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之間應「和而不同」(1)
(2005年3月3日在北京會見美國駐華大使雷德雷德(ClarkRandt):2001年7月起任美國駐華大使的談話)
北京和上海各有千秋
雷德(以下簡稱雷):您到北京已經好幾年了,您覺得北京和上海這兩個中國大城市有什麼不同?趙啟正(以下簡稱趙):北京和上海各有千秋:北京的優勢在於文化遺產豐富,是中國的政治和文化中心;上海商業發達,生活方便,物價相對北京低一些。與美國的城市相比,上海更像紐約。所以,我覺得上海應該也與紐約結為友好城市,但卻已經跟舊金山成為友城。不過沒關係,能有兩個友城也很好。
雷:紐約市長布隆伯格聽了一定會非常高興的。
趙:紐約前市長朱利安尼好像不太喜歡中國。
雷:我覺得他沒有很好地理解美中之間的文化差異,他前不久才第一次來華訪問。
在人權問題上中國必須作出反應
趙:現在又有一個更尖銳的問題。美國國務院幾天前又發表了《國別人權報告》,再次指責中國人權記錄仍然很差。這就如同在網球比賽中,美國不向地面打球,而是總往人身上打「追身球」,又是重球,因此中國必須還擊。
雷:我們知道中國政府肯定會在這方面有所回應,是猛烈還擊吧!
趙:已經還擊了,但只是輕還擊,不過是個「反手球」(backhand)。昨天,我們在中國的網路BBS上收到了兩千多件帖子,指出美國又發表《國別人權報告》了,敦請國務院新聞辦快發表《美國的人權記錄》。
雷:我知道上午十點發表了,他們今天應該滿意了,當然,可能我看了會不滿意。
美國的對台政策就像一枚透明的硬幣
趙:中國人對美國這個國家、對美國人抱有好感。美國人在二戰時期對中國的幫助至今感動著我們。但美國在政治方面和中國存在分歧,尤其在台灣問題上,中國對美國就會另有看法了。如果進行民意調查,問喜不喜歡美國,很多人會說喜歡美國人。但若涉及台灣問題,中國人一定會說:「我不喜歡美國的對台政策」,我相信你問一百個人,有九十九個人都會這樣說,沒有這樣說的那個人也許認識**。
雷:美國人也一樣對中國懷有好感,所以有很多美國人來中國訪問、旅遊。美國奉行「一個中國」政策,布希總統也堅持這個政策。您應該注意到,從2001年以來,美國沒有增加對台軍售。總統在堅持這一原則時,在國會受到了很大壓力和批評。
趙:雖然這樣說,可是你們的政策仍像一枚硬幣,是有兩面性的。當我們說,你們不應該向台灣出售武器時,你們說,我們有《與台灣關係法》。當我們說,我們反對《與台灣關係法》時,你們說,我們有中美三個聯合公報。假如沒有美國的軍售,**就不會像現在這樣毫無顧忌。現在美國又有一個新的說法叫「雙向透明」,因此,你們的硬幣似乎不是銅的、鎳的了,而是玻璃的了,但依然是雙面的。
中國也有像林肯和葛底斯堡勇士那樣的英雄
雷:我們的目的是要維持台海地區的和平與穩定,我們的政策在過去30年也做到了這一點。而且和平與穩定對中國也是有好處的,維持現狀並不傷害中國。
趙:我把您這句話再解釋一下,你們的立場就是「美國利益至上」,這也許符合你們的愛國主義理念,但和我們的愛國主義理念就衝突了。中國決不允許分裂,但如果海峽兩岸真發生戰爭,受損最大的是我們自己,並不是美國。
雷:那樣的話,每個人都是輸家。戰爭並不是一個好主意。
趙:輸也有輕有重。林肯總統最大的功勞就是維護了美國的統一,在林肯紀念堂寫著:「他活在人民心中,他拯救了聯邦的統一。」(原文為:Inthistemple,asintheheartsofthepeopleforwhomhesavedtheUnion,thememoryofAbrahamLincolnisenshrinedforever.)當時,美國南方省份已經宣布獨立,但林肯沒有屈服。為了維護聯邦的統一,美國南北戰爭死亡人數高達50多萬人,接近一戰、二戰期間美國陣亡士兵的總和,因此有了「葛底斯堡演講」1863年11月19日,在葛底斯堡戰役結束四個月之後,美國第十六任總統亞伯拉罕·林肯在葛底斯堡聯邦軍隊陣亡將士公墓落成典禮上發表的演講。
葛底斯堡戰役是美國南北戰爭中最為殘酷的一戰,是南北戰爭的轉折點。這次戰役註定了南方政府和奴隸制度最終的失敗,避免了聯邦的分裂。林肯在演講中提出了「民有、民治、民享」的口號。。如果中國有個省份宣布獨立,難道中國就沒有像林肯一樣的英雄?就沒有準備去葛底斯堡安眠的勇士?
雷:我們也這樣認為,並且明確地告訴過**。
中美之間應「和而不同」
(在談到中英文的學習時)
趙:英、美兩國向中國輸入的英文教學節目非常受歡迎。1982年,英國攝製的英語教學片「FollowMe」進入中國,後來美國也推出了電視教學片「OnWeGo」,也非常有名。在進入計算機時代以前,中國人自己也認為中文太難學。但是計算機發明后,發現中文佔用的內存很少,並且輸入速度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