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宰相山西將
780
俗話道:山東宰相山西將。山東自古便出賢相,伊尹、管仲、晏嬰、諸葛亮、王猛、王導、房玄齡等歷史上最著名的賢相都是山東人。齊國的建立者姜子牙和魯國的建立者周公旦就是兩個充滿傳奇色彩的賢相。山東歷史上宰相輩出的情況與宋代以前這裡發達的經濟、深厚的儒家氣脈、雄渾的人文情貌是分不開的。
781
奴隸出身的聖人宰相伊尹,又名伊摯,系夏朝莘國(今山東菏澤市曹縣莘冢集大集鄉殷廟村)人,當時周圍有勢力強大的商部族,商湯與莘氏通婚後,伊尹作為莘氏的陪嫁奴隸做了湯的廚師。一次,伊尹借湯詢問飯菜的事,談論治國之道說:「做菜既不能太咸,也不能太淡,要調好作料才行;治國如同做菜,既不能操之過急,也不能鬆弛懈怠,只有恰到好處,才能治理好。」商湯從此知道伊尹是個落魄的賢人,不久便加以重用,拜為右相。伊尹輔佐商湯大力發展農耕,鑄造兵器,訓練軍隊,國力愈加強大昌盛。
商湯死後,伊尹又先後輔佐他的三個子孫外丙、仲壬、太甲治理天下,使得「諸侯歸殷,百姓以寧」。伊尹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賢能的相國聖人,史稱元聖人。
782
春秋時期,山東出了管仲和晏嬰兩大宰相。管仲,即管警仲,名夷仲,字仲,山東潁上人,生年無考,卒於公元前645年。他輔助齊桓公進行改革,使國力大振,在激烈的諸侯鬥爭中成就了霸業。
783
平生素喜晏嬰,一到濟南,就趕去拜墓。
晏嬰有使楚之智,可他還有更著名的賑災故事,高建國在其《中國減災史話》中寫得較為詳細:齊景公時,有一年連下了17天雨。晏嬰請求他賑濟災民未果,便把自己家裡的存糧,分配給無家可歸的災民,隨後徒步去拜見景公說:「一鄉之中,就有幾十戶人家房倒屋塌;至於斷炊斷糧的百姓,一里之中,就有好多戶。您作為一國之主,此時卻日夜飲酒,還要去搜尋歌女樂工。您養的馬吃的是國庫里的糧食;狗吃的是牛羊肉……這樣下去,庶民百姓都不喜歡自己的國君。那我的過錯太大了!」說完,便恭敬地向景公施禮,快步離宮回家,齊景公便跟到了晏嬰家,見晏嬰已經把家裡的糧食、器具全送給饑民了,連忙下車說:「我有罪,先生拋棄了我而不援救;我沒有儉樸的美德讓您屈從,難道先生還不顧及國家百姓嗎?希望先生能多幫助我,我願意奉獻出國庫的糧食財物,賜舍給百姓。」
784
東晉時,山東出現了號稱與皇帝司馬氏共天下的著名宰相王導(琅邪人)。稍後時局空前混亂的十六國時期,山東出現了可與諸葛亮(山東琅邪人)比肩的一代名相王猛。王猛字景略,北海劇(今山東昌樂西)人,出身貧寒,少時好讀兵書,博學而有大志。東晉永和十年(354年),征西將軍桓溫北伐入關,王猛往見桓溫,捫虱而談時事,桓溫嘆服不已,任其為軍謀祭酒。前秦永興元年(357年),王猛得與前秦王苻堅相遇,苻堅為其大才觸動,委以重用,將之視為自己的諸葛亮。王猛為相16年,輔佐符堅整頓吏治,發展農桑,抑制豪強,嚴明法令,為前秦統一北方奠定了牢固的基礎。
785
除了上述名相外,山東還出過宰相世家,而最著名的宰相世家,莫過於蘭陵的蕭氏。從大唐高祖武德元年(公元618年)至僖宗中和元年(公元881年)的263年間,蕭氏一族有蕭瑀、蕭至忠、蕭嵩、蕭華、蕭復、蕭倇、蕭鄴、蕭俯、蕭仿、蕭遘共10人出任宰相,平均不到30年就有一人登鼎司、總理百揆,可謂顯赫。
786
除蕭姓之外,山東還出過幾位張姓宰相,張文、張錫、張鎬。
此外,山東出過的宰相如房玄齡,齊州臨滋(今山東滋博)人,居相位20餘年,是著名的賢相。
梁顥、王曾、李迪、張至發、張瑞等,也都是山東有名的宰相。
787
山東人作為道德楷模「至高無上」,作為一種集體性格記憶,大多數人是一定以此為方向的,但這個標準無疑太高,因而一定就有個別例外,這就是另一類山東人,干大事的,辦不辦得成,都要按照大事來辦,最早的典型是買了四川的散酒來包裝山東酒,孔府里喝的,秦池裡釀的,全都往央視的標王上靠,上到是上去了,只是下來的時候都不大光彩。
788
還有一個也曾幹得很大的三株公司,1987年,由吳炳新和他兒子吳思偉創辦,到了1996年銷售收入已達80.6億,上繳國家稅金8.2億,「在中國農村簡陋茅廁每一面骯髒的牆上,都有三株的企業形象廣告」。那時,三株在全國所有大城市和絕大多數地級市都設有分公司及辦事處,擁有一支15萬人的銷售隊伍。后因媒體曝光,及常德一個老頭喝三株口服液死掉的「常德事件」,以及一系列的錯誤收購,也逐漸暗淡下去。
789
魯菜主要由膠東菜、濟南菜,或再加上孔府菜肴的貴族特色,咸,用鹽之不足,再輔以豆豉與醬,把蔥當菜,或大多放蔥,或乾脆在爆、炒、溜諸菜式中都用蔥花熗鍋,取其蔥香味,因此山東菜的香味很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