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幾乎打響的戰爭(1)

1996,幾乎打響的戰爭(1)

如果說柯林頓的國家安全班子在1993年上任時還沒有想到過恐怖主義,那麼到了1996年年初,他們就已經全神貫注於此了,並且擔心一次大規模的恐怖襲擊近在眼前。不過,他們當時預想的襲擊者並不是基地組織,中央情報局還沒有在自己的報告中提到這個名字。1979年取代巴列維國王的伊朗激進宗教勢力這時還沒有降低革命熱情,儘管被德黑蘭扣押的美國人質已於1980年釋放,但這個政權卻依然在反美的道路上前進。黎巴嫩真主黨恐怖分子從80年代早期開始暗殺美國人,在針對美國駐黎設施的三次炸彈襲擊中,伊朗扮演了一個重要角色。在黎巴嫩的美國人質危機中,它都是幕後策劃者。被綁架的除了記者,還有一名海軍陸戰隊上校和一名中央情報局駐黎巴嫩情報站主管,他們都受盡折磨並被殺害。為了抵擋薩達姆·海珊的侵略,伊朗從80年代起陷入了一場長達八年的戰爭。戰火還燒進波斯灣,伊朗和伊拉克競相攻擊過往的油輪。為給油輪護航,美國海軍捲入與伊朗艦艇和飛機的交火。1989年,在與伊朗布雷小艇作戰期間,美國海軍「文森斯」號巡洋艦把一架伊朗國家航空公司的班機誤判為正將進行攻擊的戰鬥機,隨即發射導彈將其擊落,導致290位平民喪生。當我聽到飛機被擊落的消息時,就覺得美國在兩伊之間保持「中立」的政策也走到了盡頭。我們已經在向伊拉克提供情報,為運載出口原油的科威特油輪護航,還切斷了流入伊朗的軍火供應。儘管如此,我們仍然說自己是中立的。現在,既然我們殺死了數百名伊朗平民,我斷定,伊朗為了報復,會直接向我們進攻,把我們划入公開支持薩達姆一邊。但實際上,我們擊落伊朗客機的行為卻結束了戰爭。八年的戰爭把雙方的血都榨乾了,伊朗革命領袖一直在尋找一個借口結束戰爭,這是個現成的機會。他們對外聲明的理由是美國開始公開與其對壘,他們無法同時應付伊拉克和美國的進攻。他們表示,繼續戰鬥下去可能導致美國的入侵,伊斯蘭革命將會就此終結,於是伊朗率先宣布停火。由於人力物力資源被侵略伊朗的錯誤冒險消耗殆盡,薩達姆·海珊也急切地接受了停火。於是兩伊戰爭結束,共有35萬人喪生。1996年3月,以色列在9天里發生了4起自殺性爆炸事件,62人被炸身亡。以色列情報部門相信,真主黨和伊朗在這幾次攻擊中肯定起了作用。儘管自殺性爆炸襲擊後來在以色列變得十分平常,但在1996年,整個世界都對這些爆炸事件極為震驚。柯林頓總統立即邀請29個阿拉伯和歐洲國家的首腦,由埃及出面,在沙姆沙伊赫召開國際反恐峰會。阿拉伯國家政府宣布抵制恐怖主義,伊朗沒有出席會議。由於擔心伊朗資助的恐怖組織襲擊美國,反恐安全小組成立了一個班子,專門研究伊朗可能做什麼,以及我們如何行動才能威懾並阻止其進攻。我們斷定,一個可能的目標是1996年8月在亞特蘭大舉行的奧運會。聯邦調查局聲稱,自己是負責奧運會安全的主要聯邦機構,已為應付此類突發事件做了一年以上的準備,於是我要求它在4月份向反恐安全小組彙報工作。約翰·奧尼爾是反恐安全小組中聯邦調查局的人,他安排聯邦調查局總部和駐亞特蘭大辦公室的官員到白宮的情況彙報室彙報工作。約翰驕傲地介紹了這支隊伍,我們都坐下來靜聽,並觀看他們演示PowerPoint幻燈片。彙報很簡短,也沒有多少實際內容,而且他們回答不出反恐安全小組成員提出的大部分問題。我看到奧尼爾顯得很尷尬,於是迅速結束了會議。大家走出白宮議事廳后,我把奧尼爾拉到隔壁的一間屋裡。「約翰,看來效果不怎麼樣。」「知道我在想什麼嗎?」奧尼爾笑了。「整個反恐安全小組栽了個跟頭,我們該去那裡看看到底會出什麼事。」想到拉姆齊·優素福炸毀波音747客機的陰謀和泛美航空公司103航班爆炸案的情節,我提了一個關於飛機的問題:「如果有人在體育場上空炸毀一架波音747,或者乾脆開著飛機撞進來,那怎麼辦?」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反擊一切敵人――美國反恐戰爭內幕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反擊一切敵人――美國反恐戰爭內幕
上一章下一章

1996,幾乎打響的戰爭(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