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遷徙與山水迷宮(6)

十一、遷徙與山水迷宮(6)

中國南方在古代一直落後於北方的事實似乎也在證明著南方通道的艱險。確實會有一些善水之人可以一直沿中國南部海域一直向中國的北方行進。但是,假如從長江源頭一直走到長江的出海口河姆渡,並非沒有可能。

儘管新石器時期中國地域內的不同文明區域有自己的特徵,但這樣一個特點也是很明顯的:無論相距多遠它們之間都有著明顯的「交流」,或者說有一些共同的文明因素。這是中國歷史學界的一個共識,由於這個結論依然可以使中國人保持「獨立說」所以得到了大多數人的贊同。我對此的解釋是:要麼它們之間確曾進行過接觸性「交流」,要麼它們在中國地區里根本沒有「交流」過,即便各自孤立與世隔絕,但由於它們來自同一個相當接近的文明源頭,所以完全可以看起來像是「交流」過的。假如是「交流」,則人們不可能只在中國地區內交流,當時沒有國界,他們不可能不自由地也與其他地區「交流」,這是個很簡單的道理。同時每個時期的古代人類平均的「交流半徑」到底是多大呢?這必須有一個詳細的統計。只有當這些問題明確之後才能對中國文明是「獨立起源」、「多源」、還是「同源」做出定論。

四川的天府之國是個值得注意的地方。這裡按說應該是個古文明發達地區,但是與北方相比還是稍遜。這不能不說是地理位置的限制。很可能四川盆地經常受到大規模的水淹,所以對於四川盆地的選擇會是與鄭州之東的平原地區的選擇一樣,是「等而下」的選擇,這個狀態一直維持到大水得到初步遏止的「三代時期」,所以新石器時代與四川盆地的關係並不十分密切。但是把四川盆地作為一個大湖看待的話,根據湖邊肯定有文明的規律在盆地四周的山區能夠找到發達的早期文明或許是可以期待的。不過除了三星堆我至今也不太了解四川,只是推測而已。

假如是「本地說」或者是南方渠道佔主流的「西來說」,似乎就不太好解釋中國在新石器時期的發展為什麼會傾斜於中國的西北,所以總體我認為在所有的通道中應該特別重視北方西來通道的研究。作為直截了當對於北部「西來」更方便於南部西來的證據之一,一千多年前的唐僧並沒有抄「近路」從直線距離更近的西安南下直到印度,而是繞道新疆這麼個大西北進入印度,足見一般情況下人們是不會從南部跋山涉水西去,北方「絲綢之路」是上選通道。反之,東來的人們首選應該是西北,而所謂「絲綢之路」也只是因為在漢朝名氣大了而已,實在並非當時新的開闢。這個判斷尤其適合在5000年前航海並不是特別發達的時間,在中東的「海上民族」強大之後,南方的海上「絲綢之路」才通暢起來,並且我認為中國的商朝與中東的「海上民族」代表了這個發端。有關唐僧的例子特別適合陸路,並不適合海路。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猜測中國文明的另類起源:歷史也瘋狂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猜測中國文明的另類起源:歷史也瘋狂
上一章下一章

十一、遷徙與山水迷宮(6)

%