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 禪石妙論

第358章 禪石妙論

1、畫面主題要鮮明。

2、畫面對比要清晰。

3、畫面位置要適中。

4、畫面比例要協調。

5、畫面立意要高雅。

6、畫面外形要規整。

7、畫面質色要相宜。

至於每個方面的具體內容,九龍在前面的畫面石鑒賞中已有敘述,也就不再重複了。

打磨類畫面石的價值分析。

1、打磨類畫面石具有觀賞價值。

有的觀賞石,其形成條件因無法受自然界的外力作用形成天然性觀賞石,它就必須經過加工才能呈現出特有的美。

這些石頭經過打磨、切割所呈現出的美,受到廣大賞石愛好者的喜愛,我們可以形象的比喻為:打磨類觀賞石就像揭開新娘的面紗,只有揭開神秘的面紗后,才能呈現出它的美。

2、打磨類畫面石具有收藏價值。

經打磨的觀賞石不是用現代工業材料合成的,同樣具有天然屬性,同樣具有資源的稀缺性和不可複製性,用一塊就少一塊,無法再生或重複利用,符合《觀賞石鑒評》國家標準規定。

因此,不能簡單地將打磨類觀賞石等同於工藝品。

3、打磨類畫面石具有藝術價值。

很多人認為未經加工的觀賞石乃天工造物、鬼斧神工的天然藝術品。

打磨類畫面石的精品產出概率其實相對更小,內容的不確定性,加上加工者的取材、下料、磨製的技藝,對文化的理解和藝術的認知,都直接影響到了一個精品打磨類畫面石的誕生,我們可以認為這才是「天人合一」。

4、打磨類畫面石具有經濟價值。

好的觀賞石必然要有經濟價值,打磨類畫面石也不例外,同時,打磨類畫面石極大地滿足了當代人的主流審美觀,有的既有材質之美,又有意境之美;有的畫面精美絕倫,讓人賞心悅目、愛不釋手,其經濟價值自然不菲。

打磨類畫面石的健康引導。

目前,天然形成的觀賞石資源已經非常匱乏,如果一味地追求純天然形態,並不符合中國觀賞石發展的現狀,勢必會影響賞石文化的普及和健康發展,也無法滿足人們的賞石需求,更是無限抵制了人們的審美觀。

所以,要正確引導對打磨類畫面石的欣賞觀,無需排斥,更不用詆毀,要用科學的、積極的、包容的心態對待打磨類畫面石。

要真正領悟「玩的是心情」,切忌太過於功利化的思潮泛濫,不能簡單地認為只有天然形成的觀賞石才具有收藏價值和經濟價值,甚至可以達到天價。

樹立與時俱進的賞石觀,推動賞石文化大繁榮。

任何觀賞石都具有自身的文化價值、審美價值和收藏價值。

隨著觀賞石資源的不斷多樣化、觀賞石收藏群體的擴大化和賞石模式的時尚化,各級觀賞石協會組織在當前中國傳統文化處於轉型中要正確進行引導。

賞石理論家以及藏石界的領軍人物在賞石理論方面,用更加科學的態度對待打磨類畫面石,不保守、不封閉,體現時代感,並給予積極有效的推動。

正如中石協會邵會長所講:賞石之美在於發現、賞石之美在於創新。

賞石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的發展要緊跟時代步伐,只有樹立與時俱進的賞石觀,才能更好地推動中國觀賞石的健康發展,才能形成賞石文化的大繁榮。

確實,曹老師這些看法,可以作為畫面石的必要補充,自己的肉身佛祖像,也是打磨類型的畫面石,有曹老師這篇文章的加持,自己也就用不著再王婆賣瓜了。

九龍特地在群里向曹老師表示感謝。

九龍自從玩石以來,和禪石似乎特別有緣,不管是「雲光法師」、「一代高僧」還是「肉身佛祖像」,都是可遇不可求的寶貝,何不開個專題,專門談談對畫面石禪石的感悟?

什麼是禪?他是梵文DHYANA的音譯,意「靜慮」、「去惡」、「思維修習」,有著「自性論和頓悟論」,它是一種知覺思維和自我的靈感反映。

禪石畫面石,據說有辟邪鎮宅作用,佛主題的畫面石更加慈悲吉祥,寓意平安健康,使人看了內心平靜,積極向上。

禪石因附禪意而得其名,故欲弄清禪石,必先搞懂「禪意」。

禪,即佛、僧打坐時靜思息慮,住心一境,冥想妙理,以養心悟性。

又因佛法傳承「不立文字(文字不能準確表達禪之意境),以心傳心」,故名「心宗」。

禪認為「心量廣大,猶如虛空,能含日月星辰,山河大地,包萬物,生萬境。」,故曰「心源」。

禪宗追求超越人世的「有無」、「是非」、「得失」、「功利」、「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並通過「漸悟」、「頓悟」而「開悟」,最後達到認識自我,即「證悟本性」,如「功德圓滿」則可成佛,其修為方式主要為禪定靜悟,此境界可意會而難於言傳。

有這樣一個典故,或許可幫助我們理解禪的意境。

據傳,佛祖在靈山聚會,登座后一言不發,隨手拈來一朵蓮花,向眾佛展示。

眾佛皆不解其意,唯有大迦葉尊者微微一笑。

佛祖便說:「我有正法眼藏,溫馨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會屬摩訶迦葉」,遂命其下山傳法,自此創立中國歷史上最有影響的佛教流派——禪宗。

世所聞名的「達摩初祖」即為傳人,「一葦渡江」,「達摩面壁」皆為其典故。

由比可見,禪之意境全在那會心一笑的心心相通之中。

千般奧妙,盡在不言,萬種風情,全靠妙悟。

禪為何物?並非我輩凡夫俗子所能盡解的。

由此理解,禪石的定義應當是那些意蘊含蓄,立意深遠,觀之能「心心相印」,使人入靜,引人思悟的石頭。

然而,佛家又說:「萬物皆有佛性」,如此一來,豈不是說石石都有佛性?

果真如此,還有「禪石」一說嗎?

九龍理解,能看出「萬物皆有佛性」者,只有對佛法修養極高的人,才可能慧眼識珠,從平凡中看出不凡,從世俗中超然物外,得出大見識、大智慧來。。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石道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石道
上一章下一章

第358章 禪石妙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