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救民間藝術大師庫淑蘭(1)(圖)

救救民間藝術大師庫淑蘭(1)(圖)

民間藝術大師庫淑蘭2000年4月,我從晉南直接駕車跨過黃河禹門口大橋,自東向西橫穿陝西省中部,去旬邑縣拜訪我慕名已久的「傳奇」人物——剪貼畫藝術大師庫淑蘭。她生活的赤道鄉王村現改名為「富村」,坐落在縣城南二十公里的塬上。旬邑縣是陝西省咸陽地區最北部的一個山區縣,正好是黃土高原的腹地,生產力水平相對較低,但它卻是炎黃文化的搖籃。隨著考古工作的新發現,這一帶出土的仰韶文化遺址中的彩陶,那描繪山川風物的幾何形圖案,折射出早期黃土地上的古人類藝術創造的審美智慧。這天我到達富村已是黃昏時分。在村頭向一位頭戴瓜皮帽,掛著一副石英石墨鏡的大爺打聽路,恰巧他是庫淑蘭的堂弟庫淑軍。我請他坐上車,他卻執意要走在車前帶路,一直把我帶到庫淑蘭的家門口。這是一間村公所的公房,庫淑蘭自己居住的窯洞早在十多年前就坍塌了,是「公家人」(稱在政府里做事的人)給她老兩口兒安排了這臨時住所。穿過一個院子,順著兩邊是土坯牆的巷道,拐進了掛有半截布簾的門(黃土高原人家都有掛門帘的習慣),一間昏暗陳舊的長方形房屋映入眼帘。在不到九平方米的通間房子里,一半是土炕,一半是廚房,靠中間牆邊有一像小床一樣(做麵食用的)的案板。庫淑蘭正在土炕上剪花花,她的留著山羊鬍的老伴盤腿坐在一旁。見有客人來,庫顯得很興奮,忙起身問:「是哪達來地?」(達,方言意「里」)顯然庫淑蘭對陌生人並不拘束。我這才看清眼前站著的是位身高不足一米六精瘦有神採的小腳老太。她雖然滿臉皺紋,但卻有一雙又黑又亮的大眼睛和一頭青絲,已經八十一歲的她並沒有多少白頭髮。這與我在很多上世紀八十年代刊物上見到過的庫淑蘭照片沒有什麼兩樣。但她的生活現狀卻給我極大震動——難道這就是被世界教科文組織授予「剪紙藝術大師」的庫淑蘭?她的名字和她獨創的作品早在八十年代初就已蜚聲海內外藝術界,眼下看到的和我預先的想像似乎無法調和。我將帶來的糕點放在了土炕上。庫淑蘭拉著我的手仰頭笑著問:「你知道我叫啥?」我大聲說:「你叫庫淑蘭!」老人哈哈大笑:「同志們可好著哩,還給我買好吃地(的),下次來,你再給我買些豆奶粉、臉盆子(要求很低)。我給你持(拿)花。」老人似乎已明白我的來意,大凡來這裡的客人可能無一例外地都會看「花」(指剪紙作品)。她爬上了炕頭,可又轉了回來,「我對你說,下次你來給我買上隨(小)剪子,還有紅紙、綠紙、毛藍紙。」作為看花的條件,我答應了她。她這才從炕頭上翻出壓在最底下的一個紙箱,拿出一大卷卡紙。當她要展開時又說:「拍照要錢!兩百元。一張『花』四百元。」我突然感到詫異,一個鄉下老婆婆,已被現代市場經濟浸染的如此透徹,那種農民的直白與單純的狡猾,在短短几分鐘的「交易」中顯露無遺。給我的感覺似乎是老人有過某種被騙的經歷,而早已準備好了對付所有外來人的「台詞」,又像是別人指使的結果。我頓生困惑。在看到過的所有對庫的報道,給我的第一印象:庫是位「莊周夢蝶」式的神奇人物,出淤泥而不染,高尚如美玉一般沒有任何瑕疵。但眼前所見和我接下來的訪問,使我的思緒一波三折。庫到底是個怎樣的人呢?當庫淑蘭在這昏暗破舊的房內突然打開她的創作作品時,我的眼前一亮,她的畫作使房內蓬蓽生輝,我無論如何也不敢相信在這窮鄉僻壤的山村裡,竟會產生出如此具有震撼力的藝術創造!作為一個大字不識幾個的賢淑良家農婦,其中的必然和奧秘源自何處?全中國植根於民俗土壤中的民間剪紙藝術家數不勝數,為何只有庫淑蘭一人獨創這種剪貼畫形式?不僅如此,她的作品就像一朵紮根於土壤中盛開的艷麗山花,一點兒都不感到刺眼,卻又顯得橫空出世。《空空樹》、《灶爺灶婆》、《太陽神》、《剪花姑娘》、《蓮花生子》……庫作品的印刷品我過去見過不少,台灣漢聲出版社就專門為她出版過精美的《剪花娘子——庫淑蘭》上、下冊,可原作的魅力已遠遠超出印刷品,非同一般,這種懾人心魄的魅力用文字是難以表達的,難怪有很多藝術家做夢都想去盧浮宮瞻仰大師的真跡。庫淑蘭拿著一張張色彩斑斕的剪貼畫,把每一幅作品背後的民謠、傳說、剪花娘子的故事,手舞足蹈地說唱出來,神采飛揚,她的那種忘我的、如痴如醉的歡悅神情,就像見到老朋友,沒有陌生,沒有厭煩,一下子使我忘記了她剛才和我「交易」的尷尬。「來,到我跟前來!我唱給你聽。」庫一邊拉著我的手,一邊說道:剪花娘子把言傳,沒有廳院真難堪。熱里來了樹梢下鑽,冷里來了烤暖暖。進了剪花娘子屋裡邊,清清閑閑也樂觀。好似廟院把景觀,叫來童子把花剪。人家會的是琴棋書畫、八寶如意。我剪花娘子鉸的是紅紙綠團團。她手中的這幅「剪花娘子」的形象表現的正是她的說唱內容。也許這就是作為大師所體現的過人之處,這就是庫淑蘭。她的剪紙不是套路的,靜止的,而是全身心地處在一種創作的境界和歡愉中。此時的她神態燦爛得像一朵花,心裡充滿陽光。她所表現的剪貼畫是詩外有畫、畫中有歌、歌中有舞,是動態的,是相互輝映的立體藝術,這與文人繪畫所追求的畫中有詩、詩中有畫、相互共存的意境截然不同。所以欣賞庫淑蘭的剪貼藝術,不聽她演唱的詩歌和感受她的創作狀態,單看剪出的作品,似乎只感受到它全部情趣意味的一半。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穿越56個民族的危險歷程:《孤獨行走》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穿越56個民族的危險歷程:《孤獨行走》
上一章下一章

救救民間藝術大師庫淑蘭(1)(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