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為邦:五十年城市發展反思(2)

陳為邦:五十年城市發展反思(2)

最關鍵的是我們群眾的規劃意識,對住宅的環境意識都增強了。「為了陽光、百姓告狀」的事時有發生。人們越來越注意保護自己的居住環境。蘭州的規劃局長就成了被告。他先批准建一棟住宅,然後離住宅不到10米的地方又批了一棟綜合樓,綜合樓起了兩層居民不幹了,說是遮擋了陽光,聯名告狀。這是一種進步。城市建設問題很多亟待解決在我們的城市建設中,由於體制的原因出現了很多混亂的情況。首先是違法建築,違法用地數量很多,屢禁不止。簡直可以稱得上「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了。據不完全統計,90年代以來,全國有2億5千萬平方米的違法建築。北京市有730萬平方米,在國慶50年大慶時加強了治理力度,拆除了430萬平方米,廣州拆了230萬平方米,上海拆了100多萬平方米。貴陽有一個違法建築蓋到城市主幹道上面了,後來堅決拆除了,損失2000多萬元人民幣,真讓人心疼呀!西部貴州有多少貧困人口呀!把2000萬元的房子拆了,你說老百姓罵不罵呀?可是不拆不行呀!不拆整個城市建設布局就亂了。現在最難治理的是城鄉結合部,我們稱之為市區邊緣部。這些地區有大批農民蓋的違法建築,這些房子租給外地來打工的,出現了許多社會問題,藏污納垢,成了犯罪分子藏身的地方。打架鬥毆的、吸毒的、賣淫的,亂七八糟什麼都有,我們稱之為「市區邊緣潰瘍」。有些基層組織和企業之間有利益關係,去治理的時候交點罰款就算過去了,違法建築就算合法了。利益趨動使一些基層政權組織不捨得下大力度管理。對於這個問題聽說北京已把一些街道社區辦工業和政府脫鉤了。還有就是開發區的問題比較嚴重。開發區布局鬆散,用地浪費。全國有4千多個開發區,有一半以上都是隨意搞的,有的鎮上也在搞什麼開發區。大城市的中心區建築密度過高也是一個問題。東方廣場作為國慶的成就向世人展示,猛一看是挺氣派的,但是從規劃的角度講,這是一個不理想的成就。蓋得太高太大,它的容積率是8,它超過我們的規劃標準2.7倍。現在比原來的還好一點,原來設計得更高、更大,一直從麥當勞到菜市場。我們規劃界不斷反映,後來是一個妥協的產物,成了一個集裝箱,從西往東高一點,高一點,又高一點。這哪裡是東方廣場,這是東方大樓。還有就是交通不暢。特別是北京,汽車塞車的時候,排放氮氧化物最多,所以叫「交通不暢,環境夠嗆。」在北京人們批評最多的就是北京火車站那一片。婦女活動中心、交通部、海關大廈。什麼原因呢?交通部、婦聯、海關各有各的要求;建築師要實現自我的價值;地產商要儘可能多地賺錢,這些要求交織在一起。這些建築單獨建立一個地方都不錯,但蓋在一起就要考慮相互關係。形象圖出來后別的樓都是虛擬的,以自我為中心,其他樓都是配角。好啦,幾個主角都站出來后就顯得極不協調。這裡面有長官意志,高科技領導不敢隨便發表意見,建築這種東西哪個領導都敢說話,就是用紅的,就是用白的,你敢不聽?搞東方廣場時,當時的市長陳某人就一拍桌子說,就這樣干,不贊成你回家。把我們北京市一個老總心臟病都氣出來了,後來死了。因為城市規劃沒有絕對錯和對的問題,只有好與不好的問題,而好與不好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好不好只有讓大家評價,而大家看到效果后都建成了,可是建成后不好也沒辦法了,你不能去扒了它。現在我們的市長管得細,連垃圾箱的顏色也管。另外,我們的小城鎮建設比較混亂。發達地區農民有了錢就蓋房子,房子蓋成什麼樣呢,有一句順口溜叫:「室內大洋全,室外髒亂差,室內繡花鞋,室外穿雨鞋,新人進不去,死人出不來。」怎麼回事呢!就是結婚時接新娘車開不進去,死了人連屍體也拉不出來。沒規劃、沒路。在湖北有一個小城鎮走了另一個極端,修了一條寬70米的大道,號稱「楚天第一大道」。區域建設也很夠嗆,長江下游300多公里的地帶有100多個碼頭,江陰以下每公里就有一個碼頭。這都是浪費。有些地方沒有水就靠路吃路,沿高速公路兩邊搞建設,還美其名曰「工業走廊」、「路邊經濟」。這也許只對那個具體企業有好處,但實際上是降低了交通效率,也不安全。把城市建設拉成條型,各種基礎設施都無法跟上,同時也是一種浪費。我們的家園是花園如何建設好我們未來的家園,從城市規劃和城市設計方面來講有幾個方面。首先要講整體美,一個城市的設計是群體形象設計,一個街區,一條路,一個地段都要講究一種整體美;然後是協調美,北京火車站那一片就屬於不協調,所以難看;還有一種真實美,商業可以搞包裝,城市不能搞單純的外部包裝,沒有功能只是為了好看,這種設計非失敗不可,所以要體現一個真實。最重要的是自然美,要尊重自然,有山有水,自然是美的,這是人的天性。北京花這麼多錢治理水系就是為了使城市有水的滋潤。還有就是道路,道路是城市規劃的骨架。道路合理布局,交通才方便,人們的生存才方便。  [返]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當代中國著名知識分子「自供狀」――文化自白書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當代中國著名知識分子「自供狀」――文化自白書
上一章下一章

陳為邦:五十年城市發展反思(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