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敬璉:從精英教育到大眾教育

吳敬璉:從精英教育到大眾教育

文/吳敬璉

我國的高等教育正走向大眾化,這不僅反映在教育規模的持續擴大上,更重要的是,人們對高等教育的關注度大大增加。教育吸引了眾多的眼球,對於教育來說,這應該是一件好事。但是,就如「眼球經濟」如果不注意其內核的建設,很容易轉眼就成為泡沫經濟,「眼球教育」也同樣孕育著危機。

我國過去幾年的高等教育發展,其焦點是外延規模的擴大,很多事例十分刺激人們的視神經,先是在教育產業化為主的觀點支撐下,普通高等教育規模按每年30%的增速擴大,大多數高等學校在過去幾年時間中,學生規模增加了一倍甚至更多;接著是各類在國人看來新鮮的教育項目,諸如MPA、工程碩士、EMBA,接踵面市。具體到大學辦學者身上,追求「眼球效益」的事例也不鮮見,為了近期的顯示度,對論文數量、科研項目、科研經費的畸形追求在某些地方已經到了十分嚴重的地步。本不應該出現「炒作」字眼的平靜校園裡,「作秀」也成了家常便飯。

教育需要理性的回歸。在精英教育時代,人們對高等教育的關注,更多是外部的,是站在城外看城內的風景,只要能把子女送進大學門檻,就把風景放進了家中。如果基於這種「時代背景」,那麼,教育規模的擴大、教育品種的增加,就是最大的教育進步,就是最大程度滿足人們的教育需求,而且更多的受教育機會,促使教育更大程度地實現公平。但是,中國高等教育的任務,絕不是單純地增加教育資源那麼簡單。中國高等教育已經度過了其規模快速擴張期,而且這種擴張,已使高等教育的格局逐漸從精英時代走向大眾時代。但是,我們應清醒地看到,這種快速擴張,也同時影響著教育質量的保證和提升。在大眾教育時代,大學已不再是炫目的風景線,人們有了更多的教育選擇權——選擇接受適合自己的高質量教育的權利。面對選擇,高等教育只有兩條路可走,一是正確定位,二是提高核心競爭力。每所居於不同層次的學校,從北大、清華這類名牌,到大批民辦大學、高職高專,均面臨這一問題。教育者應該做教育的事。

當外觀視覺上的吸引力降低時,所有問題的焦點,現在轉移到了內部。中國高等教育將從數量時期全面進入一個質量時期,將從注重外延發展到打造內涵實質。擁有了更多選擇權的人們,開始試圖關注大學城內的風景,關注所接受教育的質量,也關注整個中國教育未來的發展。這是一個對教育問題議論鼎沸的時期,無論是教育圈子內的人士,還是教育圈外的市民,對於教育,都發表著自己的感知和見解。這是教育的幸事,也折射出教育的不安。毫無疑問,教育將一直吸引人們的關注。但教育不能一直「招惹」人們的議論,來自市井小巷對教育問題的議論,體現出教育對國計民生的重要,也深刻反映出我們教育模式、體制的不成熟、不健全。一個成熟的教育體制,一個完善的教育體制,不該引發如此眾多的議論,當然,也正是這如此眾多的議論和民聲,促使教育走向成熟和完善。

三個月前,我的朋友,文匯報教衛部主任、《每周演講》主編王捷南先生向我推薦了這本書稿。案頭的這本書,讓我有機會親歷高等學校目前存在的一系列熱點現象與問題,這些問題無一不是社會民眾所議論、所關注的。作者充分而立體地展示了來自教育前線的第一手信息與資料,有肯定,也有批評,有爭議,還有矛盾……對於教育的發展來說,這十分可貴,因為它有助於教育的決策者、管理者,展開系統、科學的思考。

是為序。

[返]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全面講述大學現狀 透視大學生態環境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全面講述大學現狀 透視大學生態環境
上一章下一章

吳敬璉:從精英教育到大眾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