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之間應「和而不同」(2)
裴孝賢美國駐華使館參贊。:我們念中學的時候,美國教中文的學校屈指可數,大學里開中文課的也不多,可是現在已有幾百個學校開設中文課程。現在有很多美國年輕人,他們的中文水平非常高。所以現在不只是有很多人在學英文,也有很多人在學中文,這就為我們長遠的友誼奠定了基礎。
趙:我們今天的談話很直率,只有這樣才能促進我們的關係,做好我們的工作。
雷:朋友之間就應該直截了當。
趙:雖然我們有時見解不同,但依然可以做朋友。中國的孔夫子有句話叫「君子和而不同」
(《論語·子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意思是說人們可以友好相處,雖然看法觀點不盡相同。中美之間最好也能做到「和而不同」,不要重演朝鮮戰爭的歷史。
關於中國的新聞發布制度
(在談到正在召開的全國人大和全國政協會議時)
雷:您預計人大代表會向您提問嗎?
趙:對我問題不會很多,大家對新聞發布制度還是比較滿意的,不滿意的地方就是有些信息發布得太晚或者太簡單。白宮大概每天舉行兩次發布會,我們還太少。
雷:現代社會的新聞周期越來越短,假如我們不給媒體提供信息的話,他們還是要寫文章,就可能不真實,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不斷地提供新的信息,滿足他們的需求。
趙:多告訴記者真實情況,就能夠減少誤解和混亂。
點評
中美兩國從社會制度到文化傳統差異甚大,惟一的出路就是「和而不同」。但中美之間的「和」不可能是無原則的和。闡明分歧,有利於求和;求和,不等於迴避分歧。關鍵是怎樣闡明分歧,通過分析和比較,為求和奠定基礎。有理不在聲高,但在原則問題上必須敢於針鋒相對據理力爭。啟正通過對我在人權問題上所持立場的闡述和對美國台灣政策的剖析,維護了中國的原則立場。我們看到他措辭嚴厲,毫不示弱,嚴正指出美國理虧的地方,同時把握住了「和而不同」的尺度;通過列舉建立姊妹城市、人民感情和語言文化上的共同點強調了中美兩國和平共處的基礎,指出了發展兩國關係的前景。所談的話題是沉重的,態度是嚴肅的,語言是生動形象的,會談的氣氛緊張而又有理有節,充滿君子風度。
(黃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