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因為我年輕(1)

第七章 因為我年輕(1)

火車隆隆地發出有節奏的聲響,我倚著車窗看著田野和樹木旋轉般地向後倒退、消逝。1960年的老式硬卧車廂中每一格是8個鋪位,每個人所佔的空間是那麼的少,從空氣污染的角度來說,這裡是大大超過標準了。把車窗打開透透空氣吧,大量的煤灰伴隨著新鮮空氣一起傾倒進來。旅客們在那狹小的天地中擠成一堆堆的,習慣地、心安理得甚至悠哉悠哉地喝茶、抽煙、談笑、打牌……當人們不知道車廂的每一格可以改成6個鋪位的時候,當人們只知道每一格從來都是8個鋪位的時候,人們對車廂便別無所求。車廂好似一個在運動著的茶館,又是一個免費的、尤其是免去一切等級差別、行業偏見、利害關係的交際場所。各個不同的、素不相識的人相聚在一起,彼此可以了解自己所不熟悉的各行各業,還可聽到形形色色的新聞。這是繁複的社會中的相對單純的一個空間。人們的談話是平和的、自由的、友好的。擁擠的車廂可以使很多陌生人一見如故,就如孩童們初次見面就成為好朋友似的。然而到了目的地,大家各奔東西,車廂中結識的夥伴就成為人生旅程中曇花一現的朋友。就如戰士離不開武器一樣,棋手們出門總要帶上棋子。火車一開動,就擺開了「戰場」。車衝鋒,炮轟鳴,黑白兩軍殺將起來。一會兒,「戰場」就被旅客們團團圍住。棋藝愛好者觀戰總喜歡指指點點,發表自己的高見。但當這些觀戰者知道對局的是一些棋壇名手時,他們就專心觀看,不再說話。或許是不敢說話,也顧不上說話了。我是酷愛下棋的,在以後的每次旅途上,不論是火車、輪船或飛機,我都不喜歡閑聊,更不願玩牌。但這是我第一次遠離家鄉,是我第一次到首都去參加我盼望已久的全國比賽。我無心投入到「戰場」中去。各種思緒像漲潮似的洶湧而來,又在不知不覺中悄然退去。漲潮,退潮;漲潮,退潮。我的心田便像一片**的、撒滿了貝殼的沙灘,充滿了甜蜜的悵惘和夢幻般的激動。我把臉掉向窗外,看著那廣袤無際的田野,真覺得好似一幅大自然的風景畫。儘管火車聲嘶力竭地盡了它的能耐快速奔跑著,但它總是擺脫不了這幅沒有盡頭的風景畫,好像孫悟空逃不出如來佛的手掌,又好像我怎麼也擺脫不了各種思緒的時漲時落。我把視線又從車窗外移向車廂內,遼闊、無垠馬上變成狹小、擁擠。我不由回想起在造船廠中那50來人的大房間,還回想起比那更早的一次下鄉勞動。那回很多同學擠在一節棚車裡,連坐在地上的可能都沒有,一個緊挨著一個,猶如火柴盒裡的火柴棍。在車廂的一個角落裡還放著一個南方的馬桶,好像生怕這節棚車中的碳酸氣還不夠味似的。即便如此,同學們一路上只是說笑,好像天下只有坐棚車的人最快活。火車在隆隆地賓士著。在我們這一節車廂中有上海三項棋的男女老少眾多棋手。在圍棋選手中有我的同輩吳淞笙和趙之華,還有我的老師劉棣懷和王幼宸。二老是我尊重的老師,看著他倆端坐在車廂中,一種感激之情油然而生。我想,不久徒弟和師傅在賽場上要拚真刀真槍了,如果我輸了,那沒話可說。如果我贏了呢?我不由又朝二老看去,看著兩位將近古稀的老人,心中產生了歉意。我第一次感到比賽是帶有殘酷性的。本來,上海隊中還有一位老棋手,即汪振雄先生。出征前不久,一天汪振雄先生去襄陽公園下棋,在歸途中突然中風。一個棋界人人尊重的棋藝高超的老前輩說走就走了,這樣地突然,這樣地出乎意料,這樣地叫人難以相信、叫人不能接受!他才60多歲,在圍棋名手中不算很老,其他年紀更大的都健在,而他卻先走了一步。這可能與他每天喝酒有關係。記得有人勸他不要這樣喝,他笑呵呵地說:「我不怕死,為何不喝?」他這句話一定是得罪了死神,所以死神早早地抓走了他。在汪老中風的前一天,我還跟他下棋呢。那盤棋我執白,發揮得較好,勝了。說實在的,幾位老前輩中我感到汪老的棋風最難對付,因此那天贏了他我特別高興。然而第二天他就離我而去了,我難過極了,直後悔不該贏那盤棋。值得欣慰的是汪老的棋藝被我們這代棋手繼承了下來。汪老輕靈的棋風使得我原來剛勁的風格活躍起來。今天很多年輕棋手已不知道曾有過汪振雄這麼一位老棋手了,但我是永遠忘不了他的。這不僅因為他曾經是我的老師,以及他那高超的棋藝和體格上的明顯特徵,而且因為,或者說尤其因為他的人品。他作為一個高手卻沒有一點高手的架子,始終是那麼禮賢下士,那麼平等待人。我正在懷念著汪振雄先生,突然聽到有人喊:「要過長江了!」可不是,長江就在眼前。20年前的交通工具較現在顯然是不能同日而語的。雖然同是火車,但速度無法相比。那時從上海到北京要花30多小時,與如今的不到20小時相比,要多耗費一半時間。那時長江大橋影蹤不見,火車到了江邊先要化整為零,陸續裝上渡船,由渡船慢悠悠地運送到對岸,再化零為整。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如今汽笛一聲長鳴,幾分鐘就跨過天塹,在一條江上就節約了兩個小時。再過20年,恐怕幾個小時就能走完這段路程。那時卧鋪也可以取消了,人們擺上棋盤,殺上兩局,興猶未盡,對不起,就要請你下車了。火車隆隆地賓士著,終於把長江遠遠地拋在了後邊,但還是擺脫不了那幅大自然的風景畫,不過這幅風景畫的主要色彩已由綠色變為黃色。這色彩的變化意味著我們進入祖國的北方了,在不知不覺間已由江南進入了華北,當時我覺得真快呵!的確真快呵,幾天前,就是在10月上旬,我國棋界發生了一件大事,即上海棋社宣告成立。上海棋社是上海市體委領導下的一個獨立機構,組織省市間的交流,籌備國內外的比賽,指導群眾性的棋類活動。其性質和日本棋院類似。在上海棋社中不但設有圍棋、象棋和國際象棋的高水平棋手從事研究提高的場所,還有一個編輯室,即《圍棋》月刊編輯社。這本雜誌是我國唯一的圍棋刊物,因此其意義也就不言而喻了。此外,棋社中收集了很多資料,從全國來看,無疑是收藏古今中外圍棋書籍最多最全之處,其中尤以中國古譜更為齊全和名貴。後來不少日本朋友參觀了這些藏書都表示驚嘆。上海棋社的成立離不開當時擔任上海市副市長的宋季文同志。他早在革命年代就是陳毅同志的戰友和棋友,和陳老總有著深厚的感情。他是一位很有魄力的、事業心很強的幹部,而且還是一個頗有水平、落子不俗的棋手。1959年我在體育宮集訓時他兼任上海市的體委主任,深得體育界人士的讚揚。然而得益最多的項目應當說是圍棋了。宋季文同志經常找棋手們談話、下棋,那時我才15歲。不知道有多少次,他把我找去,像長輩和老師一樣地關心我。15歲的我和副市長的他,逐漸產生了一種友情,這種友情建築在他對我的愛護和期望以及我對他的尊重和信任之上。直至「文化大革命」中最困難的時刻,這種友情也未動搖過。宋季文同志在發展圍棋事業方面作出了很大的貢獻。他做的頭一件大事是籌備《圍棋》月刊這本雜誌。在紙張緊張的情況下,他那雷厲風行的工作作風使這本刊物很快就問世了。雖然是那麼小小的、薄薄的一本刊物,然而它不但是我國解放后,甚至是我國數千年圍棋史上第一本刊物。這本月刊問世后得到了陳毅同志的關心,他每期都詳細閱讀,並經常提出寶貴意見,幾次為這本刊物題詞。宋季文同志深知培養接班人的重要,於是少年圍棋訓練班成立了。我的老師顧水如等名家也就成為培育幼苗的園丁。在籌建棋社這件大事上,宋季文同志發揮了更大的作用。他給棋社找了座很美的花園洋房,這所房子坐落在徐匯區的衡山路和吳興路的路口,環境之幽靜在上海可謂頭等。這所房子共3層,在底層的客廳中透過一面很大的玻璃可以欣賞花園中柔軟的草坪以及環抱這草坪的蒼勁和松柏。在這樣優美的環境中下出的棋自然也會更漂亮。無怪乎一些日本棋手來到上海會情不自禁地說:「比我們日本棋院還要好呢!」(當時的日本棋院是一座日本式的老式房屋,並非後來的8層大廈。)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超越自我--中國棋院院長陳祖德先生的圍棋生涯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超越自我--中國棋院院長陳祖德先生的圍棋生涯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七章 因為我年輕(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