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序

代序

1980年3月20日,正值母親生日的那一天,我懷著激動的心情陪同她,走進北京中山公園內的中山堂。抬頭一望,父親的形象立刻展現在我的眼前。他昂首遠視,堅毅的目光充滿了信心和自豪。我知道,這幅標準像是父親在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誕生前夕拍攝的,生動體現了他那勝利在望的高漲情緒和樂觀豁達的革命家胸懷。

爸爸,我又見到了您!多少年前的生離死別,多麼漫長的崢嶸歲月,現在統統都過去了。今天,我和母親終於在這裡見到了您!

鄧小平率領中央領導同志走過來,和母親及我們子女一一握手慰問。由王震剛剛宣讀的悼詞還在我耳邊回蕩:

李立三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戰鬥的一生,他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和偉大的**事業,貢獻了自己的畢生精力。現在,黨中央決定為李立三同志平反昭雪,恢複名譽。**、「四人幫」一夥強加給李立三同志的一切誣陷不實之詞,都應統統推倒。

父親在世的時候,從不願講自己的政治生涯和革命功績,留在我記憶中更多的是慈父的溫馨和無微不至的關懷,還有那無法用語言表達的精神魅力。父親是我孩提時親切依偎的巨人,是我少年時期深深崇拜的偶像!但是,長大成人後,我發現自己對他知之甚少。我力圖梳理一些零零碎碎的片段,想追問的問題卻比得到的答案要多得多。此時此刻,我多麼想坐到父親身邊促膝長談,傾聽他一一給予解答。我多麼後悔十七八歲時曾謝絕了父親要我記錄他口述往事的建議!這時我才開始向母親認真詢問,走訪父親生前的戰友和部下,後來還一頭扎進共產國際檔案館,貪婪地翻閱著發黃的歷史檔案,漸漸增進了對父親生平的了解。

我了解到許許多多有關父親的動人故事、傳奇般的曲折經歷。我彷彿看到父親站在海輪的船頭遙望著法國的海岸;看到他在昏暗的油燈下正在安源夜校給工人們講課;在上海街頭,他巧妙地躲過密探的追蹤;在贛南,他帶領著走出南昌的起義隊伍翻山越嶺,艱苦作戰;在東北,他藏在俄僑的馬車上越過邊境,奔赴「紅都」莫斯科去參加**「六大」……媽媽和爸爸的「跨國之戀」更是扣人心弦。爸爸在千里之外的異國他鄉身陷囹圄,在劫難逃,正是我母親,一個質樸的俄羅斯姑娘,向他伸出援助之手,向他獻出了純潔的愛心。依靠愛情的力量,他們倆衝破社會的阻隔和偏見;人生的坎坷和遭遇使他們彼此難解難分,風雨同舟三十載……父母親的戀愛故事被《陽光衛視》收入《百年婚戀》大型電視記錄片,展現了他們崇高的人文精神,膾炙人口。

父親在黨內被平反之後,一轉眼,二十多年又過去了。1999年父親百年誕辰之際,首都北京、其家鄉湖南等地舉行了隆重的紀念活動,父親的歷史功績再一次被肯定,他的功過得到了較為客觀的評價。然而,或許因平時宣傳介紹得不夠,他的名字一般還是僅限於和「立三路線」連在一起,而很少引起人們其他聯想。正如本書所說:……以至於人們心目中的李立三,幾乎只是黨史教科書中的一個特定的「符號」,而並非一個活生生的人……

我身為李立三的女兒願意向大家作證:李立三的的確確是個活生生的人,他有七情六慾,有喜怒和悲哀,有過錯和失誤。他個性突出,鋒芒畢露,但又直率坦誠,從無害人之心。凡是在他身邊工作過的人都是這樣回憶他的。

這本書的基礎是曾與父親共事多年的李思慎同志歷經二十多年所精心搜集整理的紀實性資料。感謝李思慎、劉之昆兩位作者,真實、全面地描繪了父親的一生。在他們的筆下,李立三的形象被塑造得有血有肉、栩栩如生,為解讀李立三這個「符號」提供了豐富的材料,讓年輕一代和廣大讀者們能夠接近他,揭開《李立三之秘》。

李立三長女:李英男

二○○四年十一月十八日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李立三之謎:一個忠誠革命者的曲折人生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李立三之謎:一個忠誠革命者的曲折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