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談金融改革(4)
米勒:
是的。但經濟增長有自我融資的功能,即如果經濟增長夠快的話,儲蓄也會隨之增長。那就是我剛才所說的,中國會成為世界上高儲蓄國家之一。日本早些年儲蓄高,是因為經濟增長迅速。如果你們能夠繼續高速增長,產生大量的儲蓄,你們仍需要引進外資。你們必須讓人們明白應儲蓄的原因,提供地方讓他們儲蓄或者購買國家債券什麼的。那樣也有助於控制通貨膨脹。
現在,中國的儲蓄率高過日本。中國人有儲蓄的意願,那是非常有作用的資產。但你們必須給他們提供機構,讓他們在儲蓄時感到滿意,而不是去買黃金或其他什麼。你們必須建立完善的、穩定的銀行系統,讓人們可以把錢存進去,獲得利息,而不用擔心銀行倒閉。
日本多年以來一直是高儲蓄的國家,它增長非常快,但那是由人口作用所推動的行為,而不是由儲蓄意識所推動的行為。由於人口結構的關係,國家經濟發展得快,又有很多年輕人,所以儲蓄率很高。但現在日本的情況不像以前了,日本變成人口老齡化的成熟國家。當你像我們一樣上了年紀而富有時,儲蓄**就大大降低了。所以日本將在未來幾年內發生變化,它將不再是一個高儲蓄的國家。但中國將是。
記者:
您認為中國的高儲蓄率應歸因於中國經濟發展的高速度嗎?
莫迪利阿尼:
是的,但更精確地說,中國的情況可用下面這個簡單原理解釋,即直到70年代中期,中國的儲蓄率一直很低,大約是5%左右。
記者:
真的嗎?
莫迪利阿尼:
你不相信嗎?是的,所有人都說中國的儲蓄率為20%。因為中國的文化、價值觀等等。其實,儲蓄與這些毫無關係,文化並不會創造儲蓄。文化只是意味著金字塔可能高或低!但它不會產生儲蓄。你們有一個大的金字塔,但利息沒有增長。你們的財產多了,但沒有增長。而一旦經濟開始增長,儲蓄也增長。這樣,我們可以對很高的儲蓄做出解釋,即因為增長也很快。
記者:
現在,我們彷彿陷入了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難題。高增長導致高儲蓄,而新經濟增長理論認為,高儲蓄能引起高增長。
莫迪利阿尼:
這很簡單,你必須解釋為什麼儲蓄率忽然轉變。如果經濟沒有增長,那你只能高儲蓄決定高增長,但你必須弄清為什麼直到1975年,人們都不儲蓄,而此後儲蓄開始增長。
記者:
可能因為嬰兒出生高峰。
莫迪利阿尼:
嬰兒出生高峰,我們確實也把這個列入考慮範圍,但這也可能產生相反的作用。實際上,我們發現,這不是重要原因,因為在更大範圍里,人們是為了退休防老而積攢財富。按中國的文化傳統,這種積攢由於要撫養孩子而減少。假如沒有孩子,可能人們會更多地將余錢以定期存款的方式積存起來。我們也確實看到,出生率下降使銀行的存款呈現上升。除此以外,還有一個重要因素使儲蓄情況改變,那就是通脹開始減輕。如果你衡量儲蓄而不考慮通脹因素,你將發現儲蓄隨通脹增加而增加,為什麼?因為通脹使利息率升高,使人們以為自己比以往更富有了,於是更多地儲蓄;他們好像有了一大筆資本。但結果是那個利息率是不真實的。因為人們所賺的等於他們的資本的收益減去損失,所以,那個名義的利息率不等於真實的利息率。但人們不明白這一點,他們只看到名義利息率,便以為自己通過儲蓄將更富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