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節 足球(1)
我有時候想,人的一生,大概就是由許多"偶然"組成的。人生中有許多這樣的"偶然",有時候,一個"偶然",就會改變一個人的命運。1984年,我正在讀小學二年級。這一年,我們學校開田徑運動會,我也參加了,而且還奪得了400米、100米和跳遠三項第一名。那時候我並不知道,看台上正有一個人在密切注視著我,這個人的出現,完全改變了我一生的命運。這個人就是當時西崗區少體校的足球教練張斌老師。張斌老師後來告訴我,在這以前,他並不知道有我這麼一個人,那一天也是湊巧,他聽說我們西崗區實驗小學要開田徑運動會,就想過來看看能不能發現一些好苗子。我在這裡想插一句,說說少體校。少體校和現在的足球學校不太一樣。在當時,少體校是計劃經濟體制的產物,肯定有它的弊病,但是,我覺得也有它的優點。少體校的老師都非常敬業,他們總是尋找各種機會去發現人才,然後加以精心培養,當我們成名以後,他們仍然默默無聞,所以,我總是覺得他們才是真正的幕後英雄,我對張斌以及其它的一些老師一直心懷感激。實際上,我和許多同齡人一樣,都是經由少體校這樣的途徑進入足球界的。我不是說現在的足球學校不好,但是現在足球學校的昂貴收費,也的確會使許多窮孩子望而卻步。特別是足球職業化以後,客觀上它就成為一種很有用的資源,誰能佔有這個資源,誰就能改變自己的生活。象貝利、馬拉多納等等都是這樣,因此,對於許多窮孩子來說,足球就成為一個夢想。而怎樣使許多普通家庭的孩子也能踢上足球,事關中國足球的未來,因為在這些孩子中間,很可能就蘊藏著許多天才,許多的小貝利,許多的小馬拉多納。我還是回到1984年,那一天張斌老師來到我們學校,徑直走上看台,當時和他坐在一起的,還有我們大連的原老國門馬紹華等人。張斌老師告訴我,就在我參加400米、100米和跳遠三項比賽時,他的眼睛頓時亮了一下,他轉頭對別人說,這孩子是誰啊,怎麼跑得這麼快,動作也很協調,為什麼不來踢球呢?在場的馬紹華就對他說,我知道,這是孫亮宗的小兒子,從小跟他爸練田徑,如果你相中了,我去做他爸的工作。當時,我爸正準備率隊參加全國單列城市田徑對抗賽,聽說這件事以後,沉吟了半響,才說,等我回來以後再說吧。我爸走了以後,張斌老師就直接找到了我們學校,他問我願意不願意跟他去踢足球。當時我很猶豫,我不知道爸爸是不是同意。張斌老師好像看穿了我的心思,就說,不要緊,你跟我一起到我們體校去玩玩嘛。當時,對許多孩子來說,體校是一個很神聖的地方,在我們眼裡,能在那裡訓練的孩子就等於是專業運動員了。所以,我一聽說能到體校去玩,就很高興的答應了。如果說遼寧是一個體育大省,那麼毫不誇張地說,我們大連就是一個足球城。大連人熱愛足球,那是愛到了骨子裡。不僅是當時,就是現在,踢球的人也一直很多,孩子踢,大人也踢,大大小小的足球隊數也數不清。那些成年足球隊還會經常邀請專業球員一起踢球,我有許多朋友就是通過這樣的方式認識的。我們大連人最懂球了,球迷都象教練,就連一個老太太球迷,說起排兵布陣,也能談得頭頭是道。在這樣的城市,要想不出足球人才都很困難。所以,我常常和別人說,一個國家,要想成為足球大國,不能光看它的人口有多少,得看它有多少人在踢球,有沒有一種足球文化,巴西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我們大連也是。不過,那時候我並不會踢球,因為我爸一心想把我培養成一個田徑運動員。可是,對於一個男孩子來說,足球的魅力是永遠不可抵擋的。因此,當我來到少體校,一下子就被足球場上的龍騰虎躍吸引了,那些小球員熟練的盤帶、過人、射門,看得我眼花繚亂,心馳神往。張斌老師在一旁不停地問我,怎麼樣,願意不願意,答應不答應?我哪裡還說得出話,只是一個勁地點頭。一個星期以後,我爸從天津回來了。爸爸後來告訴我說,那天晚上他一進門,見我已經睡著了,但是床邊放著新球鞋,椅子上掛著新隊服,他就知道不該發生的事情已經發生了。我剛進體校的時候,和隊友的差距很大,我的基礎明擺著放在那兒。所以有一天,爸爸來學校看我,正逢隊里在打教學比賽,只有我一個人孤零零地對著大牆踢球練基本功,我爸一看就急了,說這怎麼能行,說著就要拉我回家,繼續跟他練田徑。這時候,張斌老師過來了,對我爸說:"老孫,給我半年時間,半年以後,繼海要是踢不上主力,你唯我是問就象張斌老師說的,半年以後,我果真打上了主力。我大概不是一個很聰明的人,但我是一個很勤奮的人,我相信"勤能補拙"這句話。我不是一個很張揚的人,但是在我的性格里,一直有一種永不言退的信念,用我們大連人的話來說,就是倔,不服輸。我爸也一直對我說,"繼海,咱幹啥事情都得干出個名堂,咱起步晚,這沒啥,多練"。我爸不是一個很會說話的人,但話總是說得很實在,我從小就很聽爸爸的話。從我進了體校的那天起,我就沒有停止過訓練,許多人都說我基本功紮實,他們哪裡知道,我為了踢好球,不知道流了多少血和汗。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捷徑,再優秀的運動員,也是靠自己一點一點練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