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2年 明星電影公司(1)
1922年明星電影公司
「明星」既出,誰與爭鋒
中國人興辦電影製片業始於「一戰」前夕,不過直到上世紀20年代中期才出現了創辦民營電影公司的熱潮。掀起這波熱潮的還是當年拍攝《難夫難妻》的先驅者。
1922年3月,張石川、鄭正秋、周劍雲等人在上海建立了明星電影公司,先後拍攝了《孤兒救祖記》、《玉梨魂》、《火燒紅蓮寺》、《十字街頭》等著名影片。至1937年因「抗戰」而停止營業,「明星」公司在近16年時間裡推出了200多部影片,是當時中國營業時間最長的電影公司,也是中國電影業最早出現的「霸主」。
電影大歷史:是熱愛,而不是投機
說起明星電影公司,不能不提到張石川這個傳奇人物。套用一句老話,張石川是「典型時代的典型人物」。張石川屬於那種沒有什麼宏圖大志,但是敢想敢幹,往往根據一時的直覺和粗略的分析就能做出決定的人,被稱為「冒險家樂園」的上海註定是他的舞台。
張石川一生中辦砸的事業比辦成的要多得多。他1913年成立「新民公司」,承包「亞細亞影片公司」,次年公司隨著一戰爆發而倒掉;1916年,成立了「幻仙電影公司」,同年就倒掉了;後來又經手「新新世界」遊樂場,在分隔「新世界遊藝場」和「新新世界」的馬路下修了地道,這個巨大的工程在當時引起了轟動,人們蜂擁而來,結果造成了很多踩踏事故和刑事案件,加上地道滲水,不但地下通道賠本,連「新世界遊藝場」和「新新世界」都先後賠了進去;1920年,他創辦的「和平新劇社」一年內又倒掉了;1920年前後,任「瑞慎洋行」經理,組辦「大同交易所」,但上海突然颳起了交易所倒閉之風,便立即決定收手;之後利用交易所1萬元的資金(對外號稱5萬),組建了明星電影公司。
有趣的是,張石川不但是個商業上的冒險家,同時又是一個頗有建樹的電影導演。在亞細亞電影公司時,他完全出於興趣拍攝了《難夫難妻》,之後便一發不可收拾,一口氣拍攝了十多部短片,其中的《一夜不安》運用了特寫鏡頭和動畫特技,而《橫衝直撞》中使用了多機位剪接手法,這在當時是非常先進的。張石川之所以在屢遭挫敗后最終決定回到電影的懷抱,恐怕還是因為這種強烈的愛好。
在明星影業公司期間,張石川不但任總經理,而且還親自導演了《孤兒救祖記》、《火燒紅蓮寺》、《啼笑因緣》等幾十部影片,據同事講,張石川「日里曬在太陽下指揮,力竭聲嘶了不算,到了夜裡終是敘集了五虎將研究到深夜;有時甚而至於直到天明」。
作為「明星」的總經理,張石川非常重視影片的娛樂性和商業價值,提出「處處惟興趣是尚,以冀博人一粲」。然而他也並非只是個唯利是圖的商人,張石川前五個孩子分別起名為「張敏吾」、「張敏求」、「張敏知」、「張敏華」、「張敏書」,連繫起來就是「吾求知華書」,從中可以知道他對知識的尊重;而在辛亥革命時,他曾經率領商團出防,表現出愛國熱情。
明星影業公司的編劇鄭正秋和他是「心志同和情逾骨肉的朋友」。鄭正秋更強調電影的教化功能,提倡「有主義」之影片。鄭正秋的影響使「明星」製作的影片多數具有強烈的社會批判色彩和教化功能。需要指出的是,「明星」的成功證明了社會教化功能和商業性絕非矛盾,在中國當時的國情下,針砭時弊、教化人心的作品更容易獲得普通觀眾的認可,從而獲得可觀的商業價值。關於影片的思想性和商業價值關係的一個佐證是,1932年隨著抗日戰爭的爆發,張石川感到形勢發展,如影片內容不改變,怕賺不了錢,於是聘請了幾位左翼作家進入公司。
說了這麼多,無非是想要表明,「明星」的成功經驗今天仍然有效———中國影業需要有商業頭腦,同時熱愛電影的企業,需要不打一槍就走,精誠創業的實幹家,同時需要擺正娛樂性和社會教化的關係,做到了這些,在上世紀20年代能成功,在現在或許也能成為中國影業上空的「明星」。
口述影像:中國電影第一人
中國電影的開拓者、先驅者張石川先生,隨著歲月的流逝,不但現代人知之甚少,就連很多從事影視工作的人也了解得不多,甚至在他們的影視作品里涉及到張石川先生的形象,也被描繪成油頭粉面、一副流氓氣的「張老闆」。知識的殘缺,不求甚解的學風,真令人汗顏。
張石川先生幼時喪父,家境貧寒,13歲即隨舅父赴上海賺錢養家。由於他的聰慧、好學,17歲就學得一口英語,當了買辦和經理。從1913年23歲開始從事電影事業至1953年去世,他為了中國電影獻出了畢生的精力。35年的歷程,他編導了156部影片,這在中國電影史上是絕無僅有的。中國電影史上,第一個導演藝術家,第一個電影事業家,第一個電影企業家非他莫屬。
作為一個電影導演,他導演了中國第一部故事片《難夫難妻》,第一部有聲片《歌女紅牡丹》,第一部武俠片《火燒紅蓮寺》,第一部反帝片《黑藉冤魂》,第一部勞工片《勞工之愛情》,第一部體育片《二對一》等等。
作為一個電影事業家,他把自己創辦的「明星影片公司」辦成了赫赫有名的影業公司;他創辦《明星月刊》以求加強電影宣傳;他開辦了中國最早的電影演藝訓練班,著力培養、發現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