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奇士」的青春(1)

第二章:「奇士」的青春(1)

什麼樣的歲月會在人生心路上刻下濃濃的痕迹?人們會說,是青春的歲月。什麼樣的故事會在人至晚年時深深地縈繞夢鄉?人們會說,是青春的故事。青春的歲月所以刻痕最深,是因為每一個有志青年,在這段歲月中,無不信心百倍,壯懷激烈,一覽無餘地展露著生命的蓬勃活力。青春的故事所以縈繞夢鄉,是因為每一個有志青年,在這些故事裡,預示著人生價值的不可限量,而整個人生的故事,也常常在青春行為里若隱若現地藏伏著序幕。1915年9月,湖南第一師範學校二年級學生**,做了一件很特別的事情。他根據「**」三個字的繁體筆畫數,用「二十八畫生」的名字,在長沙一些學校貼了個好幾百字的《徵友啟事》。啟事結尾化用《詩經》里的話說:「願嚶鳴以求友,敢步將伯之呼。」意思是鳥兒鳴叫著以尋求朋友,我也像古人那樣呼籲,請兄弟們來幫助我。結果只來了三個願意和他交朋友的人,其中一個,是當時在長沙長郡中學讀書的羅章龍。羅章龍也給自己起了一個氣概不凡的名字,叫「縱宇一郎」。「二十八畫生」和「縱宇一郎」在湖南省圖書館相約見面。暢談三個小時,雙方以風流自詡。一種流脈千年的文化精神把他們牽在了一起。興奮不已的羅章龍當天晚上寫了一首詩:「策喜長沙賦,騷懷楚屈平。風流期共賞,同證此時情。」「長沙賦」,說的是漢代賈誼在當長沙王太傅時寫的《治安策》。「楚屈平」,就是創作出《離騷》這部千古絕唱的屈原。春秋戰國時,湖南屬於楚國。歷史上許許多多的文人騷客和愛國志士,都曾把他們的思想、情感、才華拋灑在這片土地上。屈原、賈誼、李白、杜甫、范仲淹、辛棄疾、王夫之,他們的人格精神,融入這水光山色之中,形成源遠流長的文化傳統。近代更有曾國藩、胡林翼、左宗棠、譚嗣同、陳天華、黃興、蔡鍔、宋教仁,以至中國的近現代史如果缺了湘人,幾乎不可想象。在流浪行吟中,縱身跳入湖南汨羅江的屈原,以深沉激越的愛國主義、高風亮節的人格風範、上天入地求索理想的浪漫情懷,成為了湖湘文化的人格象徵。**剛上師範時,有一本聽課筆記。一共46頁,而前面的11頁,都是用魏碑字體工工整整抄寫的屈原的《離騷》和《九歌》。**還把《離騷》的內容,分段提要,寫成了眉批。如此追蹤詩哲先賢,大概是屈原出污泥而不染的高潔情懷激勵著青年**,去鄙視隨波逐流的世俗之風;大概是屈賦的光芒照亮了詩國的天空,成了他汲取詩情和靈感的太陽。和羅章龍訂交后,他們時相過從,常作郊遊。最快意的事情,大概是觀覽名勝古迹了。他們來到長沙附近的拖船埠,那裡有一座禹王碑,傳說大禹在那裡拖過船。他們尋訪了屈原住過的玉笱山、紀念賈誼的太傅祠,以及杜甫流浪長沙時在嶽麓山住過的崇德寺、辛棄疾在長沙練兵的舊址飛虎營……尋訪遠逝的騷客先賢,青年**是在同他們作心靈的對話,還是在抒撫古思今的感慨?正是在山川名勝的遊歷中,**似乎感受著符合他性格本色的一些東西。這個東西大概可以叫作詩文意氣。法國大文豪雨果說:比大地更廣闊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廣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廣闊的是人心。青春之心所以比天空更廣闊,是因為擁有比天空更廣闊的期盼、追尋、想象和情感。1917年暑假期間,**邀了兩個好朋友,各帶一把雨傘、一個挎包,上路了。他們靠作點詩,寫點對聯送人,換幾個錢,解決途中的食宿。按湖南舊時習俗,他們被稱作「遊學」先生。在湖南安化縣城梅城,發生了一件趣事。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獨領風騷――毛澤東心路解讀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獨領風騷――毛澤東心路解讀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二章:「奇士」的青春(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