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為直接的「人禍」
「誰在污染淮河?」
「中華環保世紀行」專門的採訪持續了12個年頭,
媒體記者的採訪年年不斷。如果要回答上述問題,人們馬上
會想到「蓮花味精」及相類似的企業,想到黑水溢流的小造紙,想到
流域里數以萬計的大大小小的廠子。但我們這次的全程採訪,更正了
另一個觀念:淮河最大的污染是人們自己。**,將是淮河流域無法
迴避的最大災禍!
自1994年我國開展大規模淮河水污染治理以來,淮河治污主
要圍繞關閉污染企業、實現工業達標排放來進行。1997年的「企業
達標」、1998年的「零點行動」,整治對象都是以工業企業為主。
由於沿淮各地加大關閉「十五小」、「新五小」的力度,在工業經濟
保持20%增長速度的背景下,工業污染的排放量明顯減少。但是,
淮河的水質並沒有因為工業治污的成績得到好轉。
1999年,是淮河流域水污染格局發生質的變化的一年:生活污
水排放量首次超過工業污水排放量,成為淮河最大污染源。且比差逐
年迅速擴大。綜合沿淮地市統計和水利、環保部門提供的材料,現在
淮河水污染來源60%以上是城鎮生活污水排放污染,比例高的地區
達87%。
1991年,中國當年發布「環境公報」公布的數字,全國廢水
排放量416億噸,其中工業廢水189億噸,約佔總量的41%。
此時,淮河流域城市化率約在10%左右,而全國平均約為30%。
工業產值大概相當於全國人均的1/3。可以推測出,當時淮河流域廢水排放大大低於全國平均水平,生活廢水排放量約佔廢水排放的30%。
淮河流域主要是農村地區,到上世紀末,蘇、魯、豫、皖沿淮地
區,城鎮化程度平均仍只有19%略多一點。但近年來,沿淮小城鎮
和中小城市發展迅速。地級市常住人口一般都在30萬人以上,縣城
及縣級市常住人口平均接近5-10萬,居住人口在萬人左右的小城
鎮崛起一批。阜陽市環保局副局長史春接受我們採訪的時候算了一筆
賬:按城鎮人均每天產生生活污水0.2噸計算,沿淮地區登記人口
1.68億,城鎮化比重每增加1%,城市裡就增加168萬人,每
天增加入河生活污水33.6萬噸。按沿淮各地城鎮發展規劃,20
10年前全流域城鎮化率將會達到40%左右,凈增城鎮人口200
0多萬。即使人民生活水平保持靜止狀態,屆時淮河每天也將新增污
水400萬噸。如果要建設處理廠及配套設施,耗資需要百億。到2
020年「全面小康」的時代,我國城市化率60%。淮河流域即使
有所落後,環境壓力也將成倍增加。
我們在採訪中感覺到,淮河流域的城市化率在2010年前可能
達不到40%,但城鎮生活水準提高要高出事先的「規劃」。即使到
2020年全流域城鎮化率按40%計算,全流域城市居住人口將近
8000萬。
徐州三八河邊,一位居民用生活污染水澆菜地。說「這水的肥力比化肥大多了!」
如果以1993年為基準年,城市人均月排放生活廢水10立方
米,全流域生活廢水的排放量達96億立方米,占流域全部可供水量
的1/5。
我們還得到另一串數據:2003年,淮河最大支流沙潁河「污
染大戶」河南省周口地區,日污水排放量2.7萬噸,其中2.1萬
噸為生活污水;安徽省阜陽市污水排放量中,生活污水的排放量已經
佔到77%,COD入河量中,生活污水更是佔了88%。
我們在淮河流域採訪時,有意無意間觸目所見,都有垃圾或污水。
安徽、江蘇等地都有說法:「沿淮人不太講衛生」。我們這次體驗到,
大自然沒有足夠的自潔凈能力,又沒有足夠的水量除污,「臟」就成
了環境造就的社會表象。久而久之,發展成為區域性人群生活習性。
淮河委員會淮河流域水資源保護局的資料顯示,近年來,淮河主
要污染指標氨氮入河排放量增勢強勁,2002年排放量比1998
年增長了30%。氨氮主要來源於生活污水。
我們在徐州市一條主要河流的附近看到,從兩旁小區排出的生活
污水散發著一股惡臭,徑自排入主幹河道。當地的老百姓直接從污水
溝里打來污水澆灌莊稼,一位種菜的中年人告訴記者:「這水的肥力
比化肥大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