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震驚的《新狂人日記》
早在半個世紀以前,魯迅先生在他的《狂人日記》里曾發出過「救救孩子」的呼喚,這個呼聲在中國的上空飄蕩了幾十年。魯迅當年之所以要發出「救救孩子」的呼聲,是因為我們的大人用幾千年的文化傳統來不斷地「吃」著自己的孩子,眼看著正常成長的孩子被越吃越少,於是魯迅先生心急如焚地大聲疾呼「救救孩子」吧!如今雖然已經時過境遷,但是又有誰知道,中國人的這種「吃」人的惡習非但沒改。而且有越「吃」越厲害的趨勢。所不同的是,只是我們換了一種「吃」法。直到有一天我猛然看到一位中學生寫的那篇《新狂人日記》時候,我才真正的認識到,雖然幾十年過去了,但魯迅先生的吶喊依然在我們的空中飄蕩著,而魯迅精神的執著不死,則意味著我們當下的精神世界與半個世紀前的精神世界似乎依然相似,只是在一個不同的層面上的又一次重疊。
新狂人日記
某君昆仲,今隱其名。日前聞其大病一場。近見之,早已康復。因大笑,
出示日記二冊,語多荒唐,特錄其下。記中之語誤,一字不易。
一
今晚夜色平和,詩一般的平和。
「你去看課本!看這些管個屁用?它包你考上大學?」父親說。
這個人到底是不是我以前的父親?也許不是了吧。我所記得父親全然不是如此的。莫不是我父親落入某個歹人之手。換了個智能機器來頂替他,來迫害我?
我害怕。
二
對的。父親定然不是先前的父親了。不然,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的態度在如此的短短的幾年裡,怎會有這麼大的差異?是的,就這幾年。
那個機器的眼睛陰森森的,好恐怖。
那個機器瞪著那雙恐怖的眼把先前父親為我買的「聖賢書」拿走了。況且,在它的嘴裡,把「聖」字去了,改為「閑書」。莫非這機器與我父親有很大一致,只是在輸入程序時,少輸了兩個位元組,或者由於某種原因,遺失了?
三
早上起床,我去洗臉。我看見鏡子里有一個人,他面帶倦容,頭髮散亂;特別是他那雙眼,布滿血絲,像是一個飽經風霜而無所獲的年已花甲的老人的眼,它要閉上,好像又由於某種原因不敢閉上或者根本就不能閉上,它在流淚,它在流血。那個鏡子里的人是誰?我真的不認識。那個機器走過來說:「快,抓緊時間,你照什麼鏡子呀你?」我問他鏡子里的人是誰,他用大手摸摸我的額頭,勉強無力地笑笑,說:「快,別開玩笑了。」
開玩笑?到底是誰?如果根據光的鏡面反射定律,那個人應該就是我。但我敢用我的一切擔保,那人不是我。莫非那群歹人把父親換成機器不算,還把我的大腦移植在了某一個生命體上?我是誰?
四
天色很好,我料定不妙。
放學時,我騎著車,路過小學校門口,那幫小孩兒都在大門外追著,鬧著。
我忽然眼光一閃,我看到了一群樸素的少年,輕輕鬆鬆地笑著,走遠。好熟悉,而又一刻之間想不起來。我們一定相識,且非同尋常地相識,好像是離開了許多許多年而又一直沒能相見的老朋友。是誰呢?我想了又想,用韋達定理,阿基米德定理,歐姆定律,安培定則推了又推,還是記不起,我失憶了?
五
放學了,我特意去小學校門口去等,等著見那個推不出來的老朋友。我又見到了,那個,就是那個!不!這個,這個也是!那一群都是!是誰?
有一次感性與理性的強烈大碰撞,把那些定理們碰得一個個目瞪口呆,啞口無言,我感覺到它們呼吸急促。
我知道了,現在我才知道,那些人是我,他們都是我,絕對,我敢對天發誓,他們就是我。準是有人把我的思維用一種什麼形式移植到了這個位置,這個肉身上。我的天,我見到了我,卻不敢相認,真的不敢。
六
今天有一群老師在一起嘰嘰喳喳。時不時還抬起頭來看看我,笑著,又
去嘰嘰喳喳。
他們在說我!
說我什麼?說我的成績又一次證明了思維大腦移植的成功?
我走近聽聽,他們背過臉,聲音更小了。
七
有點風。
我愈發覺得不對了,有幾位同學總是看我。笑著看我。莫非他們也知道了?畢竟是「學」字輩的,掩藏不好,老是發笑?他們是同謀?他們早已經過周密地推理算定盛載我思維的這個生命體必將成為某種制度的犧牲品?
八
無風,多雲。
我的書自己翻了幾頁。怎麼可能的?可它確實是翻了,難道這書、這課本也被賦予生命?定然是的。人與人相同,倘若讀的書相同,做讀書的人也不至於這麼難了,書有生命,所以,它會欺負你。
九
我不看「閑書」了,我在學習時,感到從頭涼到腳,我撐不住了。我又照了照鏡子,又衰老了許多。我感到窒息,彷彿是被什麼東西壓著,書又自己動了一下,鐘錶一下也不走了。時間是不是在這一刻凝固住了?可書又動了一下。不妙,是不是我將看不到明天的太陽了
十
我還活著。鍾還走著。機器還罵著。歹人還說笑著。小孩兒還玩著。同學還笑著。時間凝固了?或許有限?
救救我。
文/河北省廊坊一中
高二杜冠儒
當我讀完這篇文章時,我又一次被震驚了!一個只有十幾歲的未成年人,當他面對鏡子觀照自己的時候,他竟然不知道自己是誰?他發現他自己「像是一個飽經風霜而無所獲的年已花甲的老人」,而他的父親也完全成了一個面目全非的、古怪的機器人。我不知道這位中學生的父親是否知道他兒子的心聲,以及他在自己兒子的心中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貨色。但是有一點我敢肯定,那就是他一定認為自己是非常愛自己兒子的。這是一個非常滑稽的情景:一個施愛者和一個被施愛者,雙方彼此拿著弓箭在「愛的奉獻」的背景音樂下操練著中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