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政壇風雲(5)
但是這一計劃卻遭到赫魯曉夫的反對。赫魯曉夫強調發展重工業,他宣稱:"只有在進一步發展重工業的基礎上,我們才能成功地使國民經濟的各個部門得到發展……並能保證蘇聯邊界不受侵犯。"
因為提高軍備需要發展重工業,赫魯曉夫的主張得到了軍界的支持。
在1953年和1954年兩年間,馬林科夫每年削減軍費100億盧布。當開始審議1955年預算時,馬林科夫和赫魯曉夫之間的衝突激烈化了。1955年1月24日,《真理報》攻擊那些主張消費品優先的人。25日,赫魯曉夫在一篇講話中,把這種人說成是李可夫和布哈林一類的右傾分子。
馬林科夫與赫魯曉夫之間的爭論還包括對未來戰爭的判斷和軍費開支的問題。馬林科夫認為,一場熱核戰爭意味著世界文明的終結,蘇聯和美國都不會冒這種毀滅的危險,因此軍費是可以裁減的。馬林科夫的主張不僅受到赫魯曉夫的反對,而且也引起軍方元帥們的不滿,他們與赫魯曉夫堅定地站在一個營壘中。朱可夫在擔任國防部長的前兩天公開表示:"我認為這是一個不正確的觀點。……不幸的是,這種不負責任的說法是由許多著名軍事領導人作出的--例如,蒙哥馬利和格倫瑟。"
在這種不順利的情況下,馬林科夫於2月9日辭去了部長會議主席的職務。
布爾加寧接替了馬林科夫的職務。上任伊始,他就提出重工業和國防是密切相聯的論點,從而取得了軍隊一些元帥們的歡心。
1955年2月,朱可夫接替布爾加寧留下的職務,擔任了國防部長。
隨著朱可夫地位的上升,他在軍隊中的影響也越來越大,他的思想得到了最有效的貫徹。此時,蘇聯國防的重點放在以核武器和發射系統為基礎的現代戰略理論研究上。從1953年後期開始,在蘇聯的軍事學說和軍事訓練中,開始反映出新的武器對戰略和戰術的影響,蘇聯的軍事理論有了新的活力。朱可夫號召人們在軍事上作出較為實際的客觀估計。他否定了斯大林在世時,那種被認為是完美無缺的斯大林主義軍事學,那種不承認缺點和失誤的虛偽現象。他鼓勵軍事歷史學家們客觀地寫作。在他的任職期間,蘇聯的軍事著作呈現出一片繁榮景象,許多軍事理論家也逐漸進入了國防部的重要崗位。
根據現代戰爭的發展趨勢,朱可夫決定加速發展空軍遠程攻擊力量和核武器力量。與此同時,他也強調大規模的陸上作戰的重要性。他說:"空軍和核武器本身並不能決定武裝衝突的勝敗。儘管原子武器和氫武器具有巨大的破壞力,在戰役中不可避免地還要使用大量的軍隊和大量的常規武器與之相配合。"當有人問未來戰爭是否必須使用核武器時,朱可夫答道:"沒有一個人,包括我在內,現在能夠完滿地回答這個問題,因為一切戰爭,大規模的和小規模的,都是在不同的政治、地理和經濟條件下發生、進行和結束的。"
莎士比亞說:"野心是軍人的美德。"不管這句話是否夠得上至理名言,但是朱可夫此時已經不滿足於他那職業軍人的角色了。他開始越來越多地以政治人物的形象出現在社會舞台上。而這個角色對他來說,結局還是一個未知數。
朱可夫擔任國防部長以後,不僅經常發表文章和講話,而且在重要的會議上和事件中,都少不了他的影子。在黨的主席團中他也居顯要地位,他似乎已經成為蘇聯的政治領袖之一。在他之前,從來還沒有一個職業軍人能在政治上升到這樣高的地位。
在短短的不到兩年時間裡,朱可夫為什麼能不僅東山再起,而且大紅大紫起來了呢?一些人感到不可思議,但是另一些了解內情的人卻不覺得奇怪,這是因為,在斯大林的繼承人中缺少有名望的人物;在"冷戰"的時代,武裝力量有其特殊的重要性;赫魯曉夫等人在將貝利亞和波斯克列貝舍夫處死時,需要依靠朱可夫及其軍隊的支持。另外,由於朱可夫與艾森豪威爾之間的特殊私人關係,在蘇美兩國正努力趨向緩和的進程中,蘇聯統治集團很可能把朱可夫當成與西方實現和解的一把鑰匙。
為了緩和東西方之間的緊張局勢,蘇、美兩國同意於1955年7月在瑞士日內瓦召開最高級會議。
會議之前,蘇聯政府宣布:黨的總書記赫魯曉夫和國防部長朱可夫將伴隨部長會議主席布爾加寧參加會議,另外兩名代表是外交部長莫洛托夫和第一副部長葛羅米柯。
對於朱可夫參加這次裁軍會議,外界表示了異議,認為朱可夫是個軍人,他或許對軍備競賽更感興趣。
對此,布爾加寧進行了駁斥,他說:"我認為不是這樣,因為作為一個軍人,他比任何人都更明白戰爭的恐怖性。"他接著解釋說:"要使裁軍會議獲得結果,朱可夫的參加是必要的。在沒有他參加的情況下,我們作出的決定他可能不同意,如果有他在場,我們可以一起取得協議。"
赫魯曉夫事後的解釋更耐人尋味,他說:"朱可夫在戰時曾是艾森豪威爾的朋友,我們認為他們的友誼可能成為我們兩國之間商談的基礎。我們希望艾森豪威爾和朱可夫能有機會在一起單獨會談,他們會就和平共處問題交換意見。"接著,赫魯曉夫口氣一轉,忿忿地說:"可惜那該死的壞蛋國務卿杜勒斯卻總是在艾森豪威爾總統跟前轉來轉去,艾森豪威爾一旦越出軌道,他就趕快把他抓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