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從波特文到皮德蒙特(2)
美齡很快喜歡上了莫斯夫人,而且她非常喜歡這個小村莊。
課外活動的時候,她常和其他小朋友到附近山上去采野榛子。
沿著那滿是塵土的山路,唱著甜美的「小羊倌」曲子,愉快地向林中走去。有時,遇上趕馬車的,還可以帶上他們一程哩。
小美齡完全沒有了身在異鄉的感覺,沒有了離開二姐后的孤單。
這些農夫也很喜歡這個圓圓胖胖的中國小女孩。
一次,一位趕車農夫用老掉牙的笑話逗弄她:「小榛子來自哪裡?」
「當然來自樹上呀!」
「那油炸甜團是從哪種樹上長出來的?」
小美齡看著才從農夫手中接過的油炸小雞腿。回答道:「聖誕樹上的唄。」
農夫和小朋友們都哈哈大笑起來。
美齡雖然被他們逗得有些莫名其妙,但她是高興的。她知道,他們是喜歡她的。
不過她更明白了一個道理,要讀書,要多讀一些書,書裡面有好多她想要知道的東西。
她已經12歲了,她再不是一個小姑娘了。起碼她自己認為。
皮德蒙特學校校園裡有兩棵樹,兩棵樹之間有一個小板凳。從此,美齡便成了這個小板凳的小主人。
小美齡每天就坐在這個小板凳上讀書。這時,她不再對童話和圖畫書感興趣,也不滿足於小薄書,她常常捧著大部頭,讀得入迷。10歲時,她已讀了狄更斯所有的著作。「只有天知道她讀懂了多少……」一些關於宋美齡的書籍這樣評說這時的她。
但不管怎麼說,她開始真正懂得人情世故了。
在皮德蒙特上8年級的這些時日中,她接觸了比她大得多的小夥子大姑娘,他們來自遙遠的山區。他們為了攢到足夠的錢來到皮德蒙特,許多人曾在小學里教過幾年書,或幫過工。她開始懂得,為了維持生計,為了取得接受基礎教育的機會,他們不得不含辛茹苦地奮鬥。他們雖然貧寒,但是他們具有真正的價值。
小美齡長大了。她真正體會到自己條件的優越。她想,她除了認真讀書外,還應為貧困的人做點事情。
從此,她認真地學習文化知識。
她在後來的回憶中這樣評價自己在皮德蒙特的學校生活:「正是在皮德蒙特,我初步懂得了分析句子結構的奧秘。當時我到美國剛兩年,我的英語知識充其量只能說是略知皮毛。我在詞語的表達方面有許多可笑的小毛病,使我的語法老師大傷腦筋。為了糾正這些毛病,她要我試著從語法上分析句子。她的努力一定收到一些效果。因為人們現在說我的英語寫得很好……村裡的人常常把我看成某種希奇的玩意兒。但是,管它什麼玩意兒不玩意兒,反正我能完全同我的夥伴們一樣……,力所能及地援助和他們一樣的貧苦人。」
就是這年聖誕節到來之時,小美齡約來珍妮、海蒂等3個最要好的女同學,提議做點好事,讓別人也能快快活活地過一個節日。
她們每人捐出2角5分錢,合起來1塊錢,大家都想把這件事做得秘密。誰知到了亨利的雜貨店時,幾個小姑娘卻為買什麼東西而犯難。
珍妮說:「我們要買漢堡牛排,這些可憐的孩子,他們一定好久沒嘗這種美味了。」她咂著嘴,好像是自己要吃。
海蒂不同意。她說:「土豆最能充饑了,又便宜,一塊錢可以買一大堆……」
美齡喜愛生理學。從生理學知識的角度看,她對兩個小夥伴的意見都不同意。她說:「糖是發熱量最多的食物,我們多買些糖,讓那些窮人家的小孩和他們的母親身上多些熱量和精力。」
幾個小姑娘互不相讓,像一群麻雀似的,嘰嘰喳喳,聲音越來越大。
老亨利先生看著她們,感到很奇怪,也覺得很有意思。他扶了扶老花眼鏡,親切地說道:「我的小天使們,我看你們每樣都買一點兒好嗎!」
小姑娘們覺得除此之外別無辦法,便同意了。
老亨利按品種包了3包,然後捆好,給了她們一人一包。
接過小包,美齡覺得美中不足。自言自語道,要是還能買點蘋果或桔子就好了,可惜沒錢了。
老亨利是個慈善長者,看著美齡不滿意的神態,笑著說:「別急,還有我一份呢,你這個小東洋這麼關心我們美國人,我還能坐視不管嗎。」
說完,用網袋裝了一些水果給小女孩們:「小天使們,聖誕快樂!」
美齡滿懷感激的心情,深深地用中國的禮儀向老亨利鞠了一躬。
小女孩們懷抱著包裹,心裡樂滋滋的。就像聖女貞德正在行使一次神聖的使命一樣,高興地向目的地走去。可是,當她們來到那間搖搖欲墜、稱之為家的木棚時,當他們看到那滿面愁容、疲憊不堪的母親手裡牽著她的孩子而那孩子滿面菜色地躲在母親的背後,窺視著她們的那種神態時,立刻,平添了幾分悲傷,甚至有一種莫名的怕的感覺。
幾個小天使呆若木雞。
她們難以言表。也不知說什麼好。
打頭的小美齡把東西一放,扭頭跑出了棚屋。
幾個小夥伴也放下東西,什麼也沒有說,奪門而去。
跑了很遠很遠,再也看不見那個被稱為家的棚屋了,美齡才停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