節儉作風。而能夠讓他維持節儉家風的,當然是一群在這個小型宅邸奉獻終生,從不要求回報的可敬長者。

和士林官邸相較,七海官邸簡直就是一個平民化的官舍。它的特色是:士林官邸中有的,它幾乎都沒有。

以面積來說,「七海」的佔地大概是士林的十分之一,建築面積更是不成比例,它位於台北大直,也就是「海軍總部」和「忠烈祠」的中間,群山環繞,林木蓊鬱,令人有一種遠離塵囂、遺世而獨立的蒼茫之感。

因為正如前面敘述的,「七海」原先是為美國太平洋司令史鄧普上將建築的一處度假別墅,所以,在建築的生活功能上,並不是很適合家居,這處原先被稱為七海新村的官邸,在蔣經國搬進去之後,曾經略事整建和擴大,但基本的形式仍舊未變,大致上仍然維持原有的「L」形建築格式。

在人力配置上,「七海」和士林最大的不同,是沒有了內務科的編製。一個官邸沒有內務科的人員編製,偌大的官邸和無比繁複的工作要如何做好,這就是一個十分艱巨的任務了。

蔣經國不在「七海」設置內務科的主因,是因為他認為老夫人宋美齡還在,把內務科留給她用。蔣經國自己的官邸如果有什麼需要的話,從不在士林調用人力或物力,而由其他單位支援。

蔣經國的觀點還是在節省開支,並且也不希望予人有種招搖的感覺。

當然,儘管「七海」在表面上,好像資源不及士林來得源源不絕,可是,它畢竟還是「總統」官邸,在節骨眼上,只要蔣經國覺得有必要,士林的資源也可以拿來彈性運用的。就像士林車隊和汽車修護單位,就有義務為「七海」的公務車輛修理保養。因而,「七海」沒有必要再設置一個獨立的汽車修護部門,浪費人力和物力。

而令外人不敢置信的是,在七海官邸,蔣方良和總管阿寶姊的共同默契是,每天菜錢絕對控制在新台幣1000元的範圍內,如果有超出預算的情況,蔣方良必定要親自查賬。

七海官邸的建築本身不但已經早有陳舊的跡象,內部的一些裝潢,都還是保留原來蔣經國剛剛搬來時的原樣,毫無更新的地方;在我們下人吃飯的餐廳,還放著一台大同公司第一代的老冰箱,已經有二三十年了,可是官邸還是捨不得丟棄;廚房的廚具,從蔣經國一家搬進去二十幾年,從來不曾更新什麼設備,從這點點滴滴,可以看出「七海」的節儉傳統。

在士林官邸的時候,官邸一個月光是花在吃上面的經費,大概總有二三十萬元台幣,可是,到了七海官邸,才聽說官邸每天的菜錢居然不超過1000元,這實在讓人大吃一驚。當然,在我們身上的經驗不只是「大吃一驚」而已,還包括了到現在都還刻骨銘心的吃剩菜經驗。當然,這裡我所謂的剩菜,不是那種隔夜的剩菜,而是蔣經國和他的家族吃過之後的剩菜。

試想,以一天的菜錢居然可以壓縮到900元的大家庭,連主人都是隨便吃吃了,我們這些被視為下人的工作人員,會吃些什麼好菜?因而,我們大致上吃的是蔣經國他們吃過之後的「剩餘物資」,可是,我們畢竟人多,有時實在沒有菜吃,而且葷菜吃完了,廚房裡沒什麼存貨,楊師傅只有炒一兩個素菜,讓大家果腹,基本上,我們也只求能夠吃飽就行,倒也別無所求。

後來大概有人向蔣經國反映,他知道我們居然沒菜下飯,驚訝之餘,特別命令「總統府」,一個月撥給七海官邸每位工作人員1200元副食津貼,算是對副官和工作人員的「特別照顧」。

一般情況下,假如大師傅出去買菜,一天的菜錢要是超過了1000元的話,上面就要查賬,搞得大師傅心神不寧。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我在蔣介石父子身邊四十三年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耽美同人 我在蔣介石父子身邊四十三年
上一章下一章

吃剩菜的日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