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張岱年的對話(1)

與張岱年的對話(1)

著名學者、哲學泰斗張岱年教授評價王小平說:真有真本領啊!我的《中國哲學史大綱》是在27歲的時候完成的。你才23歲,少年有為,前途無量,是個天才,是個奇迹。王小平:張老,您好!送您幾本我寫的書,請您多指教。張岱年:你寫了這麼多著作,很有學問啊。這本書是獻給王科靈的,王科靈是誰?王小平:他是我的父親,對我影響很大。張岱年:你是重慶人?王小平:對,我出生在重慶市中區的嘉陵江邊,不過在很小的時候就隨著父母親遷到了北方,一直在北方生活。張岱年:你今年多大了?王小平:今年23歲。張岱年:真有本領。我的《中國哲學史大綱》是在27歲的時候完成的,你才23歲,少年有為,前途無量!是個天才!王小平:謝謝您的鼓勵!其實就像一位先哲所說:「並不是我比大家都聰明。」只是我比大家站得都高,一個人在平地所看的東西和一個人在山頂所看到的東西,那是完全不一樣的。我最喜歡「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感覺。張岱年:對,你說得很對。一個人要站得高,才能看得遠;能看得遠,才不會被一些瑣事所淹沒,才能做大學問。王小平:張老,這本《第二次宣言》是我的未來學作品。有很多問題,還想向張老您多請教。張岱年:我對未來學沒有研究,你二十幾歲就寫出了這些著作,不容易。王小平:在寫完《本領恐慌》后,當別人問我又在寫哪個方面的書時,我告訴他們說是未來學方面的。為什麼我會選擇這個領域呢?因為我感到我們中國是一個酷愛歷史而輕視未來的民族,很多中國人的心態就像九斤老太一樣:過去的比現在的好。我們熱衷於不停地翻拍歷史劇,以至於一打開電視就看到全是腦袋上的辮子在左右晃動。在我們的思維方式中少了未來意識,缺少未來概念,輕視未來。這種歷史重於未來的價值傾向是很可怕的。然而面向未來、代表未來,才有價值,才有希望。張岱年:你講得很好,我非常贊同。王小平:張老,您能成為學界泰斗,最大的秘訣是什麼?張岱年:學習沒有捷徑可走。如果真要說有,那我認為是學與思的統一、知與行的統一、述與作的統一,也許你在這上面已經開始有體會了。王小平:《第二次宣言》這本書涉及到了中外很多門學科,中外歷史學、人類學、生命科學、美學、未來學、經濟學、政治學、哲學等等。張老您是哲學界的泰斗,您的《中國哲學大綱》,至今仍是中國哲學專業的必讀書目。我在寫《第二次宣言》時,專門研讀了您的很多著作,很有收穫。您在《哲學上一個可能的綜合》一文里提出了「今後哲學之一個新路,當是將唯物、理想、解析,綜合於一」的思想,我感到是很有意義的。張岱年:對,這是我提出的一個關於文化綜合創新的思路。它在方法上,將唯物辯證法與形式邏輯的分析方法綜合起來;在理論上,將現代唯物論哲學與中國古代哲學的優秀傳統結合起來。王小平:張老,現在大家不管是對世界觀還是宇宙觀都認為是唯物論,我覺得最好把宇宙觀與世界觀分成不同層次。宇宙觀是唯物論,世界觀是唯人論,您認為可以這樣提嗎?張岱年:我現在老了,這個問題比較複雜,但唯物論與唯人論並不矛盾。王小平:您覺得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是什麼?張岱年:我常講一句話:自強不息,厚德載物。這就是中國文化的精髓。自強不息,就是剛健的精神;厚德載物,就是寬厚的精神。西方文化強調鬥爭,中國文化強調和諧,應該是鬥爭與和諧都重要,光強調鬥爭不行,光強調和諧也不行。王小平:中國傳統文化重視和諧,我也這樣認為。能不能把中國文化的精髓歸結為「和合」呢?中國傳統文化特別注重「天人合一」,當今的時代精神主要在於和平與合作,國與國、人與人的合作成為時代的主旋律。我寫的《第二次宣言》的紅線,就是我們中國傳統文化的「和合」學說。中國傳統文化的理想,是世界大同,大家共同成功,自己的幸福與所有人的幸福聯繫起來,這樣才能走向世界大同,天下太平。這個傳統精神切不可丟,一定要把傳統精神和今天的科學技術結合起來,您覺得如何?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出發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出發
上一章下一章

與張岱年的對話(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