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0章 人石合一

第360章 人石合一

人與石的信息碰撞,可因不同的感悟,或交織出絢麗,或沉寂於默然。

因此,嚴格而論,應是禪石無標準,全在領悟中。

不然,高深玄妙之禪學真被我輩簡化世俗了。

為了理解禪石的鑒賞,先講一個小故事。

一著名雕塑家應邀雕百尊佛像。

其自己覺得對人物雕塑素有研究而充滿自信,遂按胸中之佛凝神鵰之。

佛成之日,邀方丈及眾僧觀看,皆面面相覷,齊日:「此乃人也,非佛。」

其不解,遂在方丈導引下研佛典,悟佛法,觀佛事,誦佛經。

不覺時逾三載,忽一日恍然頓悟,覺百佛如在眼前,神態各異,一派莊嚴。

遂動而雕之。

佛成之日,又邀眾僧觀之。

眾僧皆面帶虔誠,口呼「阿彌陀佛」,納頭便拜。

何故?因前者徒有其形,而後者形神兼備也!

鑒賞禪石,其道有三。

一曰「賞其形」。

老子云:「大象無形,大音稀聲,大智若愚,大方無隅。」

這裡講的是對立統一的辯證法。

禪石作為審美客體,其形態或圓潤飽滿,或造形簡潔,或線條洗鍊,或圖紋含蓄,或無象無形……正因其形態簡雅,而觸發我們的視覺感受於一派虛無縹緲而又意韻無限的情境中,從而把心境引領到寧靜祥和、淡泊清明的狀態。

為此,六祖惠能在論及禪悟時,曾提出以「凈心」狀態觀照宇宙萬物的修禪之法,即以清凈無俗之心觀物悟道,以實現禪意的追求。

《莊子天道》云:「以虛靜推於天地,通於萬物,此之謂天樂。」

俗話說「六根不凈,難以成佛」,確是經驗之談。

當然,我們賞石不是為了「功德圓滿」得道成佛,而是為了快樂,為了修養,以使生活工作和社會交際更成熟、更理智、更健康、更時尚。

二曰「悟其意」。

南宋學者嚴羽在論及禪與詩關係時云:「禪道惟在妙悟,詩道亦在妙悟。」

若如此,石道更不可無悟。

得石在緣分,賞石在意會,「石我一體,天人合一」。

禪石以形為引,以意為神,追求象外之意蘊,使賞者進人超然物外、返璞歸真之精神境界。

禪石正是以其簡潔的造形而給賞者留出了廣闊的審美空間和深遂的思想境界。

或渾厚穩重,或簡約從容;或寧靜致遠,或淡泊世情;或空靈傳神,或秀雅清明;或虛懷人靜,或拙樸沉雄……此番意境,雖因各自之學識修養,審美水平和悟性高低而有所不同,但盡在賞者意念之中。

三曰「行其道「。

世界是個萬花筒,社會如同大舞台。

人居其中,必將面對千萬誘惑,經歷八方磨礪。

每人每天都可能面臨許多壓力、糾纏和無奈。

清明者如登台唱戲,卸妝即還本色,仍是自然自由身;迷惑者如墜雲霧,恍恍然脫胎換形,早已面目全非。

如此乾坤萬象,應以何道持之?

於是,聖賢送來儒、釋、道,以給世人釋疑解難,導引不同之人群給人光明。

賞石者可謂自成一路,面對繁紛世界,萬千糾纏,知舍而得,因愛而愉,以詩書奇石陶情養性,持寧靜淡泊而滿懷清明。

禪石在當今賞石界之所以備受人們追捧,正是因其簡潔含蓄、清逸高雅、耐人尋味,能引領人們人靜悟道,淡化憂煩,看破世俗,擺脫糾纏,進人自然清明和理智處世的心境而成為高境界的觀賞石。

當然,這種石頭未必人人喜歡,正所謂「蘿蔔白菜,各有所愛」,出於不同的人生經歷和審美需求,人們對奇石品類的取捨各有選擇。

但九九歸一,各種奇石的自然屬性和文化價值,必將為欣賞者帶來精神愉悅和人生啟迪。

故曰:說禪論道皆為空,抱石入定已忘形,靜思息慮成一統,天人合一見真容。

九龍把自己對禪意畫面石的感悟發到群里,請各位大咖能夠多提點寶貴意見。

有位叫古書的大咖「呵呵」了兩聲,似乎對九龍的說法不屑一顧。

他是一位叫抱璞守玉的石友介紹來的,在加到群里后便一聲不吭,九龍差點把他忘了。

有情況!

九龍連忙問道:「古書老師,看來您對禪石有研究吧,請給點意見。」

古書也就不客氣了,他說:」現在石界對禪石的說法、玩法很多!

「宋代杜綰在《雲林石譜》中所說:'賞石黑(禪意濃厚)為貴'。

「明代林有麟在《素園石譜》中也說:'石尤近於禪(哲學味道)'。

「古人的賞石境界……現代人望塵莫及,差的太遠!太遠!

「在賞石之中您千萬不要說:您發展了什麼。

「古人賞石中表現的氣和神定,靜篤內斂,正氣沖體,必然表現出對人、對物、對社會的關懷。

「我們現代的賞石理念只是在古人賞石理念的基礎上,有一點形式上的變化,這與信息、交通工具引發的石種擴大有關而已。

「禪石的基本:

「禪——不斷地思維修養過程(感性到理性過程)。

「抽象、具象、無形無象……以線條的流暢,以形之神韻,以石之內涵,讓人在賞玩中產生無比愉悅的心情,又在心中得到禪靜,大美至簡!大美無形!

「禪——每個人都有,它並不是像個什麼人物就是禪,石禪入定,人石合一,這才是禪的最高境界!」

隨後,古書老師發了十多張奇石圖片,以證明他觀點的正確。

這些圖片,他分別取名:「靜極復動」、「宇宙概念」、「無中生有」、「引路司南」、「盤古開天」、「祥雲論道」、「點將台」、「刺破青天」等等,每方石頭都簡潔明快,似形非像,給人一種「道韻」。

他的意思再明白不過了,現在人玩禪,都玩表象,境界離古人太遠了。

看來,單單一個禪石,就有各種解讀,玩石從來沒有一家之言可以包辦。

「古書老師,您說的對,玩禪石,不僅僅是玩石頭,更多的是自己對禪意的領悟,不要帶有太多功利色彩。」

九龍的回答,古書老師還沒有回復,王義寬老師卻在群里發了個大大的「贊」字,對九龍的禪石解讀表示肯定。。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石道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石道
上一章下一章

第360章 人石合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