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循傳統曲學原理和昆唱口法,突顯崑曲的藝術…

遵循傳統曲學原理和昆唱口法,突顯崑曲的藝術…

作為一種成熟完美的綜合性藝術,崑曲具有諸多構成因素,大致包括文學、音樂、舞蹈、表演、化妝、服飾、道具、布景等,它的遺產價值也就體現在極其廣泛的文化領域中。例如文學劇本的積累,明清兩代戲曲家創作的傳奇、雜劇有名目可考者不下四千四百餘種,傳世者也在二千七百種以上,這些劇本絕大多數是按崑山腔格律譜寫和演唱的。加上當時人用崑山腔改編移植的部分宋元南戲、元雜劇以及後起的花部亂彈諸腔的劇本,其思想內容覆蓋了中華五千年文明史的每一個時段,具有高度的歷史真實性和認識價值。名作如《西廂記》、《琵琶記》、《浣紗記》、《牡丹亭》、《清忠譜》、《千忠戮》、《長生殿》、《桃花扇》等,至今已成為代表時代文化先進水平的傳世經典。又如「歌舞合一,唱做並重」的表演體系,崑曲不像西方戲劇具有精確摹仿現實的寫實性,它是以寫意手法塑造形象、反映現實,在這兒,生活語言的自然形態被突破了,化為寫意的詩歌藝術;生活行為與表情的自然形態被突破了,化為寫意的舞蹈與表演藝術;生活環境的自然形態被突破了,化為寫意的布景與道具藝術;甚至生活中人體的自然形態也被突破了,化為寫意的臉譜、化妝和服飾藝術。崑曲藝術的寫意手法集中體現在表演的程序化、時空的自由化、砌末的虛擬化以及人物的行當化等方面,並早已晉陞為中國戲曲界共同尊奉的一般規範。然而,崑曲藝術區別於其它戲曲劇種的本質特徵,卻既不是文學、也不是表演。知之者,文學劇本並無劇種專利,崑腔傳奇固然常被其它劇種改調搬演,其它劇種的劇本經崑曲改編演唱者,同樣不在少數;而究之戲場實際,崑劇的舞台表演藝術與京劇、川劇、越劇、黃梅戲等後起戲種相比,其間也並無深塹鴻溝可尋。如上所述,所謂「百戲之祖」的程序體系早已被尊奉為南北戲曲的一般規範。崑曲與非崑曲的根本區別,乃在於它獨特的聲腔系統—建立在吳語基礎上的、經魏良輔等人改革雅化的崑山腔,這才是其它戲種所學不來、搬不去的家底或立身之本,是崑曲藝術的核心成分,絕不能把它看作文學劇本或舞台表演中無足輕重、可有可無的附庸點綴。鑒此,青春版《牡丹亭》尤其重視以沉寵綏《度曲須知》之「聲則平上去入之婉協,字則頭腹尾音之畢勻」,「功深熔琢,氣無煙火,啟口輕圓,收音純細」的論述為標準,努力用傳統的曲學原理和昆唱口法指導規範青年演員的唱念。這樣做的目的和結果,乃從根本上保證了青春版《牡丹亭》是崑曲而非別的藝術品種。在嚴守傳統藝術本質特徵的大前提下,導演汪世瑜、張繼青運用五十年演藝生涯所積累的豐富經驗,按照他們對現代戲曲劇場的深刻理解,不拘一格、不廢一法,選擇嘗試最為合理的表現手法,在古典名劇與現代觀眾之間架起一座橋樑,使青春版《牡丹亭》得到儘可能完美的舞台呈現。除了劇情連貫、首尾完整的基本要求而外,毋庸諱言,戲劇成敗的關鍵在很大程度上還取決於是否好看,是否留得住人。青春版《牡丹亭》一方面遵守昆唱規矩,保存名出名段,惕厲謹慎,一絲不苟;另一方面對於某些具體的身段、排場甚至行當安排,尤其是部分為貫串情節而不得不重排的新出新段,本來無可依傍,則不妨充分發揮老藝術家的創造能力,效仿「傳」字輩老藝人「捏戲」的做法。而戲場實踐證明,以上構想和做法是至為成功的。舊戲如〈學堂〉、〈驚夢〉、〈尋夢〉、〈拾畫〉、〈冥判〉、〈硬拷〉等出傳統而不陳腐;新戲如〈旅寄〉、〈魂游〉、〈幽媾〉、〈冥誓〉、〈如杭〉、〈索元〉等出則絢麗而不媚俗;改妝俊扮的石道姑、楊婆也得到了絕大多數觀眾的認可。全劇風格典雅,新舊交融,和諧一體,達到了頗高的編導水準。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穿越生死的至情:牡丹還魂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網游競技 穿越生死的至情:牡丹還魂
上一章下一章

遵循傳統曲學原理和昆唱口法,突顯崑曲的藝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