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字街頭(上)(3)
在此以後,周作人多次懷著深情回憶起紹興(以及江南一帶)的石板路,以為它在民間生活中十分普遍,「隨處出現」
,是令人感到親切「有趣味的。
參看周作人:《夜讀抄·清嘉錄》《過去的工作·石板路》。
實際上,令周作人追懷不已的,還是通過這石板路所展示的十字街頭的生活方式。
周作人這樣說過:「讀外鄉人游越的文章,大抵眾口一詞地譏笑土人之臭食,其實這是不足怪的。
紹興中等以下的人家大都能安貧賤,敝衣惡食,終歲勤勞,其所食者除米而外,惟菜與鹽,蓋亦自然之勢耳」
周作人又說:「《邵氏聞見錄》雲,汪信民常言,人常咬得菜根則百事可做。
……咬得菜根,吾鄉的平民足以當之……咬了菜根是否百事可做,我不能確說,但是我覺得這是頗有意義的,第一可以食貧,第二可以習苦,而實在卻也有清淡的滋味」
周作人:《看雲集·莧菜梗》,嶽麓書社1988年9月長沙第1版,第34頁。
這裡所說「安貧賤,敝衣惡食,終歲勤勞」
,以及「食貧」
與「習苦」
都是周作人對故鄉紹興平民生活方式的一個概括。
聯繫前述周作人幼年對十字街頭生活的記憶,可以看出,紹興平民生活方式包括「終歲勞苦」
與「素樸簡單中有真味」
這兩個側面,用以後周作人關於「生活之藝術」
的分析是屬於「自然地簡易地生活」
周作人:《雨天的書·生活之藝術》,第87頁。
一類。
這種平民化的生活方式體現了一種平民化的文化傳統與平民化的文化性格。
它在紹興自有其深厚的歷史文化的根源。
魯迅在《〈越鐸〉出世辭》里曾經熱烈地讚頌了故鄉人民「復存大禹卓苦勤勞之風」
;而據史書記載,禹、墨又是一脈相傳的:「禹大聖也,而形勞天下也如此,使後世之墨者,多以裘褐為衣,以為服,白晝不休,以自苦為極」
參看《莊子雜篇·天下》。
紹興平民上述勤勞卓苦的生活方式,十字街頭的市風,顯然有禹、墨遺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