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語(1)
了解一點中國**歷史的人,不會不知道李立三這個名字。
但知道他最多的,莫過於在20世紀30年代某一時期,黨內曾有過一次被命名為「立三路線」的機會主義錯誤,其代表人物正是李立三。除此以外,至於李立三究竟是個怎樣的人?他為何能進入到**領導的最高層?在此之後他又做了些什麼?……恐怕真正知道者就為數寥寥了。
事實上,在中國**的歷史上,李立三是個十分重要的人物。但也正由於他曾經有過那麼一次雖然短暫(前後不超過4個月)卻廣有影響的失誤,他作為一個「錯誤路線的代表」、一個黨內的「另類」,長期未能得到正常的介紹和評價,以至於人們心目中的李立三,幾乎只是黨史教科書中的一個特定的「符號」,而並非一個活生生的人,更別說他曾經是、並一直是一個真正的「布爾什維克」,一個一生忠誠的職業革命家,一個歷經坎坷卻始終不曾動搖信念的**戰士!
當我們提起安源大罷工時,稍有歷史常識的人一般都會知道那是與**、**的名字分不開的。然而,有多少人明了實際的組織領導者會是李立三呢?當我們提起五卅運動,也都知道那是上海工人階級的一次氣壯山河的革命行動,可又有多少人知道,時任上海總工會委員長、五卅運動總指揮的正是李立三呢?!當我們提起南昌起義,眼前會出現一長串叱吒風雲的人物,而同樣我們並不太了解的是,恰恰也是**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臨時常委會委員的李立三,倡導並實際參與領導了南昌起義。當我們……
**前的那座巍峨的人民英雄紀念碑可以作證:在圍繞著紀念碑座那組表現中國人民民主革命進程的8幅浮雕中,就有兩幅所表現的歷史內容,是由李立三親自參與領導與組織的。
李立三出生於1899年,1921年加入中國**組織,1967年在「文革」中遭受迫害,過早地離開了人世,終年68歲。
如果有必要將李立三的一生進行簡單歸納的話,大體可以分為4個階段:
第一階段(1921-1930)可以稱之為「輝煌的十年」。
這一階段包括:在法國初露鋒芒;1921年回國后,加入中國**,發動和領導了安源大罷工;「二七」大罷工失敗后,任**武漢區委員會委員長,在武漢恢復和整頓黨的組織;1924年任上海職工運動委員會書記、**四大中央委員會9名委員之一、上海總工會委員長、五卅運動總指揮;1926年10月任**湖北區委書記,帶領群眾收回漢口英租界;1927年**五大,任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臨時常委會委員,倡導並參加領導了八一南昌起義;廣州起義失敗后,任**廣東省委書記,在廣州恢復和整頓黨的組織,重建革命力量;1928年**六大后,任中央常委、宣傳部長、秘書長,實際主持了**中央的領導工作,使第一次大革命失敗后的革命形勢較快得到轉機。但隨後即發生了「立三路線」的嚴重錯誤。
第二階段(1930-1945)是他回國投身革命請求得不到允許、被迫流落他鄉的十五年。
李立三在實際主持**中央領導工作中,被勝利沖昏了頭腦,犯了「左」傾冒險錯誤。當共產國際指出其錯誤后,李立三在**六屆三中全會上作了深刻檢討,很快就停止了錯誤,並接受共產國際的指令,於1930年10月初離開上海,前往莫斯科向共產國際進一步檢討錯誤。他的檢討,得到共產國際領導成員的普遍稱讚。雖然他多次要求回國參加國內的革命鬥爭,但就是得不到批准。留在莫斯科以後,他兢兢業業,努力完成了黨組織交給他的各項工作任務。當時,陳雲同志在蘇聯見到李立三的實際表現,給他冠以「坦克車」的稱號,意思是說他堅強有力,不怕艱苦,勇往直前。這個比喻是十分恰當的。
在莫斯科間,李立三在王明、康生領導下,長期受到壓制,進而遭到陷害,被投入蘇聯的監獄。經過李立三本人在獄中的奮力抗爭,又經周恩來等人的過問交涉,22個月後才被無罪釋放。
1939年11月,李立三出獄后,共產國際某些人仍然揪住他不放,在沒有徵求**中央意見的情況下,就單方面停止了他**黨員的黨籍,又不允許他回國,使他在蘇聯淪為一個普通的中國僑民。共產國際不給他安排工作,沒有工資來源,他靠每月從國際紅十字會領取200盧布救濟金來維持家人生計。從此,他與黨、與祖國失去了聯繫,像一個孤兒,漂泊異鄉……
第三階段(1946-1951)是李立三受到黨中央、**最信任、最重用的六年,也是他一生中心情最愉快、工作最有成效的黃金時期。
1946年1月李立三歷經坎坷回到祖國后,一再表示要在有生之年加倍工作,補上15年沒有參加國內革命鬥爭造成的損失。他抱著滿腔熱情,開足「坦克車」的馬力,奮力拚搏,以圖將功補過。先是在東北局做爭取和瓦解國民黨敵軍的工作,為保護豐滿電站立下了汗馬功勞。1948年第六次全國勞動大會,他重新回到全國總工會的領導崗位。特別是新中國成立后,黨中央給他委以重任,參加一些重大問題的決策,享受副總理級待遇。在當時的新聞媒體上,不斷可以見到李立三的蹤影。在全國總工會和勞動部的工作中,他開拓創新,成績卓著,世人皆知,即使在50多年後的今天,當時的一些舉措仍然經得起歷史的檢驗,令人感慨與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