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伯虎啼笑九美圖》後記
撰寫唐伯虎故事的影視文學作品很多,本書另闢蹊徑,力圖接近歷史上真實的唐伯虎,塑造一位風流倜儻、雅姿疏朗、放逸不羈、恃才傲物的明代著名畫家、才子。所以,本書許多重要章節均取自正史、或當時的文人札記、雜談。如,唐伯虎曾作有《花月吟效連珠體》,全詩十一首,每首八句,每句都有花月二字,顯示出唐寅的睿智、才華。由此衍生出京城馬府花月榭內、才壓群儒的斗詩情節。又如,從他的性格特點、京城言行出發,創作出沈九娘當面抨擊唐伯虎來京后「有失檢點者三」的情節;再如,從旅遊書刊中關於南昌「婁妃墓」、「屏翰」碑的介紹,創作出唐伯虎與婁妃以《詩經·大雅·板》為由頭,共同諫阻寧王放棄叛逆野心的重要章節,形成全書一大**,等等。當然,本書並非為唐伯虎立傳,不是傳記文學,而是按「虛實結合」的設想鋪排架構情節的,具有演義性,虛的成分佔有相當的比重。而且寫唐伯虎無法避開「三笑點秋香」,此事儘管史無其事,明代小說家馮夢龍還特地註明:此事「乃江陽台道人、非唐伯虎也」。但長期以來,經多種門類藝術作品的渲染,尤其評彈界歷代藝術家以及現今影視作品的傳播,已是家喻戶曉,深入人心。似乎,凡寫唐伯虎有「點秋香」則真,無則虛假。這種現象在文藝史上實屬僅見。本書也一循舊例,但對原有故事進行了刪節、充實,力避「才子+流氓」式的誤導,著重對唐寅和秋香尤其是對秋香內心世界的開掘、形象的塑造和兩人戀情由淺入深的滋生、發展,進行渲染、描寫。為此,增加了月下吟詩、夜半簫音、壘墳哭祭、縣令逼捕「華安」、秋香血濺花台、「大腳黑婆娘」等情節;改造、豐富了華安見二奶奶、婆媳會審華安等情節;還淡化、刪削了其他一些情節,總之,我也作為「點秋香」集體創作行列中的一員,參與其間了。由電視文學劇本改成小說,原有的一些鬧笑情節,在影視、舞台、書場中通過藝術家的鮮活表演,能獲得好的喜劇效果,但在小說中卻自感得不到這種效果,反有輕俗之感,於是刪去了部分情節,如:「半部《論語》治姑蘇」、「唐伯虎牽牛上公堂」、「新科解元金陵為秋香畫像出禍」、「臀部畫蝴蝶」、「雲中仙子點化洞里赤練蛇」、「一上一上又一上」、「巫婆惡戰棺材鋪」等等。本書原為電視劇文學本,曾得到余秋雨先生的書信和直面指點、引導,深為感激。余先生的來信,雖簡短,但很有理論深度和對創作的指導價值!刊載於此,以表謝忱。前幾年,讀過一本由北京友誼出版社出版的、高陽先生創作的小說《百花洲》,描寫唐寅在寧王府的故事。其中有一節,寫寧王將一秀才關在鐵籠中,寧王與他有一段對話。寧王說:「地下取土進水為池」;秀才答以:「囚籠出人進王得國。」這兩句對詩,很合乎人物當時的心情和環境氣氛。本人為水平所限,無法另想出兩句取代,只好借為本書用。前幾年曾希望通過出版社尋訪高陽先生,皆無有迴音。近日又去信,想請友誼出版社轉給高陽先生,表示感激之意,但至今未見回信。僅在此向高先生表示歉意和謝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