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一念為禪
自然中到處充斥,俯拾即得。
禪尤如山中的清泉,蕩滌心靈的塵埃;禪如天上的白雲,隨緣自在,不滯不礙;禪如大自然中的石頭,悄然存在,無聲勝有聲。
廣義上,所有石頭都是禪石。但只有我們的根性足夠上乘,才能感知到每一塊石頭的佛性,才能有看每一塊石頭都是禪石的高超境界。
由於我們大多數人根基不深,要看出萬事萬物總有禪性的顯現,並不容易。
因此在大眾眼裡,能作為禪石來審美的石頭是相對有限的。
由此可知,觀賞石里禪石是特定形態或具有特定圖案的石頭,是一類蘊含深刻禪意哲理的石頭,是能夠幫助賞石者進入平靜、安寧、和諧、喜悅狀態的石頭,是一類能夠激發人們自性顯現的石頭。
而不具備這種功用道力的奇石,比如美女圖,一般文字石,一般象形圖案石,動物石,一般的人物石,名人石比如像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和各種明星等石頭,不容易激發起人們的禪觀,禪意,也不容易助人禪修,禪定,就不好作為禪石來看待。
二、禪石特徵
近年來,隨著玩石人數的激增和石文化的興盛,一些石友將自己收藏的形狀像佛、菩薩、僧人之類的奇石,都稱之為禪石並廣為宣傳,引發了石界的熱議和爭議。
有些方家強調「外不著相為禪」,禪宗是外不著相,外絕諸緣,不言文字的內修、內省、內征、內悟,認為「一切具象物形均與禪無涉」,並進而認定「把那些以形似羅漢、佛菩薩像的藏石當作禪石是多麼可笑!」
對此觀點,筆者以為有些言過了。
因為再怎麼抽象空靈的禪石,也都有形有像,也都與「具象物形有涉」。
何況,禪的宗旨雖要破除對相的執著,但不是就此執著於空,若如此,佛祖當年也沒法通過拈花微笑,將禪宗傳於大迦葉尊者了。
因為「花」和「笑」都有形有相。
禪的精神核心是空性,明心見性。
但空不離有,空非頑空,凡夫執著於有,顛倒夢想,故要先破除對有的執著,一旦破除有執,悟入空性,就要再入有界,升起妙用,達到真空妙有,任運自如的更高境界。
故而才說,青青翠竹,鬱郁黃花,以有導空。
並非從空到空,或入空而不回有,終落於小乘境界。
空有不二,離開空,不可能生出有,但離開了有,也找不到空。
「空」正是通過無邊無量的「有」或「色」,來展示其博大精深與豐富多彩。
禪雖不立文字,卻不離文字。強調色即是空,卻又遍立寺院佛像。
空有雙運,福慧雙修,追求大解脫大自在,這才是禪宗的精妙所在。
故筆者認為,將形如佛菩薩和尚之類的所謂「僧形石」,納入禪石一類,並無大謬。
起碼,有這些石頭可以讓人聯想到佛,聯想到禪,聯想到解脫自在,聯想清靜菩提,聯想到「空」。
基於以上認知,也為了更好的界定何為禪石,我們有必要對禪石的特徵作些歸納整理。
1、大璞不琢的自然性。
本來這一要求是所有奇石的標準。
但作為禪石的基礎,更必須加以強調。
禪石無論出自天南地北,山上水下,還是天外來物,只要它天然雕飾,未經人工,它就具備了禪石的必要條件,也是前提條件。
現在石界屢見不鮮的,或刀刻斧劈,或拉紋打洞,或酸燒火烤,或激光上色等等,對天公造物,極盡人工造假之能事,不但讓人感覺醜惡不堪,也根本違背了禪的精神,破壞了道法自然的禪石基礎。
2、禪不可道的寓意性。
蘊含特別的哲理或禪意,能讓人產生禪的思維,禪的聯想,這是界定是否禪石的基本標準。
如果奇石的形狀圖案沒有任何給人啟迪和教育的寓意,又不能產生空靈和智慧的聯想,這類奇石就不能叫做禪石。
當然其寓意雖不好說,卻可心領神會,亦可勉強說之。
3、淡泊寧靜的清幽性。
既為禪石,當然就應該帶給人輕鬆、寧靜、超脫、放下、和諧、悠閑、開朗、定慧等等感受和啟示,因此,其形狀和圖案必須舒張、柔和、圓潤、簡潔、空靈、深遠、平和、清幽、方正、慢節奏,那些緊張、猛力、強勢、堵塞、歪斜、混亂、快節奏等等造型和圖案的石頭,基本應當排除在禪石之外。
4、大象無形的簡潔性。
大道至簡,越是簡單的東西蘊涵的道理越深刻,越具有普遍性。這條主要針對抽象禪石而言,並非絕對的標準。
但凡抽象禪石,往往大象無形,或有非常簡潔柔和的線條和簡單圖案,不像任何器物,卻又吸引眼球,說不出個所以然,又讓人愛不釋手,總感覺有深意其中,值得慢慢品味。
5、具象傳神的宗教性。
就是相狀圖案有鮮明的宗教特徵。
形圖似佛菩薩、羅漢、僧人、道士的,文字石有關宗教的,以及形圖似宗教法器寺院的,如木魚、蓮花座、蒲團、寺廟、咒輪、鐘鼓等等帶有宗教色彩的都可歸於一類。
這一條可單列,作為宗教性具象禪石的標準。
需要強調的是,禪石的寓意性是判斷一方奇石是否成為禪石的基本要求或核心條件。
沒有這一條,就不成為禪石。其他條件則是基礎條件和輔助標準,可幫助我們做更進一步的判斷。
其次,我們不能把這些特徵看成死板的規定和標準,是否是禪石還要與石頭的命名和賞析密切配合才能有最好的效果。
如一方似像非像臉部的石頭,藏者據其表情似在發問而命名為「我是誰?」,就給人以心靈的震撼和悠深的禪思。
如果將其命名為喜怒哀樂之臉譜,就喪失了禪意。
又如一方竹子圖案石,若就平直的命名為「竹」,就不能算禪石,若命名為「虛心有節」,則體現了禪意,可以看作禪石了。
所以,是否禪石,與賞石者本身的文化素養和對禪的領悟有很大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