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現代執政文明奠基於治政和行政的統一(4)
(三)科學治政決定執政黨的生死存亡因此,治政概念的提出,並不是什麼咬文嚼字的文字遊戲,也不是嘩眾取寵的誇誇奇談,而是指向鮮明的學術性探討,是定位準確的實踐化反思,是對於執政黨核心位置、核心作用的對象性、專門化表述。在當前以「全新觀念(發展觀、政績觀)、全面發展(全面小康、偉大復興),全局穩定(長期性、可持續)」為總要求、以「三個文明」協調發展為總目標的新時期,我們知道:如果只以統計數字為中心,或者反行其道、不抓經濟,沒有正確的發展觀和政績觀;如果將全面發展寄望於經濟發展的「自然反應」和「必然後果」,沒有充分的公民素質基礎和社會規則基礎;如果將全面穩定等同於沒有核心、放任自流,沒有堅強的治政核心和民心基石,那麼,未來之路就一定不會一帆風順。基於此,認真總結執政黨的治政經驗和歷史教訓,全面掌握古今中外執政者的治政方略和成功方法,深入探究人類社會政治文明發展建設的內在規律和本質要求,就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基礎性工作。中國歷史自秦以降,出現「大一統」的基本政治格局后,在歷史和人民選擇**作為代表也就是治政核心之前,出現過兩種廣義上的「核心」:1.以「等級權力」為政治文明尺度的封建地主統治核心,他們的治國以陷於「半殖民地半封建」告終;2.以「財富權力」為政治文明尺度的財閥軍閥統治核心,他們的治國是形成了巨大的貧富鴻溝,形成了富可敵國的「四大家族」和眾多擁兵自重的地方勢力,「大一統」的國家實際上處於「貌合神離」之中;應當說,晚清政權作為封建統治的集大成,雖然經歷過「康乾盛世」,但是,不能順應時代潮流,反而閉關鎖國,終究喪權辱國,「核心」之失何其大哉!蔣家王朝作為「中式資產階級」的代言人,雖然有美利堅的殷實後援,但是,不能順應民心所向,反而結黨營私,終究民不聊生,「核心」之為何其謬也!毋庸置疑,以普天下受苦受難的普羅大眾的「志願者」形象出現的中國**人,在革命時期成為堅強的戰鬥核心,在改革年代成為堅定的發展核心,可以說起到了中流砥柱的核心作用,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不可否認,中國**在一定的歷史時期也走過一些彎路,甚至一度處於極大的危機之中。如何看待歷史上的治政之失,如何看待不同階段的治政之得,如此等等,如能理清脈絡,讀懂歷史,對於執政黨自身建設的新的偉大工程,將起到「定位儀」、「定盤星」和「定心丸」的重要作用。不容懈怠,中國當前正處於一個重要的轉折關口:經濟全面「起飛」之際,「大國」地位凸現之時。斯時斯刻,方向正確,行動明確,規則準確——是廣大人民群眾對中國**的必然要求,也是治政創新的基本內容,更是治政研究的重要意義所在。【註釋】①轉引自《變化社會中的政治秩序》,第427頁,亨廷頓著,三聯書店1988年7月版;②《競爭的極限》,第5、6頁,里斯本小組著,中央編譯出版社2003年3月版;③《競爭的極限》,第11頁,里斯本小組著,中央編譯出版社2003年3月版;④《變化社會中的政治秩序》,第389頁,亨廷頓著,三聯書店1988年7月版;⑤關於政治的定義及理解,參見《中國大百科全書》精編版「政治」詞條,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00年版;⑥《不朽的聲音—世界經典演講》,第27—28頁,京華出版社2000年版;⑦《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上),第35頁,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